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9352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木兰诗》导学案(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 8木兰诗设计:洪敏 审核: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课前预习了解文学常识:木兰诗又叫木兰辞,选自宋朝 编的 ,是 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它和 一起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二者异曲同工,交相辉映。它以浓挚的感情和铺叙、对照、渲

2、染的表现手法,集中描绘了一个平凡的女子木兰 和她解甲还乡的不平凡的经历。乐府诗集是最完备的一部乐府歌辞总集,其中的民歌,较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分南歌、北歌两大部分。北歌,即北方民族民歌,题材广泛,格调雄劲、热烈、质朴。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可汗( )( )机杼( )军贴( )燕山( )朔气( )金柝( )红妆( )胡骑( )傍地走( )2.找出并解释句中的通假字。1)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通( ),2)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 )通(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木兰深明大义,代父从军的句子是:_ 2)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周密准备的句子是:_ 3)写战争激烈

3、紧张的句子是:_4)诗中描写边塞战地夜景的两句是:_ 5)突出木兰不图功名利禄的高尚品德的句子是:_ 6)赞颂木兰谨慎、聪明、勇敢、能力不逊男子的议论句是:_ 主问题一:初读感知,了解木兰。说说你以前所了解的木兰,你认为花木兰的故事之所以被人们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课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木兰形象?你喜欢吗?跟小组同学说说喜欢的原因。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对花木兰的了解,说说自己对花木兰的认识,然后再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感受本课的花木兰形象。自学要求:独立自主,回想自己了解的花木兰形象,组织好语言。熟读课文,说出本课的木兰形象。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

4、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主问题二: 你对木兰从军一事是如何评价的?学法指导: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不拘于课本,大胆想象,发散思维,大胆发言。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独立自主,组织好语言,把自己的看法写在草稿纸上。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主问题三:详略分析: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明确:从军缘由( )写出征前的准备( )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写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 )写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 ( )写家人

5、迎接 ( )写木兰改装 ( )写作用:(在内容上)(在结构上)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学法指导:独立思考,大胆发言。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独立自主,把自己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主问题四:分析木兰艺术形象读完本诗后,你觉得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找出文中语句分析。你认为诗中刻画木兰英雄形象的笔墨多一些,还是作为一个普通女性的形象写得多一些?为什么要这么写呢?学法指导:找出描写花木兰的诗句,画出

6、来,分析形象。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独立自主,组织好语言,把自己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主问题五:探究语言和写作特色画出文章中的对偶句、排比句,或其它手法的运用,体会它们的表达效果。示例:“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了对偶、夸张、互文的手法。仅仅30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生活之苦,战斗之多,时间之长,战况之烈,从而表现了木兰十年艰苦的战斗生涯,可见语言精炼,字字千金。学法指导:画出文章中的对偶句、排比句、互文句、

7、反复句等。说出它们的作用。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独立自主,组织好语言,把自己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主问题三:本文在写作上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剪裁得当,重点突出。结合的每一节诗的内容,说说诗中详写和略写了哪些内容?为什么这么安排?学法指导: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问题。自学要求:默读课文,独立自主,组织好语言,把自己的答案写在草稿纸上。互学要求:组长主持,合理分工,要求4号先回答,3号、2号补充,1号最后总结归纳。展学要求:小组上台,大胆展示,声音洪亮,脱稿发言达标检测达

8、标检测1.选择对字词理解正确的项。策勋十二转()A次B回C转动赏赐百千强()A多B大C有余愿为市鞍马()A市场B买C集市愿驰千里足()A希望B愿意C能够2.选出对“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将军和壮士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战斗。有的死了,有的胜利归来。B将军和壮士战斗死去了,壮士从军十年胜利归来。C将军在千百次战斗中死去了,木兰却在十年后回来了。D从军十年,经历了千百次战斗,将军死去了,壮士归来了。3.对第3段中的“不闻但闻”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采用对比手法,反映战争紧迫。B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切怀念。C采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木兰对亲人的深刻思念,极大地丰富了女

9、英雄的形象。D采用反复手法,表达了木兰与亲人分离极其悲痛的心理。4.对“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一句中的“大”字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表明了可汗的积极性很高。B“大”就是大规模的意思。C显现战争紧张、频繁、涉及范围广。D意思是非常、十分。5.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A比喻对偶反复夸张B对偶对偶排比对偶C借代反复排比对偶D对偶反复对偶比喻6.对“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写征程的遥远和军情的急迫。B写战争到来的悲凉气

10、氛。C以宿营地空旷寂凉烘托木兰离家思亲的情怀。D写行军旅途的欢快。7.朗读下列语句停顿恰当的一项是()A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B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C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D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8.阅读思考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少习射(少年时) B市鞍马(买) C长而益精(更加)

11、D易男装(穿)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皆次当行( ) 数( )建奇功3区别一词多义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 )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5“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A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 B骑马转战共十二年,屡次建立功勋。 C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屡次建立功勋。 D骑马转战了十余年,建立的功勋数不清。6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参考答案 1.A C B A 2.A 3.C 4.B 5.B 6.C 7.A1、D 2、hng shu 3、 因为 因而(所以) 4、木兰是古代一位民间的女子。 凡是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就不能做。 5、C 6、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第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