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上传人:乱*** 文档编号:349553623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锦州市北镇乡中学高三化学模拟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 2003年,IUPAC(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推荐原子序数为110的元素的符号为Ds,以纪念该元素的发现地(Darmstadt,德国)。下列关于D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Ds原子在周期表中位于第7周期第族 BDs是IB元素CDs元素为放射性元素 DDs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d区参考答案:B略2. 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它用磺酸类质子溶剂电池总反应为:C2H5OH+3O22CO2+3H2O,电池示意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极为电池的正极B

2、电池工作时电流由a极沿导线经灯泡再到b极C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D电池工作时,1mol乙醇被氧化时就有12mol电子转移参考答案:D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B在燃料电池中,电流在电路中从正极流向负极;C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燃料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D根据电池反应:C2H5OH+3O2=2CO2+3H2O,乙醇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反应转移电子数为12解答:解:A在燃料电池中,燃料乙醇在负极发生失电子的反应,氧气是在正极上发生得电子的反

3、应,则a为负极,故A错误;B电池工作时,电流由正极经外电路流向负极,在该电池中由b极流向a极,故B错误;C在燃料电池中,正极上是氧气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在酸性电解质环境下,正极的电极反应为:4H+O2+4e=2H2O,故C错误;D根据电池反应:C2H5OH+3O2=2CO2+3H2O,乙醇被氧化电极反应式为C2H5OH+3H2O12e=2CO2+12H+,则1mol乙醇被氧化失去12mol电子,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电池知识,题目难度中等,本题注意把握根据电池总反应书写电极方程式的方法3. 某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4:2:1,加入适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

4、,溶液中Fe3+、Cu2+、Fe2+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变为1:1:2;则投入的铁粉与原溶液中Cu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A1:1 B1:2 C2:1 D2:3参考答案:B略4.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4g丙烯中含有共价键的数目为3NA B铝与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生成33.6L气体时电子转移数为3NAC25,pH=9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的H+离子数目为10-5 NA D28.6gNa2CO310H2O晶体中含CO32的数目为0.1 NA参考答案:D略5. 经氯气消毒的自来水,若用于配制以下溶液:NaOH AgNO3 Na2CO3 FeSO4

5、KI Na2S Na2SO3 会使配制的溶液变质的是 ( )A全部 B C D 参考答案:A略6. 化学与生产、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今夏,台州地区出现了严重的旱情,缓解旱情的措施之一是用碘化银进行人工增雨B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使用有助于减少光化学烟雾的产生C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有利于实现“低碳经济”D华裔科学家高琨在光纤传输信息领域中取得突破性成就,光纤的主要成分是高纯度的单质硅参考答案:D略7. 工业冶炼钨采取的方法是 A热分解法 B热还原法 C电解法 D自然界存在直接得到参考答案:B8. 八角茴香含有一种抗亚洲禽流感病毒的重要成分莽草酸,其

6、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莽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能溶于水 B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C能发生酯化反应D遇FeCl3溶液呈紫色参考答案:D略9. 下图曲线为某固体饱和溶液浓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该固体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下列判断错误的是高考A. 都升温10后,M、N点均向右平移高考资源网B. 加水稀释(假设温度都不变)时,M、N点均垂直向下移动高考资源网C. 都降温10后,M点沿曲线向左下移,N点向左平移至曲线高考资源网D. 恒温蒸发溶剂至均有晶体析出,则M点不动,N点垂直向上直至曲线相交网参考答案:C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期表中所有元素都是从自然界发现的 B食品添加剂对人体

7、健康都有害,不能食用 C氯水能导电,但氯气是非电解质 D对于反应2NO2N2O4,若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参考答案:D1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稀氨水逐滴加入稀硫酸中,当溶液pH=7时,c(SO42)c(NH4)B两种醋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分别c1和c2,pH分别为a和a+1,则c1=10c2C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醋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滴入石蕊溶液呈红色D向0.1 mol/L的氨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铵固体,则溶液中OH浓度和NH3H2O浓度之比增大参考答案:C略12. 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新型电子材料,它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

