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

上传人:xi****u 文档编号:34952014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6.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材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县融媒体中心人才工作述职报告根据安排,现将2022年度抓人才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情况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有关要求,充分运用中心组学习、读书班、“学习强国”等学习平台,积极组织开展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做好人才工作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推动人才工作落地落实。二、2022年度人才工作重点任务完成情况(一

2、)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党管人才责任。作为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始终坚持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坚持构建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人才发展管理体系,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多次组织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人才建设工作。新发展党员1名,慰问困难党员1名,组织廉政谈话5次、廉政党课3次,切实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应用,修订完善“学习培训”“值班考勤”“人事管理”“请假销假”等工作制度,为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二)引进专业人才,优化队伍整体结构。针对人员结构老化,专业技术型人才不足等问题,加大引进年轻人才力度,2021年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新媒体工作人员、维护技术人员、编辑制作人员、播音主持人员4人,按

3、照全县统一要求,于今年5月到岗到位;2022年组织公开招聘第二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拿出编辑、记者岗位4名进行招考;加强与XX师范学院的交流合作,7月份吸纳4名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与编导等专业学生实习,进一步壮大人才队伍,加快适应新技术应用。(三)强化培训学习,提升综合能力素质。一是强化政治教育,武装思想头脑。按照“思想引领,学习在先”的机制,以支部为阵地组织开展各类学习活动45次,中心组学习11次,班子成员开展专题研讨9次,深入学习党规党情、系列讲话、重要会议文件精神206个,进一步树牢干部人才队伍正确的政治方向,把握舆论导向。二是注重业务培训,练就过硬本领。坚持落实机制改革与媒体融合同步推进

4、、新闻传播质效与专业队伍培养同步提升,组织业务人员参加线上培训40人51人次,集中收看国家广电总局专家讲座3次,邀请上级主流媒体专业技术人员现场为干部职工讲授新媒体制作知识,不断提高新闻工作者干事创业能力,为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四)注重关爱激励,激发干事创业活力。一是提拔重用,关心关爱一批。2022年度累计提拔干部14人,其中正科级1人,副科级3人,正股级6人,副股级4人;职员等级晋升20人,其中七晋六2人、八晋七2人、九晋八16人;聘用晋升专技岗位10人,其中助理记者十二进十一7人、中级记者十进九3人;聘用晋升工勤岗位6人,其中初级工聘中级工3人、中级工聘高级工1人、高级工聘技师2人

5、。二是奖先评优,表彰激励一批。累计评定好作品23部,其中一等奖9部、二等奖9部、三等奖5部;评选表彰“三八红旗手”1人,融媒体事业“十佳之星”10人。三、存在的问题我中心在建优建强人才队伍,构建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对照上级有关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干部职工队伍人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力量不足;专业型、综合型人才短缺,特别是新闻采写、新媒体制作、活动拍摄、技术操作、编辑制作、市场营销等专业人才还不是很充分,面对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形势,需要进一步提高技能,练就本领。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落实党管人才责任。深入学习贯彻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的总体

6、要求和目标任务,结合我中心当前对人才的需要和现有人才队伍配置情况,修订完善工作计划,进一步将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统筹推进落实,使人才工作真正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二)继续健全人才管理制度。探索出台并完善优化培养优秀记者和主持人队伍若干措施,强化在职干部的工作效率,确保提高干部队伍的工作水平,完善“科学定岗、以岗定酬、全员竞岗、末位淘汰”机制,保障人才队伍建设的科学化、合理化、高效化,做到既能吸引人才、也能留住人才。(三)继续优化队伍建设环境。在人才引进与岗位选择等方面,对人才的定级与晋升保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以此确保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严格落实“以岗定人,一

