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349628652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0.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7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必备7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1篇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

2、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 (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

3、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进率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进率10000: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背熟公式 1、周

4、长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周长2-宽 或者:(周长-长2)2=宽 宽=周长2-长 或者:(周长-宽2)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2、面积公式: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4 A、正确区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意义,并能正确运用上面的4个计算公式求周长和面积。 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

5、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裁手帕的等等) B、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C、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用大面积-小面积。 熟练运用进率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换算的方法。 1、低级单位高级单位:数量它们间的进率 如:零钱换大钱,张数减少;

6、300平方分米=3平方米 1、高级单位低级单位:数量们间的进率 如:大钱换零钱,张数增多;5平方千米=500公顷 注意: (1)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2)大单位换算小单位(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小单位换算大单位(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3)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4)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数学多位数乘一位数知识点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在乘法

7、里,乘数也叫做因数。 3、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这个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数学复习重点归纳 相遇问题公式 1.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3.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几何知识点 1.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是三者都是直的,区别是线段有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无限延长;直线没有端点,两端都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和直线是无限长的。 2.角: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3.角的大小:角的大小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的越大,角越大。 4.小于90的角叫做锐角;大于9

8、0而小于180的角叫做钝角。角的两边在一条直线上的角叫做平角。平角180。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画图说明) 6.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2篇 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

9、,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平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

10、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

11、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24时计时法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

12、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9+12=21)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

13、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运算符号 如加号(+),减号(),乘号(或),除号(或/),两个集合的并集(),交集(),根号(),对数(log,lg,ln,lb,lim),比(:),绝对值符号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3篇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