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9387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浓缩饲料产业发展指南按照能用尽用、高效利用的原则,充分挖掘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潜力。支持对马铃薯、甘薯、木薯、甜菜、苎麻、桑叶等作物以及果蔬、糟渣、基料等农产品加工副产物进行脱水干燥等加工,转化为便于工业化生产使用的饲料原料;对油籽加工副产物进行生物发酵、物理脱毒等加工,降低抗营养物质含量,提升蛋白品质。按照农业部关于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推动建立健全秸秆收储用体系,支持牛羊养殖场户改善贮存利用设施,购置处理机械,增加秸秆饲料化利用量。大力推广秸秆青贮、微贮、气爆、压块等处理技术,发展以秸秆为基础原料的全混合日粮。支持专业化的秸秆饲料化利用企业发展。一、 下游行业对饲料行业的影响

2、饲料行业的下游行业主要是畜禽养殖业,畜禽养殖业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了饲料产品的销售量和价格水平。随着食品安全、环境保护等问题逐渐被关注,下游养殖行业对肉制品要求更高、养殖企业的规模化程度加深,这些均对上游饲料行业产生一定影响。(一)猪周期导致猪饲料行业呈现一定周期性波动饲料行业市场需求直接受下游养殖业影响,最终取决于居民人均肉类消费情况。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物质极大丰富,我国肉类食品消费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会有进一步的提高。巨大的肉类食品消费增量需求促进畜禽、水产养殖从而推动饲料行业不断增长。因此,长期来看我国饲料行业不具备明显的周期性特点。但短期内,受下游养殖业存栏量波动变化的影响,我国饲料产品

3、的需求量也存在一定变化。(二)下游养殖业对肉制品高要求倒逼饲料企业质量提升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法律法规以规范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实行健康无公害养殖已成为下游养殖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必须不断提高饲料产品质量水平、安全性等指标才能满足养殖企业对饲料产品的要求。(三)下游规模养殖度提高推动饲料企业加速整合近年来,国内居民肉类消费总量保持稳定,畜禽养殖规模总体保持高位水平,推动饲料行业持续发展。同时,随着下游畜禽养殖业规模化和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大规模的养殖企业对饲料企业产品质量、综合服务水平等各个方面均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推动上游饲料企业加速整合。

4、二、 饲料行业经营模式随着我国饲料行业规模化程度不断加深,行业内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采购、生产及销售体系。采购方面,饲料产品的成本主要构成为各种原料,但由于不同地区的原料质量、价格等均存在较大差异,为确保原料质量稳定性以及提高采购议价能力,饲料企业往往采取由总部统一采购的方式,通过规模化采购有效保证原料来源稳定,并降低采购成本。生产方面,由于我国养殖业正处于规模化养殖及大量散养户并存的时期,且散养户数量占比相对较大,养殖户呈现全国各地分散经营的特点,而饲料产品存在一定保质期与销售半径限制,使得饲料企业主要采用属地经营方式,在下游辐射点较为集中的区域建立工厂进行生产,确保产品品质并及时响应

5、客户需求。销售方面,由于我国规模较小的养殖户数量众多且大多分布在较为偏远的农村地区,为提高销售效率、扩大销售范围,饲料企业主要通过经销模式来维护该区域养殖户,将产品买断销售给经销商,再由经销商售卖给周边养殖户。对于部分规模较大的养殖场,则主要采用直销模式进行销售。因此饲料行业采用直销+经销模式开展营销。三、 法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农业部制定发布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许可管理办法等5个部门规章以及饲料生产企业许可条件等9个规范性文件。新的饲料法规体系遵循提高门槛,减少数量;加强监管,保证安全;转变方式,增加效益的基本原则,进一步界定了管理部门和生产经营者的责任,完善了生产经营使用各环节的质量安全控制

6、制度,明确了饲料生产中允许使用的原料范围,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贯彻落实行政审批改革精神,将设立饲料添加剂、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企业的审批权限下放至省级饲料管理部门。虽然过去5年我国饲料工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效,但总体仍处于从大国向强国迈进的爬坡过坎期,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制约产业加快升级。从生产体系看,与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多数饲料生产企业在加工装备、管理体系和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还有差距,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企业和品牌不多。从经营体系看,饲料生产企业与养殖场户对接不够紧密,产品销售环节多费用高。从监管体系看,技术支撑机构人才装备建设滞后,基层监督执法体制机制不健

