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89420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簇绒地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 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及趋势(一)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概况汽车内饰件是覆盖在汽车内部的装饰件,是与驾乘人员密切接触的重要汽车零部件,其在

2、具备美观性的同时,还承担着阻燃、耐光、减震、隔热、吸音等功能性,产品类别主要包括仪表板、顶棚、门内护板、座椅、地毯等表面覆饰物。汽车内饰件是决定汽车品牌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内饰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定义了汽车的品牌文化,不同汽车品牌的内饰设计风格迥异,于豪华车而言,内饰的个性风格尤为突出,车企也通常通过内饰来划分与吸引消费群体。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随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熟。发展初期,由于产量低、市场面窄、产业分工不明确等原因,汽车内饰件主要由整车厂负责研发和生产,且产品主要倾向于功能性,对舒适性、材质以及安全性的研究大大落后于发达国家。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

3、成熟,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取得了较快发展,同外资及合资内饰件生产企业差距不断缩小。市场规模方面,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相关数据测算,以一辆价格为15万元的汽车为例,以常见内饰件的价格及价值量进行统计,汽车内饰件(不含座椅)的价值量大约在3,500-4,600元区间,取4,000元为汽车内饰件的平均单车配套价值量,并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的我国汽车销量数据对汽车内饰件的市场规模进行测算,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为2,6275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1,05100亿元;2022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为1,20570万辆,对应汽车内饰件市场规模为48228亿元。(二)我国汽车内饰件行业发展趋

4、势1、汽车内饰件产品持续升级随着我国消费者收入水平日渐提高,消费需求逐步升级,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更承载着情感需求等,以高级别、豪华车为代表的高端车受到追捧,中高端品牌汽车销量增长迅速。中高端品牌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消费者对中高端汽车内饰件的需求,促进了汽车内饰件产品的升级换代。此外,消费升级趋势下,汽车的代步属性逐渐弱化,消费者逐渐关注汽车内饰件的功能性、舒适性、外观性等方面,追求消费品为自己带来的附加价值,不断促使汽车内饰件企业从材料、吸隔音性能、舒适化、时尚化、电子及网络技术应用等多方面进行研发,新材料、新技术在各车型中不断被应用,加速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更新迭代。2、汽车内饰件行

5、业与整车厂同步设计开发程度不断提高为了加快新车型的开发速度和降低开发成本,部分整车厂在进行新车型开发时,已开始将汽车内饰件的部分开发设计任务同步转移给汽车内饰件供应商。同步开发模式在国际上已逐渐成为汽车内饰件行业的主流研发模式,该种模式下,汽车内饰件厂商通常从车型设计之初就开始介入开发,根据整车厂对设计、质量及成本的要求、车型的风格和市场定位等因素,通过优化组合不同材料、设计经济合理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创新工艺等来实现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最优设计和生产。未来,同步开发模式预计将被更多整车厂采用,我国汽车内饰件企业与整车厂的同步设计开发程度将持续提高。3、汽车内饰件环保化与轻量化汽车行业对节能和环保的标

6、准要求越来越高,节能与环保成为推进汽车行业绿色发展的重点,驱动汽车零部件朝向轻量化、环保化方向发展。未来,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将在材料开发与选用、生产工艺和产品再利用等方面更加注重轻量、环保化与产品的融合。在材料开发与选用上,新型环保、轻质的汽车内饰件材料逐渐受到整车厂的青睐;在生产工艺上,汽车内饰件生产企业通过不断调整工艺参数、改进生产设备来改善产品气味、降低生产能耗、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等,满足不断提高的环保要求;在产品再利用上,逐渐重视汽车报废后内饰件材料的二次利用,减少污染。4、汽车内饰件行业加速融入全球化格局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为了增强竞争优势,跨国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利用全球

7、资源实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同时,随着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长,中国部分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也面向全球销售,已经成功融入世界零部件采购体系。在汽车产业链全球化配置趋势的影响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出口额也呈现递增趋势。中国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2011年至2021年间我国汽车零配件出口额由3,02174亿元增长至4,88390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2%。汽车内饰件作为汽车重要零部件之一,预计未来,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也将逐步拓展进入全球零部件供应体系。二、 汽车内饰件行业的技术水平、技术特点汽车内饰件行业具有学科融合性强、材料要求高、产品更新快、细分品类繁多等特点,尤其是随着整车

8、厂对汽车美观舒适性、生产成本、环保性、轻量化、NVH性能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汽车内饰件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升。由于汽车内饰件行业细分产品较多,包括汽车地毯、座椅、安全带、方向盘、顶棚及仪表板等,不同类型产品的重要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有所差异。汽车地毯产品一般由多种材料复合加工而成,为层叠式结构。各层所用材料的结构、成分、性能及质量等影响汽车地毯的外观、质量稳定性、声学性能、机械性能、舒适性等,因此汽车内饰件材料的开发与选用是保障产品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具体而言,汽车地毯产品的面层主要使用纤维材料,开发新结构、新功能、新颜色的纤维材料可实现汽车内饰件产品的性能提升和风格改进。围绕汽车消费者对汽车内

