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8063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分析引导农机流通体系,完善农机售后服务功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使用农机。深入贯彻落实于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的决定,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推动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创新,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为农机手提供便捷高效的维修服务。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设便捷高效的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信息化、规模化水平。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和便民举措,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开展农机驾驶培训机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改革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进农业机

2、械化管理信息化。部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成立了国家和省级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在财政补贴、装备创新、税费减免、设施用地、信贷担保、融资租赁、跨区作业、农机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政策支持举措。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56亿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35个、86个和62个百分点,创建614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

3、械化示范县,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机械化稳步发展。基于北斗、5G的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进军生产一线。新创建310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市),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蓬勃发展,新增农机合作社19万个,农机服务组织达到195万个,机械化不断壮大,作业量和服务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农机作业总面积达到70亿亩次、作业服务收入达到3615亿元,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一、 农机行业产业政策推动供给面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

4、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04年,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鼓励、扶持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使用先进使用的农业机械,促进农业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完善产业组织结构,形成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相配套的产业体系和产业集群,提升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分工协作水平;2018年,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鼓励大型企业由单机制造为主向成套装备集成为主转变,支持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构建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二、 推进农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推动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建设,强化大纲制定、教材

5、编写、课件选推等基础工作,有效利用企业现场设备和场所开展培训服务,充分发挥农机培训机构、生产企业、农机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主体作用,壮大农机实用技能培训规模,提高农机技能培训质量。引导相关高校面向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构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实施体系。推动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优势农机企业与学校共建共享工程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实训基地,加快农机职业技能教育发展。三、 严格落实安全监管责任严格履行安全监管职责,依法核发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做好驾驶人培训和考试管理,严格农机安全技术检验。强化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加强重要节假日、重要农时和重要活动等关键时点的安全生产督导检

6、查,严查严处违法违规行为。建立手扶变型运输机等只有运输功能、无农田作业功能的变型拖拉机退出机制,加快清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有效遏制农机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四、 农业机械发展目标到2025年,全国农机总动力稳定在11亿千瓦左右,农机具配置结构趋于合理,农机作业条件显著改善,覆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农机装备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效果,农机对农业绿色发展支撑明显增强,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进一步融合,农业机械化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农机数据安全和农机安全生产进一步强化。具体指标为: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

7、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更加稳固,农机服务总收入持续增长,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展望2035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取得决定性进展,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过程机械化,畜禽养殖、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幅跃升,设施种植、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促进农产品增值能力显著增强,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全面应用于农业机械化管理、作业监测与服务,农业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全覆盖,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格局基本形成。五、 农业机械基本原则(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机械化

8、增产减损作用,为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发挥机械化节本增效作用,推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挥机械化引领作用,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发挥机械化驱动作用,拓宽农民就业增收空间。(二)坚持政策扶持、市场主导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持续完善农业机械化扶持政策体系,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增强公共服务供给,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充分调动企业研发生产高端先进机具和农民购机用机的积极性。(三)坚持创新驱动、协调发展持续推进农机研发制造与技术推广机制创新、服务组织形式与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管理制度与扶持政策创新,推动创制运用

9、新型农机装备,提升农机研发制造水平和推广应用效率效益,加快补上农业机械研发制造短板、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全程机械化短板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发展短板。(四)坚持系统谋划、协同推进着眼于主要作物、重要养殖品种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农机、农艺、农田、农业经营方式协同协调,因地制宜推动品种、种养方式、土地、机具集成,产前产中产后机具配套,技术、主体、规模、机制统筹,构建高质高效全程机械化技术体系,推进各产业、各地区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六、 农业机械面临挑战随着农业生产进入机械化为主导的新阶段,广大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服务组织对机械化生产的需求越来越广泛、越来越迫切,农业生产各领域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结构

10、发生深刻变化,农业机械化在区域、产业、品种、环节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凸显。从区域上看,北方平原地区机械化发展较快,南方地区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发展较慢,典型丘陵山区县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低于50%。从产业、品种和环节上看,主要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棉油糖果菜茶等经济作物生产关键环节以及畜牧业、渔业、农产品初加工、设施农业等领域机械化水平较低。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制约因素需要攻克。一是农机产品研发制造亟待加强。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重要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制造工艺、重大装备等与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研发能力和产品性能还不能很好满足农民的需要,农机装备产业水平还不

11、高,部分高端机具主要依赖进口,国产机具多为中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严重,可靠性适应性亟待提升,部分领域或环节无机可用无好机用问题依然明显。二是农机农艺农田协同配套亟待加强。一些产业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等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影响制约农机研发、推广应用效果及作业质量与效益,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还不够多,尚不能充分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农机作业、存放等基础设施建设依然滞后,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机装备的使用效率与寿命。三是农业机械化政策支持和管理服务有待提升。支持农机研发创新、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

12、发展等方面的政策举措不够丰富。农业机械化公共服务能力仍有不足,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农机安全监管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机械化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管理人员机构改革后调整较大,专业技能亟需提升。农机维修难、维修贵等问题有待改善,不少高能耗老旧农机需要及时淘汰更新等。七、 推动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产业发展引导农机流通体系,完善农机售后服务功能,提升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使用农机。深入贯彻落实于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的决定,制定农业机械维修服务规范,推动农机维修服务方式创新,激发农机维修市场活力,为农机手提供便捷高效的维修服务。积极推动运用大数据平台技术建设便捷高

13、效的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网络,提升农机流通信息化、规模化水平。八、 农业机械发展成效农业机械化管理体制机制持续优化。农业机械化管理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实施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和便民举措,取消农业机械维修技术合格证核发行政许可,开展农机驾驶培训机构证照分离改革试点,改革农机试验鉴定制度,推进农业机械化管理信息化。部省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门牵头成立了国家和省级农业机械化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统筹协调农机装备产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和各地在财政补贴、装备创新、税费减免、设施用地、信贷担保、融资租赁、跨区作业、农机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采取了系列政策支持举措。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取得

14、明显成效。全国农机总动力达到1056亿千瓦,比十二五期末增长17%。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125%,比十二五期末提高74个百分点,其中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97%、90%和84%,分别比十二五期末提高35个、86个和62个百分点,创建614个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畜牧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果菜茶机械化稳步发展。基于北斗、5G的无人驾驶农机、植保无人飞机等智能农机进军生产一线。新创建310个平安农机示范县(市),深入开展农机安全隐患风险排查整治,农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蓬勃发展,新增农机合作社19万个,农机

15、服务组织达到195万个,机械化不断壮大,作业量和服务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农机作业总面积达到70亿亩次、作业服务收入达到3615亿元,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九、 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加快绿色智能农机装备和节本增效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推进农机节能减排,助力实施农业碳达峰、碳中和。支持推动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标准由国三升级国四,实施更为严格的农机排放标准,因地制宜发展复式、高效农机和电动农机装备,减少废气排放。大力示范推广节种节水节能节肥节药农业机械化技术,加快侧深施肥、精准施药、节水灌溉、高性能免耕播种等机械装备推广应用,减少种子、化肥、农药、水资源用量。加大粪肥还田、秸秆还田离田、残膜捡拾回收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及资源化利用适用高效机械装备的研发推广力度,支撑循环利用农业废弃物。培育壮大新型农机服务组织,提供高效便捷农机作业服务,提升作业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全面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加快淘汰能耗高、作业损失大、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促进农机安全生产、节能减排和结构调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