8、:HF、NO和HNO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过程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NF3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因此NF3泄漏时常常不易被察觉 C一旦NF3泄漏,可以用石灰水溶液喷淋的方法减少污染 D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目为6.02l023,则生成22.4L NO气体参考答案:BC略13. (2007广东卷)26.把铝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盐酸的试管中,不影响氢气产生速率的因素是 A.盐酸的浓度 B.铝条的表面积C.溶液的温度 D.加少量Na2SO4参考答案:D本题考查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因素是物质自身的性质;外界因素是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接触面积等。14. 设

9、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molL1MgCl2溶液中含有Cl-数目为0.2 NAB常温下5.6 g Fe与足量的浓硝酸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3NA C将0.1mol氯化铝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Al3+数目为0.1NAD27 g铝与足量的盐酸或NaOH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均为3NA参考答案:D略15. 标准状况下VL氨气溶解在1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g/m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g/ml,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则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A=(17V+22400)/(22.4+22.4V) B=17c/(1000)C=17V/(17V+22400

10、) Dc=1000V/(17V+22400) 参考答案:A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 (8分)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39年发明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其核心反应原理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 NH3CO2NaClH2ONH4ClNaHCO3(晶体) 依据此原理,欲制得碳酸氢钠晶体,某校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其中B装置中的试管内是溶有氨和氯化钠的溶液,且二者均已达到饱和。 (1)A装置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装置中稀硫酸的作用为 。 (2)下表中所列出的是相关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g/100g水) 参照表中数据,请分析B装置中使用冰水的目的是 。 (

11、3)该校学生在检查完此套装置气密性后进行实验,结果没有得到碳酸氢钠晶体,指导教师指出应在 装置之间(填写字母)连接一个盛有 的洗气装置,其作用是 。参考答案:(8分)(1)CaCO32H+Ca2+CO2H2O 吸收从B装置中的试管内逸出的氨气,减少对环境的污染(2)温度越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越小,便于析出(3)A与B 饱和NaHCO3溶液(其他合理答案均给分) 除去CO2中混合的HCl气体略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 实验室常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反应制取少量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HCl(浓)+MnO2 MnCl2+2H2O+Cl2,取足量12mol?L1浓盐酸使其与二氧

12、化锰发生反应,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4.48L计算(写出具体计算过程)(1)被氧化的HCl的物质的量 (2)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参考答案:(1)被氧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4mol;(2)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为17.4g【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分析】(1)被氧化的HCl生成氯气,根据Cl原子守恒计算被氧化HCl物质的量;(2)根据方程式MnO2+4HCl(浓)MnCl2+C12+2H2O计算消耗二氧化锰的质量【解答】解:(1)n(C12)=0.2mol,被氧化的HCl生成氯气,根据Cl原子守恒,被氧化HCl物质的量=2n(C12)=20.2mol=0.4mol,答:被氧

13、化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4mol;(2)MnO2+4HCI(浓)=MnCl2+C12+2H2O 87g 1mol m 0.2molm=17.4g,答:参加反应的MnO2的质量为17.4g18. (7分)已知2NO2N2O4。下图中,容器甲内充有0.1 mol NO气体,干燥管内装有一定量的Na2O2,从A处缓慢通入CO2气体,恒温下,容器甲中活塞缓慢地由B向左移动,当移至C处时,容器甲体积缩小至最小,为原体积的9/10,随着CO2的继续通入,活塞又逐渐向右移动。(1)已知当活塞移至C处时,干燥管中物质增加了2.24 g,此时通入的CO2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多少L?容器甲中NO2转化为N2O4的转化率为多少?(2)当活塞移至C处后,继续通入a mol CO2,此时活塞恰好回至B处,则a值必小于0.01,其理由是 。参考答案:(7分)(1) 2Na2O2+2CO2=2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