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68013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ED信号机系统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促进不同运输方式运力、班次和信息对接,鼓励开展空铁、公铁等联程运输服务。推广普及电子客票、联网售票,健全身份查验制度,加快完善旅客联程、往返、异地等出行票务服务系统,完善铁路客运线上服务功能。推行跨运输方式异地候机候车、行李联程托运等配套服务。鼓励第三方服务平台发展一票制客运服务。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交通专项规划,鼓励交通基础设施与地上、地下、周边空间综合利用,融合交通与商业、商务、会展、休闲等功能。打造依托综合交通枢纽的城市综合体和产业综合区,推动高铁、地铁等轨道交通站场、停车设施与周边空间的联动开发。重点推进地下空间分层开发,拓展地下纵深空间,统筹城市轨道交通

2、、地下道路等交通设施与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规划布局,研究大城市地下快速路建设。构建行业网络安全信任体系,基本实现重要信息系统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可控,提升抗毁性和容灾恢复能力。加强大数据环境下防攻击、防泄露、防窃取的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交通运输数据保护,防止侵犯个人隐私和滥用用户信息等行为。一、 健全智能决策支持与监管(一)完善交通决策支持系统增强交通规划、投资、建设、价格等领域信息化综合支撑能力,建设综合交通运输统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充分利用和企业的数据信息资源,挖掘分析人口迁徙、公众出行、枢纽客货流、车辆船舶行驶等特征和规律,加强对交通发展的决策支撑。(二)提高交通行政管

3、理信息化水平推动在线行政许可一站式服务,推进交通运输许可证件(书)数字化,促进跨区域、跨部门行政许可信息和服务监督信息互通共享。加强全国治超联网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推动交通运输行政执法电子化,推进非现场执法系统试点建设,实现异地交换共享和联防联控。加强交通运输信用信息、安全生产等信息系统与国家相关平台的对接。二、 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部分地区和领域率先基本实现交通运输现代化。(一)网络覆盖加密拓展高速铁路覆盖80%以上的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铁路、高速公路、民航运输机场基本覆盖城区常住人口20万以上的城市,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基本

4、建成,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泊位数稳步增加,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比2015年增长近一倍,油气主干管网快速发展,综合交通网总里程达到540万公里左右。(二)综合衔接一体高效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加紧密,重要城市群核心城市间、核心城市与周边节点城市间实现12小时通达。打造一批现代化、立体式综合客运枢纽,旅客换乘更加便捷。交通物流枢纽集疏运系统更加完善,货物换装转运效率显著提高,交邮协同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三)运输服务提质升级全国铁路客运动车服务比重进一步提升,民航航班正常率逐步提高,公路交通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公路货运车型标准化水平大幅提高、货车空驶率大幅下降,集装箱铁水联运比

5、重明显提升,全社会运输效率明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实现村村直接通邮、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比例不断提高。(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交通基础设施、运载装备、经营业户和从业人员等基本要素信息全面实现数字化,各种交通方式信息交换取得突破。全国交通枢纽站点无线接入网络广泛覆盖。铁路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货运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客运网上售票比例明显提高。基本实现重点城市群内交通一卡通互通,车辆安装使用ETC比例大幅提升。交通运输行业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前装率和使用率显著提高。(五)绿色安全水平提升城市公共交通、出租车和城市配送领域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交通

6、运输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交通运输安全监管和应急保障能力显著提高,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遏制,安全水平明显提升。三、 加强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一)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强化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依法依规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风险管理。实施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重点围绕基础设施、装备设施、运输工具、生产作业等方面安全操作与管理,打造全寿命周期品质工程。强化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的公益宣传引导,广泛传播交通安全价值观与理念。(二)加快监管体系建设构建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加强重大风险源动态

7、全过程控制,健全交通安全事故调查协调机制。完善集监测、监控和管理于一体的铁路网络智能安全监管平台和信息传输系统。完善国家公路网运行监测体系,实时监测东中部全部路段和西部重点路段的高速公路运行情况,全面实现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完善近海和内河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布局,加强远海动态巡航执法能力建设,加强四类重点船舶运行监测。提升民航飞机在线定位跟踪能力,建立通用航空联合监管机制,实现全过程、可追溯监管。加快城市公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管和物流运行监测。实施邮政寄递渠道安全监管绿盾工程,实现货物来源可追溯、运输可追踪、责任可倒查。加快实现危险货物运输全链条协同监管,强化应对危

8、险化学品运输中泄漏的应急处理能力,防范次生突发环境事件。(三)推进应急体系建设加强交通运输部门与公安、安全监管、气象、海洋、国土资源、水利等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完善全国交通运输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建设省级和中心城市运行监测与应急指挥系统。加快建设铁路、公路和民航应急救援体系。完善沿海、长江干线救助打捞飞行基地和船舶基地布局,加强我国管辖海域应急搜救能力和航海保障建设。提升深海远洋搜寻和打捞能力,加强海外撤侨等国际应急救援合作。四、 发挥交通扶贫脱贫攻坚基础支撑作用(一)强化贫困地区骨干通道建设以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重点

