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乱*** 文档编号:349553670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0.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省九江市武宁第一中学高一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锌片和铜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锌片是正极 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负极反应式为:Zn 2e-= Zn2+ D铜片上发生氧化反应参考答案:B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B 物质燃烧和中和反应均放出热量C 分解反应肯定是吸热反应D 化学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决定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参考答案:C略3.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

2、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B能透过半透膜C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都产生红褐色沉淀D颜色都呈红褐色参考答案:C4. 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的是A. 用丁达尔效应鉴别Al(OH)3胶体和NaHSO4溶液B. 用过滤方法分离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C. 用Na2CO3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D. 用KS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参考答案:A【详解】A. 胶体有丁达尔效应,而溶液没有,所以能用丁达尔效应鉴别Al(OH)3胶体和NaHSO4溶液,故正确;B. 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固体和液体,而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是互溶的液体,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应用分液,故错误;C. 用Na2CO3溶液除

3、去CO2中混有的少量HCl时二氧化碳也能和碳酸钠反应,故错误;D. 铁离子与硫氰化钾反应出现红色,亚铁离子不能,所以不能用KSCN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2,故错误。故选A。【点睛】掌握物质的检验和分离的方法。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液体的,分馏是分离费电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分液是分离不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的。在进行分离提纯时注意被提纯的物质不能减少。5. 某气态烃和具有一双键的气态烯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下对H2的相对密度为13,取标准状况下的此混合气体6.72L,通入足量的溴水,溴水增重7g,则此混合气体的可能组成是( )AC2H4 和C2H6 BCH4 和C3H6 CC3H8 和C2H

4、4 DCH4 和C2H4参考答案:B略6. 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质的质量分数A大于50%B等于50%C小于50%D不能做上述估计参考答案:A质量分数为90%的硫酸溶液和10%的硫酸溶液的密度大小关系为:90%的硫酸溶液10%的硫酸溶液。所以等体积(不是等质量)的这两种硫酸溶液的总质量:90%的硫酸溶液10%的硫酸溶液,那么,混合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必定大于50%。故A正确,本题答案为A。7. 下列有关硅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晶体硅具有金属光泽,可以导电,属于金属材料B. 常温下,硅的化学性质稳定,所以自然界中的硅大部分以游离态存在C. S

5、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D. 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可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后过滤参考答案:D【分析】A硅是非金属元素;B硅属于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存在;CSi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SiO2不溶于水;D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加入适量的稀盐酸可除去SiO2中混有的CaCO3。【详解】A硅单质是半导体材料,可以导电,但Si属于非金属元素,A错误;B硅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硅属于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广泛存在于矿物和岩石中,B错误;C酸性氧化物不一定都与水反

6、应生成相应的酸,SiO2不溶于水,不能够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错误;D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氯化钙,二氧化硅和盐酸不反应,然后采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氯化钙,能除去杂质,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点睛】本题考查了硅及二氧化硅的性质、存在形式,注意硅单质虽然不活泼,但硅元素属于亲氧元素,导致硅元素不能在自然界中以游离态存在,题目难度不大。8. 如图所示,下列实验操作与方法正确的是()参考答案:A略9.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A分散质颗粒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B均能透过滤纸C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D均呈红褐色参考答案:B略10. 在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分界线

7、附近,能找到 ( )A. 制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制农药的元素C. 制催化剂的元素 D、制耐高温合金的元素参考答案:A略11. 下列是某兴趣小组根据教材实验设计的一个能说明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热稳定性的套管实验。请观察如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分析实验原理,并判断下列说法和做法,其中不科学的是( )A. 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B. 要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C. 加热不久就能看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 整个实验过程中都没有发现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参考答案:CA碳酸氢钠在小试管,碳酸钠在大使管,大试管直接加热,稳定较高,如温度较高的不分解,而加热温度较低