7、人一岗,以职定薪,职变薪变,动态管理”机制,保证队伍建设的灵活性与全面性。对不同岗位的人才实行有效的奖励机制,在确保工作积极的同时促进创新活力,不断增强队伍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保障新时代下加快融媒体人才队伍建设的高效率。关于公安涉警负面舆情应对处置调查研究情况报告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社会转型带来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公安机关作为各类矛盾风暴的舆论漩涡中心,需要处置自身队伍建设和在各类社会矛盾处置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涉警舆情,如果不能有效处置负面舆情,必然产生严重的舆情危机,使工作陷入被动的境地,甚至对整个社会稳定以及治安产生负面影响。本文研究的目的是全面分析当前XX公安处置舆情的基本策略和效果反

8、馈,分析存在的问题并尝试从树立舆情处置正确理念、健全舆情处置工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一、XX公安网络舆情处置的现状(一)XX公安面对的网络舆情现状近年来,随着电商产业兴起,抖音、快手等社交应用蓬勃发展,XX公安面临的涉警负面舆情越发活跃、复杂,整体来看,呈现以下以下特点:1、舆情数量走高。2021年,全市公安机关共上报各类涉警负面舆情XX起,有效处置XX起。而2022年,对应数据分别为XX起和XX起,较前一年同期增长28和39.1,其中不乏热点网络舆情,舆情数量较2021年相比大幅增长。2、舆情涉及面广。从涉警负面舆情发帖内容来看,涉及案件办理、治安整治、窗口服务、接处警投诉、征地拆迁矛

9、盾等多方面,以2022年11月市局处置的网络舆情为例,其中有XX起直接针对公安队伍,有质疑民警执法不公、举报违法乱纪、对治安环境或社会秩序不满等。商铺小区业主维权群体等为维护合法权益,通过本地网站论坛制造舆论声势,以此博取关注、吸引眼球,更有甚者联合煽动、组织非法聚集引发群体性事件,存在较大涉稳风险。3、各路群体利益关系错综复杂。以利益诉求为目的网络舆情,多为群体策划的产物,往往演变成“爆炸能量”。去年以来,本地的利益诉求中,住房保障、医患纠纷、环境污染等占主要类型,往往容易引起相关利益群体“抱团取暖”,发酵形成舆论热点,引爆线下维权,并再次被网络无限放大,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热议,达到一石激起千

10、层浪的效果。公安工作的独特性、敏感性,导致涉及公安的话题极易吸引公众眼球,爆发舆论关注。虽不少贴文存在不实的现象,但一定程度上使公众先入为主,对公安机关留下了暴力执法的不良印象。4、媒体炒作热度高。为获得民众的关注度,增加收视率、发行率等诸多因素,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往往交互跟进,互相炒作,形成网下网上推波助澜,使得涉警舆情事件达到舆论的最高峰。2021年11月,一则XX“最美酒托”出狱后参与反诈宣传,曾因高颜值通缉照刷屏全网!报道“横空出世”,该视频一出,立即引起封面新闻等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发本地网友及全国网友对XX公安的质疑:“难道警察叔叔也认为颜值即正义?”“她自己现身说法,忏悔过去是可

11、以的。但是,参与反诈宣传,与自身忏悔是两码事。”以此可见,该新闻的恶劣影响已经形成并且极难消除。(二)全市公安网络舆情处置成效1、推动警媒关系的良性互动。一是建立了与媒体的良性沟通平台。市局宣传处牵头搭建了自媒体公众平台,定期协同网信办召开联席会,召集本地知名论坛网站和本地网络大V,敲打拍肩执法,提醒全市网络发声者遵守纪律,沟通感情;二是树立“合作共赢”的警媒互动目标与防线。主动与网络媒体搞好关系,调动各媒体版主的网络宣传积极性,今年以来,共发提醒性、预警性贴文XX余条,从预防角度极大地减少了群众损失,也让广大网友进一步支持和理解公安工作,实现与媒体的良好合作、互惠双赢。三是把牢主流媒体的舆论