7、全,风险管控和日常监管没有全面落实到位。从政策体系看,饲料工业是微利行业,但在应对大宗原料价格波动、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等方面缺乏政策支持,在建厂用地等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抗风险和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四、 发展目标饲料工业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是:饲料产量稳中有增,质量稳定向好,利用效率稳步提高,安全高效环保产品快速推广,饲料企业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通过5年努力,饲料工业基本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为养殖业提质增效促环保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工业饲料总产量预计达到22亿吨。其中,按产品类别分,配合饲料2亿吨,浓缩饲料1200万吨,添加剂预混合饲料800万吨;按动物品种分,猪饲料9400

8、万吨,肉禽饲料6000万吨,蛋禽饲料3100万吨,水产饲料2000万吨,反刍饲料1000万吨,宠物饲料120万吨,毛皮动物等其他饲料380万吨。国产蛋氨酸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维生素和其他氨基酸产能保持稳定;酶制剂和微生物制剂主要品种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产值比2015年增加50%以上。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全面实施,全国饲料产品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非法添加风险得到有效控制,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重大质量安全事件。猪生长育肥阶段饲料转化率平均达到27:1,商品白羽肉鸡饲料转化率达到16:1,蛋鸡产蛋阶段饲料转化率达20:1,淡水鱼饵料系数达到15:1,海水及肉食性鱼饵料系数达到12:1。

9、年产100万吨以上的饲料企业集团达到40个,其饲料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达到60%以上。饲料企业与养殖业融合发展程度明显提高,散装饲料使用比例达到30%。五、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十二五期间,国家对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研究的投入大幅增加,推动动物营养需要和饲料原料营养价值动态预测、饲用酶技术体系创新及重点产品创制、微生态制剂高密度发酵等领域取得大量科技成果,获得7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型企业普遍增加科技投入,通过产学研联盟等方式创建了十多个国家级企业研发中心,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集成应用能力明显提高。六、 饲料需求进入低速增长期从动物产品生产看,根据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2

10、020年全国肉类、奶类和养殖水产品预期产量分别为9000万吨、4100万吨和5240万吨,分别比2015年增加43%、59%和6%,禽蛋预期产量为3000万吨,与2015年基本持平。按照目前的技术水平,实现2020年增产目标,需增加1600万吨配合饲料消费。从养殖业转型拉动看,肉鸡和蛋鸡工业饲料普及率已超过90%,规模化发展拉动饲料增产的潜力很小;生猪年出栏50头以上的比重为72%,工业饲料普及率约为75%,随着规模化比重进一步提升,可增加配合饲料需求1000万吨以上;牛羊养殖规模化也可释放部分需求。从生产效率看,我国平均每出栏一头肥猪的饲料消耗量比国际先进水平多出10%以上,肉鸡和蛋鸡多5%

11、左右。随着养殖综合技术进步,未来5年饲料利用效率可望提高3%以上,节省配合饲料600万吨左右。综合上述因素,预计未来5年饲料消费年均增长约400万吨,增速约为19%。七、 技术竞争压力更大互联网,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既是推动饲料工业升级的新动能,也是饲料企业创新发展中面临的主要压力和必须突破的瓶颈。饲料行业已有十多家企业公布了互联网+发展计划,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整合资源要素、提升服务能力等方面都可能带来革命性变化。生物饲料技术蓬勃发展,饲用微生物、酶制剂等产品种类不断增加、功能不断拓展,在促进饲用抗生素减量使用、饲料资源高效利用、粪污减量排放等方面展现出巨大潜力,已经成为饲料

12、技术竞争的核心领域。加工装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既可大幅减小劳动强度和人员需求,还能提高安全生产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能耗和加工成本,是饲料加工升级的必然选择。八、 饲料质量安全要求更严格新时期加强饲料质量安全监管,不仅要聚焦保障动物产品安全这个核心目标,还要兼顾消费升级、环境安全等新要求。当前,瘦肉精等老问题尚未彻底根治,新型非法添加物时有发现,饲料中霉菌毒素、重金属污染等问题也时有暴露,安全隐患不容忽视。随着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以功能和特色为特征的动物产品生产进入快速发展期,饲料产品需要质量上配套提升。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畜禽粪污治理任务艰巨,要求饲料产品绿色化发展,统筹兼顾减量排放、达标排放等环保要求。特别是长期使用一些传统饲料添加剂带来的负面影响日益受到关注,需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促进规范使用和减量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