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93755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课远古的传说 教学设计课题 第3课远古的传说单元第一单元学科中国历史年级七年级学习目标1、了解黄帝、炎帝对华夏族的形成所作的贡献,知道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祖先; 2、大禹治水的故事,学习大禹高尚的品格; 3、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 重点炎黄联盟,及其发明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难点尧、舜、禹的禅让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 动画图片导入2、 师:请欣赏动画图片中涉及哪些传说故事?3、 生:盘古开天(钻燧取火、后羿射日、夸夫追日、嫦娥奔月、禅让传说等等)4、 师:这些神话传说中,炎帝、黄帝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观看,思考吸引学生兴趣导入新课。讲授新课一、炎黄联

2、盟1、师:展示历史传说时期地域示意图,自从原始农耕出现以后,人类社会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了。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在距今四五千年以前,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人们的生活集体,就开始从氏族发展到由亲近的氏族共同组成的部落。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找看,炎帝和黄帝生活在哪个部落?2、生:相传距今年代:四五千年前;生活地点:黄河流域3、师:那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炎帝和黄帝,相传他们创造和发明了很多东西,都有哪些?4、生:黄帝(人文初祖):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等炎帝: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等5、思考:黄帝对中华民族有哪些贡献?他提倡种植五谷、驯养牲畜,促进部落的强大;与炎帝联合,打败了蚩尤;和

3、炎帝部落结合,形成华夏族。师:为了争夺财富,部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那么“涿鹿之战”是怎么一回事?黄帝蚩尤 涿鹿之战发生地点:今河北涿鹿一带师: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二、合作探究1、黄帝的贡献中哪些是可信的? 那时能造宫殿、制衣裳、挖水井、造舟车、出现文字、编制乐谱等,留下了实物遗存,可供考证,所以可信。这些发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2、如何看待更为科学? 这些发明说成是黄帝、嫘祖、仓颉、伶伦几个人的发明,就带有神话色彩了。上述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这些历史记载反映的是那个时代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由于黄帝是公认的华夏之祖,人们就把这些发明都归功于他

4、和他的妻子及其部属了。 三、尧舜禹的禅让1、师:传说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出现了三位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他们是?2、生:尧舜禹3、师:那他们是怎么当上部落首领的?含义:历史上把通过推荐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就叫做“禅让”(像当今的选举)4、“禅让”的实质:部落联盟民主推荐首领的制度。(被推举的部落联盟首领没有特权。)5、想一想:尧舜禹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要求学生举出实例说明(品德高尚、关心人民疾苦,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大禹治水的故事)四、大禹治水(主要让学生结合课本,来说一说)1、治水方法:“疏”、“堵”结合2、治水效果:把洪水引入大海,百姓过上了安康的生活。3、师:我们

5、要从大禹治水的事迹中学习哪些优秀品质和精神?4、生:大公无私,担忧民众的疾苦,敢于斗争,创新方法,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识图看图分析合作、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思考分析感悟。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加深直观印象要求学生通过对教材的阅读理解和思考,对征战的部落双方、征战的过程、征战的结果作出解答。在此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其进行评价,得出涿鹿之战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认识。 提高学生的概括分析能力,以及比较综合能力情感升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人生感悟课堂小结炎黄时代的人们已从事农业、建造房屋、养蚕缫丝、发明医药、创制文字、制造车辆等,开创了中华文明,也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作为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人,我们感到由衷的自豪和骄傲。总结提升板书第3课 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距今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2、黄帝:(轩辕)建造宫室、打井、发明舟船和车辆、指南车3、炎帝:制农具、种五谷、发明医药4、涿鹿之战炎黄部落蚩尤影响:炎黄部落结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二、尧舜禹的禅让1、禅让制含义、实质2、大禹治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