12、导向。市局注意加强与XX本地的报刊、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和部分新兴媒体的合作,今年以来,开展“媒体进警营”等活动X次,积极向XX电视台等主流新闻单位提供宣传信息和采访线索XX余条,主动抓牢掌控主流媒体舆论向导的主动权和言语权。2、推动互联网舆情掌控实体化。一是健全“3N”互联网管控机制。市局健全完善了“3N”监控工作机制,推动宣传、网安、情指部门三家协同作战,主动向N个虚拟阵地贴靠,重点围绕专题性、方面性、趋势性的情况问题,加强网络情报信息的归口管理、汇总分析、积累研判。以2022年为例,以来共监测发现、上报各类有害网络舆情信息XX余条,处置相关有害信息XX余条,落地查证XX人,拍肩教育XX余人。

13、二是强化网络舆情常态化监处。充分利用7x24小时错位监控研判制度,第一时间发现各类涉警涉稳情报和舆情,第一时间内通报政保、治安、交警、派出所等相关警种落实处置措施,有力支撑了本地维稳工作。2022全年度,及时上报本地涉稳涉警舆情XX起,XXX起较大以上涉稳涉警舆情得到平稳处置。三是延伸网络舆情管控触角。将网络舆情管控触角向基层派出所延伸,培养了XX名派出所兼职民警,负责本辖区内涉警负面舆情的巡查,最大限度地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将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3、推动互联网舆情掌控策略化。一是培养网上意见领袖,注意工作的艺术性。针对网民上网易受“大V”左右心理的特点,全市公安机关着力建设自己的意见

14、领袖,努力培养出了“李白拿酒来”等一批优秀的网络“大V”,通过其影响力扩宽网络渠道,更大范围地向身边公众提供有关信息。二是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舆情引导队伍。“众口铄金、积毁削骨”,网络舆情处置部门通过组建专业化、品牌化的“平安XX”舆情引导队伍,发挥团队力量的优势,或提升正确言论,或引导敏感信息,有效起到舆论控制作用。三是坚持疏堵结合排解网络维稳压力。市局除了在舆情处置实践中采取“疏”“堵”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对网上突发的群体性事件,尤其是引发网民围观的舆情,会尽快全面掌握舆情动态并汇报处置,通过“平安XX”官方微博和公众号公布事实真相或者开展解释说明工作,最大限度降低不良影响,不断压缩负面舆情

15、的生存区域,缓和网民的过激情绪。二、XX公安涉警负面舆情处置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一)涉警负面舆情处置的问题从目前舆情动态来看,在自由度极高的互联网面前,全市公安机关开展涉警负面舆情导控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1、处置不及时。少数基层单位和领导不重视舆情应对工作,对舆情危机事件缺乏规律性认识和公关意识,致使群众对公安工作缺乏信任和认可。一旦爆发涉警网络舆情热点,多数公安机关的做法还是逃不开传统的“捂”“瞒”“拖”三个字。或者由于缺乏专门的应对机制,涉警单位要层层向上汇报、拟定通稿,以至于延误了应对负面舆情的黄金时间。目前,虽然市局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公安机关涉警舆情防范处置的实施意

16、见等一系列文件规定,要求舆情涉及单位一定时间内将核查情况反馈,但实施过程中仍有单位以“接处警忙”“涉事民警不在”等为借口,拖延反馈情况。2、处置手法单一效率低。公安机关多采用联系网站强行删除或沉贴、寻找发帖人删除等措施,短期内确实可能起到净化网络空间的作用,但是如果处置不当,结果会适得其反。虽然全市公安机关各部门都组建了内部网评员队伍,但仍存在“凑人数”“走形式”的现象,中坚网评力量紧缺,很多网评员都是由一线民警甚至是文职辅警“兼任”。在进行舆情引导过程中没有时间浏览网民回复及深思熟虑,造成舆论引导被动缓慢、引导效果微弱等等现象。这样不仅不利于舆情疏导,甚至有可能因为被网民发现是“水军”而引发新一轮炒作。3、处置过程缺乏经验。部分民警在对待网络舆情上缺乏创新意识,方式简单,在处理与媒体的关系上畏首畏尾,面对媒体的采访,即使是正面的,也是“不说或少说”,生怕落入记者的采访“圈套”。在处置过程中,没有把握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适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