8、的物质分解,可判断稳定强弱,故甲为小苏打、乙为纯碱,故A正确;B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到水显示蓝色,则证明碳酸氢钠受热能产生水,可在小试管内塞上沾有无水硫酸铜粉末的棉花球,如果变蓝则说明有水生成,故B正确;C碳酸钠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分解,则连接A烧杯的试管不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A烧杯的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故C错误;D碳酸钠比较稳定,加热过程中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则烧杯A中澄清石灰水不会变浑浊,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把握碳酸钠、碳酸氢钠性质的差异性,根据二者的不同性质选择正确的实验方案12. 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A

9、. Fe(OH)3胶体、白磷、石灰乳 B. 干冰、铁、氯化氢C. 烧碱、液态氧、碘酒 D. 空气、氮气、明矾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Fe(OH)3胶体是混合物,A错误;HCl是化合物不是混合物,B错误;C分别为化合物、单质、混合物,C正确;明矾是化合物,D错误.答案C13. 证明生石灰中既混有石英,又混有石灰石的正确方法是 ()A加入过量的盐酸,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B加入过量的烧碱溶液,观察是否有固体溶解C加热至高温,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是否有硅酸钙生成D先加过量的盐酸搅拌,观察是否有不溶物剩余及气泡出现;若有不溶物则滤出,投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看其是否溶解参考答案:D14. 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

10、正确的是( )A.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4NH3H2O=4AlO2-+4NH4+2H2OB. 用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反应制硫化氢:S2-+2H+=H2SC. 双氧水中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H2O2+2H+2I-=I2+2H2OD. 向NH4HCO3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NH4+OH-NH3+H2O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误判断的考查,离子反应及其方程式的书写是高考的必考内容,要求学生掌握其书写方法,注意事项,与量有关的反应注意产物的类型等。详解:A.氢氧化铝与氨水不能反应,应为:Al3+3NH3H2O=Al(OH)3+3NH4+,故A错误;B. 硫

11、化亚铁是难溶于水的物质不能拆成离子,应为:FeS+2H+=Fe2+H2S;故B错误;C. 双氧水加入稀硫酸和KI溶液,由于双氧水具有氧化性,负一价碘离子具有还原性,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H2O2+2H+2I-=I2+2H2O,所以C正确;D. 向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碳酸氢铵溶液中的铵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HCO3-+2OH-CO32-+2H2O+NH3,所以D错误。故答案为:C。15. 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3X(g)+Y(g) 2Z(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 单位时间内生成3n mol X,同时消耗n mol Y

12、 B. X的生成速率与Z的生成速率相等C. X、Y、Z的浓度相等 D. X、Y、Z的分子个数比为3:1:2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铜跟浓硫酸的反应,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可抽动铜丝的作用是_。(3)试管中现象为_;可证明_。 (4)试管的管口用浸有碱(NaOH溶液)的棉团塞住,其作用是_;参考答案:(1)Cu+2 H2SO4(浓) CuSO4+SO2+2H2O (2)可控制反应随时停止 (3) 品红溶液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4)吸收未反应完的SO2,防止SO2污染环

13、境。解析:(1)试管中铜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故答案为:Cu+2H2SO4(浓) CuSO4+SO2+2H2O;(2)通过抽动铜丝,以随时中止反应,避免浪费原料、减少污染气体的产生,故答案为:可控制反应随时停止;(3)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所以试管中品红溶液褪色,故答案为:品红溶液褪色;SO2具有漂白性;(4)二氧化硫有毒,多余的气体不能直接排放,需要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SO2气体,防止空气污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2NaOH=Na2SO3+H2O,故答案为:吸收未反应完的SO2,防止SO2污染环境

14、。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已知16 g A和2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04 mol C和31.76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多少?参考答案:略18. 碳在一定量空气中燃烧,生成混合气体标准状况下为6.72L,总质量为10.8g则生成的气体可能含CO,CO2求:(1)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物质的量是多少?(2)将混合气体通入2L 0.1mol/L的NaOH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忽略体积变化),生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请问溶液中两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参考答案:(1)混合气体中CO为0.15mol,CO2,为0.15mol;(2)溶液中碳酸钠为0.025mol/L,碳酸氢钠为0.05mol/L考点:有关混合物反应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碳在一定的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