9、饰件不断提升的环保、美观、舒适等要求,越来越多的新型结构纤维材料、高性能附加功能纤维以及高品质纤维材料应用在汽车地毯产品的设计开发中。除面层外,其他底部复合层所用材料种类较多,如无纺布、棉毡、聚丙烯膜、EPDM、EVA、乙烯-辛烯共聚物(POE)等,复合层材料的开发注重低气味、轻量化、NVH等方面,并通过不同材料的优化组合改进汽车地毯产品。目前,在自主设计、开发新型汽车内饰件材料方面,我国汽车内饰件企业较为薄弱,在产品复杂性、创新性、同步开发能力及高端内饰件材料开发等方面仍需进一步提升。汽车地毯的主要制造工艺包括簇绒技术、梳理技术、淋膜技术及成型技术等。汽车地毯作为与驾乘人员密切接触的产品,需

10、满足整车厂对外观、声学、机械性能、气味、阻燃、环保等的要求,因而对生产工艺及设备的要求较高。除通过采购设备获取相关生产基础技术外,生产过程中各个技术环节的配合、工艺操作的稳定性、设备的精密操作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产品的特性和制成率。此外,标准化设备通常无法满足企业规模化生产多样性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企业需要依据生产经验对设备的工艺参数进行定制和对设备进行优化改造。技术先进的企业往往根据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产品特性和所采取的生产工艺对部分关键设备进行优化设计,从而实现产品的多品类、小批量、多批次的高效、稳定生产,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关键设备的选型、改造和工艺的操作能力充分体现了生产企业制

11、造水平和技术特点。目前,汽车地毯制造企业通过引进高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提高了整体制造水平,在工艺改进和优化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三、 构建更加完备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体系夯实管理基础,研究制定更具普适性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管理办法,明确行业准入条件,规范企业行为和市场秩序。扩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范围,适时研究实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拓宽回收新模式、扩大回收规模,逐步探索和放开部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件和可再制造部件的进口,并制定相应管理办法。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建立试点,开展进口发动机、变速箱等境内外保税再制造业务。四、 创新整零合作模式促进产业链协同发

12、展引导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协力开拓海外市场,支持在重点国家和地区布局汽车产业园和开展企业间的国际产能合作,并引导中资金融、保险等企业入驻园区产融协同发展。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加强整零企业从研发到制造及售后全产业链的紧密合作。鼓励零部件企业实施海外并购,进而获得进入国外整车企业供应体系的机会;鼓励零部件企业拓展海外汽车售后配件市场,培育在质量、技术、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与整车配套业务相互促进、互动发展。五、 完善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发挥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产业发展及标准实施主体的重要支撑作用,以电动汽车安全、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及其回收利用、充电系统及接口等子体系为研究重点,加强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标

13、准体系。加大研究新能源汽车标准化工作节点规划力度,开展中国电动汽车标准化工作路线图修订,有序推进标准化工作。重点开展电动汽车安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优化新能源汽车全生命周期标准框架,建立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标准体系。结合中国汽车循环工况项目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展整车能耗及续驶里程测试方法的标准评估和修订工作。推进大功率传导充电、无线充电和传导放电标准研究与制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进跨行业融合,开展快速充电站、加氢站与加油站融合的基础设施建设规范等相关标准法规研究。发挥中国在联合国电动汽车安全与环境法规及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法规中的核心作用,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国际标准法规制定,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

14、标准的兼容与开放。六、 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基本建立,但技术水平与国际仍有一定差距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区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已开发出功率范围满足各类车型需求的电机产品。新能源汽车长里程需求倒逼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技术的提升,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不够,存在散乱现象,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电机比功率、最高转速、电机控制器比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速

15、轴承、耐电晕绝缘材料、数字信号处理器、汽车级功率半导体IGBT以及稀土加工工业技术和产品亟待取得突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必须与智能网联高度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但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需要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技术可大幅度提升车辆的节能水平。目前,我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尚未规模化采用全新设计的一体化电动底盘技术,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能力和产品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国充电基础设施公共类充电设施保有量全球第一。截至2017年底,公共类充电桩建设、运营数量2139万个,较2016年末增长50%。但

16、车-桩不匹配,充电难问题仍然存在,中心城市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面临私人充电设施停车位不足、公共充电基础设施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闲置并存等诸多挑战。七、 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升级工作(一)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锂离子电池产业体系加大研发支持力度,支持开展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富锂锰基固溶体正极材料、高比容量硅碳负极材料和高电压电解液的工程化和产业化,支持开展电池体系设计、工艺开发、装备研究,支持开展产品设计和应用研究,以形成关键材料、单体电池、标准模块和系统等系列产品,支撑新能源汽车达到传统燃油车的技术经济水平。鼓励具有技术优势的先进动力电池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二)促进新能源汽车锂离子动力电池综合性能提升兼顾锂电350工程专项关于高比能量和安全性等综合性能要求,开展动力电池正、负极、电解液、隔膜的匹配技术研究;开展多孔电极模型设计研究,发展高负载电极、表面涂层电极、电池仿真及设计等先进技术和工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