9、,加强贫困地区对外运输通道建设。加强贫困地区市(地、州、盟)之间、县(市、区、旗)与市(地、州、盟)之间高等级公路建设,实施具有对外连接功能的重要干线公路提质升级工程。加快资源丰富和人口相对密集贫困地区开发性铁路建设。在具备水资源开发条件的农村地区,统筹内河航电枢纽建设和航运发展。(二)夯实贫困地区交通基础实施交通扶贫脱贫双百工程,加快推动既有县乡公路提级改造,增强县乡城镇中心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通乡连村公路建设,鼓励有需求的相邻县、相邻乡镇、相邻建制村之间建设公路。改善特色小镇、农村旅游景点景区、产业园区和特色农业基地等交通运输条件。五、 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轨道交通装备行

10、业未来面临的机遇1、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轨道交通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的发展,2010年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将轨道交通装备列为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这一重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依托客运专线和城市轨道交通等重点工程建设,大力发展轨道交通装备;2016年,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提出进一步研发列车牵引制动系统、列车网络控制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电传动系统、智能化系统、车钩缓冲系统、储能与节能系统、高速轮对、高性能转向架、齿轮箱、轴

11、承、轻量化车体等关键系统和零部件,形成轨道交通装备完整产业链。2017年,发改委发布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轨道交通装备关键技术产业化列为20182020年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九大重点领域之一,并提出发展高速、智能、绿色铁路装备,发展先进适用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构建新型技术装备研发试验检测平台等重点任务。2020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部关于推动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建设铁路智能检测监测设施,实现动车组、机车、车辆等载运装备和轨道、桥隧、大型客运站等关键设施服役状态在线监测、远程诊断和智能维护。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轨道交通装备产

12、业的持续发展壮大。2020年3月,要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型基础设施的范畴主要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七大领域。伴随着后续各部委及地方政府关于新基建的具体政策陆续出台,包括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在内的新基建行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会。2、轨道交通产业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空间广阔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发展,轨道交通建设也取得巨大成就,轨道交通网络持续扩大。铁路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1年全年铁路固定资产(含路网建设、移动装备车辆购置等)投资完成7,489亿元,投产新线4

13、,208公里,其中高速铁路2,168公里。截至2021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超过4万公里。十四五期间在建、已批项目规模已达319万亿元。到2035年,我国将建成服务安全优质、保障坚强有力、实力国际领先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国铁路网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含部分城际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方面,根据交通运输部数据,截至2021年底,我国内地共有51个城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269条,运营线路总长度8,708公里。2012年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完成投资金额为1,914亿元,至2021年增长到5,860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324%。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

14、会2022年4月发布的城市轨道交通2021年度统计和分析报告,截至2021年末,我国内地城轨交通在建线路总长6,09640公里,可研批复投资额累计45,55350亿元;共有67个城市的城轨交通线网规划获批,其中城轨交通线网建设规划在实施的城市56个,在实施的建设规划线路总长6,98830公里(不含已开通运营线路);规划、在建线路规模实现稳步增长。轨道交通是非常适合我国国情的交通运输方式,目前我国无论是铁路运输还是城市轨道交通均还不能充分满足需求。未来,我国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势头强劲,这为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3、轨道交通装备行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涌现当前,全球正出现以智能制造、信

15、息网络、新能源和新材料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创新浪潮,全球轨道交通行业领域孕育新一轮全方位的变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推动下,推进新兴科技赋能交通发展已成我国现代化轨道交通建设的必然选择。作为高端装备制造的代表,在发展趋势和政策导向下,未来轨道交通行业将逐步迈进智能化时代,智能化趋势也将向产业上下游逐步延伸,并迅速带动相关市场的快速增长。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为包括轨道交通在内的我国交通科技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纲要提出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先进的交通信息基

16、础设施。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轨道交通体系建设迎来了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轨道交通装备制造行业可与新兴信息技术进一步融合,研发并应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模式,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和知识软件,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民族品牌和中国标准,逐步建立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主导发展的轨道交通技术链和产业链,引领行业各领域创新驱动智慧化升级,已经成为当前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的重要课题。4、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铁路管理体制改革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2013年3月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确定,铁道部不再保留,铁道部拟订铁路发展规划和政策的行政职责划入交通运输部;组建国家铁路局,由交通运输部管理,承担铁道部的其他行政职责;组建中铁总,承担铁道部的企业职责。国家相关政策的陆续推出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加大投入、开拓市场,帮助具备综合竞争优势的企业创造更大的发展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