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

上传人:壹画 文档编号:349692068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八下第九章第2节《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10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原湿地三江源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课程标准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读图描述三江源的自然特征、位置特点。2能理解“三江源为何被誉为中华水塔”,“为什么三江源地区是多条大河的源头”。3了解确定大河源头的困难和原则。4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了解三江源地区存在的突出环境问题,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对策。【过程与方法】1通过景观图,感受三江源独特的自然环境;通过读图描述,确定三江源的位置;通过判读地形图和回忆旧知,

2、归纳三江源的地形和气候特征。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三江源地区高海拔的地势,高寒的气候,广布的雪山冰川,星罗棋布的湖泊、沼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并据此说明三江源地区成为大河源头的自然原因。3通过资料判断河流源头,学习确定大河源头的原则。4阅读课文,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列举实例,说明三江源面临的生态危机;分析研究,了解其对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讨论探究,知道保护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寻找黄河源头的“仿真情境”,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教育。.认识保护三江源地区的意义,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

3、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为什么三江源地区能成为“中华水塔”。.三江源地区巨大的生态功能和脆弱的生态环境。【教学难点】. 河流探源。. 保护三江源的意义。教学策略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启发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读图分析、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提取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分组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完成教学任务,反馈教学效果。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印象三江源(景观特征)1、 播放视频:中华水塔三江源绚丽多姿的江河源头2、 学生用教材语言描述三江源景观特征 雪山连绵,冰川高悬,冰塔耸立; 湖泊星罗,沼泽密布,小溪

4、潺潺; 细草如毯,羽族炫翎,蹄类竞娇3、 教师点拨:教材是从“高寒地貌、高原湿地、高原生态”三个方面描述三江源景观特征的。创设情境,总体感知三江源景观特征过渡这里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这里是江河之源。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个美丽的地方三江源地区。新课学习一、江河的源地寻访三江源(位置范围)学生读图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并PPT展示,明确三江源地区的位置范围1、 何为三江源地区?(范围)2、 三江源自何处?(位置)落实课标关于“运用地图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的要求。认识三江源(“中华水塔”)1、 学生阅读课文92页,说说三江源为什么有“中华水塔”的美誉?2、 教师PPT展示图片和数据,点评归纳:(1) 形

5、象类比:生活中,水塔是建在高处的储水池,利用落差实现自动供水;而三江源地区矗立在高峻的青藏高原上,类似于“水塔”源源不断地通过长江、黄河、澜沧江等“输水管道”向下游送水。(2) 数据证明:长江总水量的25%、黄河总水量的49%、澜沧江总水量的15%均来自这里。从知识联系的角度看,强调三江源地区为“中华水塔”,为讲解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基础。探秘三江源(源流之初)1、读中国年降水量图,思考:三江源地区年降水量是多少?从干湿状况看属于什么地区?为什么这里成了众多河流的发源地?还提供了大量水量供给?2、复习青藏高原地形气候特征,阅读93页材料,继续探究:雪山、冰川广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湖泊

6、、沼泽是河流的天然调蓄器?3、学生回答,教师归纳通过认识三江源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等自然因素的特点和关系,落实课标“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拓展活动(大河探源)分组讨论,完成93页活动1、 确定河流源头的原则有哪些?2、 在追溯河源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3、 据科考资料,判断黄河的源头,并说明理由。认识科学探究,了解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过渡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三江源呢?它到底有怎样的价值?二、三江源的保护大美三江源(生态意义)1、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94页文字,回答:三江源地区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2、 教师PPT展示相关图片,并点评、说明:三江源地区

7、是我国生态屏障的涵义: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蓄洪防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展示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图片,宁夏平原、江汉平原、华北平原图片,长江沿岸城市分布图,并联系东南亚湄公河沿岸大城市分布,说明三江源地区环境保护对当地及其下游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3、 完成96页活动,认识保护高原湿地的生态意义。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过渡三江源虽然意义重大,但又非常脆弱,它正面临着严重的环境问题。病态三江源(环境问题)教师PPT展示相关图片,学生说出三江源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并分析问题的原因。自然原因:全球变暖人为原因:乱采滥挖、过度放牧、偷猎等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保护三江源(问题对策)1、 学生根据三江源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讨论回答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环境措施和对策。2、 教师点评归纳,并PPT展示结论渗透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和人地协调思想,培养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课堂小结1、结合板书,和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主要内容1、 三江源位置、范围2、 “中华水塔”的名称由来及形成原因三江源的生态意义、生态问题、措施对策拎出主干知识课后作业填图册相关练习巩固反馈板书设计构建知识框架第 10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