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9270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五单元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一、教材和学情简析1、教材地位本课的学习主题是新文化运动,包括运动兴起的背景、概况、主要内容、评价四个部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是运动发展的新阶段,是它后期的内容。新文化运动是继上一课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之后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是资产阶级继辛亥革命失败后在思想领域反封建的继续斗争,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能使学

2、生建立起完整的近代前期中国探索史、思想发展史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还能正确认识其发展规律,对提高学生的知识归纳能力以及培养历史思维能力都有促进作用。2、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现行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其学习兴趣。但由于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用材料分析法以提高学生们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并培养其论从史出的意识,另外通过辩论探究来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辨能力,对于事物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3、教学重点难点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情分析,确定教

3、学重点难点如下:重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其评价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宣传阵地、活动基地、内容及其影响。归纳概括新文化运动 “新”在何处及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文材料等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来源:学,科,网通过分析、综合、概括讨论等,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知识分子行为的了解,感受其中蕴含的社会责任感和强烈的时代精神及为了挽救国家危亡而努力的爱国主义精神。三、教法学法分析1、课前自主预习2、情境教学法、问

4、题探究法、课堂讨论法、阅读法、史论结合分析法四、教学过程本课教学过程的总体思路:1、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问题为教学主线,贯穿于每个教学环节,体现“问题解决”的历史教学观。2、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接下来,我重点谈谈本课的教学设计:课前播放歌曲兰花草,创设与本课相关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兴趣,为下面教学做铺垫。1、导入新课:问题(北大)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播放北京大学图片和北大红楼图片,指出和新文化运动的关系,自然过渡到新课,并以导游身份和学生一起进行思想之旅,这种新颖的形式既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胃口,集中注意力,而且简明扼要,又契合本课

5、思想解放的主题。2、新课学习:教学中围绕新文化运动(背景、兴起、内容、评价)对教材进行整合。 (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此环节先通过参观展厅一(青年杂志的创办),利用图片直观形象性较强的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结合课前自主学习,掌握新文化运动的概况(兴起标志、代表人物、宣传阵地、活动基地),同时又提高处理材料和运用史实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出示蔡元培的图片、油画北大钟声等相关材料,引导学生分析为何北大能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引导学生从图文中提取有效历史信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二)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在此环节中我设置了探究问题:有人说

6、,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是当时几个热血青年一时心血来潮的产物。谈谈你的看法。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旨在调动学生探究的愿望和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带领学生参观展厅二(新旧冲突),通过图文资料创设一种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结合必修1辛亥革命、必修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等相关内容既分析出新文化运动是当时政治、经济、思想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又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概括,培养了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学科素养,同时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更愿继续下面的学习。(三)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此环节是本课的重点,对于前期的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代表人物的代表性言论,从中提炼出有

7、效信息,进行分析得出前期的内容,遇到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并且在探究第一组材料后,设置了两个问题加深对民主和科学的理解。在探究第二组材料中,我设置了“新道德、旧道德分别指什么?新文化运动为什么要把斗争矛头指向旧道德”的问题,以及儒家思想该不该打、该不该打倒?如何看待儒家思想等问题展开讨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增强思辨性。对于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主要是通过诗歌(文言文和翻译)、音乐(胡适的兰花草)的形式让学生体验当年的文白之争,感受历史。本环节旨在通过对材料和问题的合作探究,以及与现实结合,突破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辨析史料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旨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从

8、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的习惯,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增强思辨性。通过对材料和问题的合作探究,以及与现实结合,突破重点,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和辨析史料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新文化运动后期的内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因为在必修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有重点介绍,因而本课从略,主要是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看书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方式和影响。(四)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这是本课学习的难点。此部分我认为是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全面评价历史能力的契机。在教学时我先展示文献资料,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前面所学知识综合分析辩题:新文化运动是利大

9、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旨在培养阅读、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合作的习惯,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取长补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全面评价、辩证分析的能力。3、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自主归纳总结。然后从单元的角度引导概括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演变,并借用大国崛起的一句话得出启示:“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从而紧扣本课思想解放的主题,做到首尾呼应。旨在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便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本课知识构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结束语紧扣本课思想解放的主题,做到首尾呼应。4、同步练习“基础检测”、“高考链接”、“能力提升”的设置旨在夯实基础,培养能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五、教学反思:亮点:1、紧扣思想史的主线,注重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的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2、问题的设置注重开放性,教学开展注重互动性,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反思:1、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培养,材料分析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2、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思考、讨论、探究的积极性有待加强。3、高二的学生思想品德逐步走向相对成熟与稳定,通过思想史教学如何更好的引导使学生正确全面地看历史和现实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第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