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4930228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安徽省合肥市五十中(天鹅湖校区)中考一模试卷语 文 试 题温馨提示:1.注意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答题卷”共6页;3.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1默写(10分)(1)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2)半卷红旗临易水,_。(李贺雁门太守行)(3)古诗词中常常运用对偶的手法阐述生活的哲理。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借“_,_”揭示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作

2、者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_,_ ”表达了词人对人事与自然的哲理思考,展示乐观旷达的情怀。(4)我国古代诗歌中,有不少抒发远大志向的诗句。如“_。_”(行路难)抒发李白积极进取的乐观精神:“_,_”(登飞来峰)表达王安石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2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9分) 成长的历程镌刻着太多的怀想,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在月光似水的夜晚,我们静听心灵流淌的声音,回望花季q丽的岁月。在成长的旅途中,有刻骨铭心的故事,有感人肺腹的真情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

3、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q( ) 丽 芭蕉( ) 镌( )刻(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 ”。(2分)(3)文中运用了 的修辞方法。(2分)(4)文中“成长如一串串跳动的音符,让生活如歌般委婉;成长如一张张泛黄的照片,将生命的轨迹清晰定格。”形象的写出了成长的忧愁与快乐,请你仿写一句。(2分)3(5分)阅读下面一段话,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离开A我感到痛苦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得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外。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

4、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B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1)以上这段文字出自名著 ,是英国作家 的作品。(2分)(2)A指 。B先生名叫 。简爱说自己“非走不可”缘故是: 。(3分)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校学生会准备于3月7日下午两点在报告厅举行主题为“做合格公民”的动员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1)活动的关键词是“文明做事,诚信做人”,学生会征集格言,请你用“文明”开头写一句格言。要求:紧扣动员会主题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不超过20字。(3分)(2)王老师前几天外出,3月6日上午刚回到学校,学生会邀请他参加此次动员会,你如何把这个通知转告他。(2分)(3)下面是某位同学就“诚信做人”写的一段演讲词,请你读后完成题。【A】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我们是新时代的中学生,【B】应该树立诚信的品质,做一个诚信的人。如果生命是水,那么诚信是流动;如果生命是火,那么诚信是跳跃;如果生命是花,那么诚信是雨露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让诚信传遍人间,让诚信的光芒普照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普照在每个人的心间,【C】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A】句有一处标点符号有误,应将 改为 。(2分)【B】句是一个病

6、句,可修改为: 。(2分)请把【C】句划线句改为反问句。 。(2分)二、 阅读(55分)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一】(21分)茶是家乡醇段 伟清明至谷雨,是家乡茶叶采收的黄金时节。这二十天左右的茶谓之“明前茶”或“谷雨茶”,一天一个味。家乡有二十五万余亩茶园,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春林初盛,漫山茶树吐绿,纤毫未染,通透深邃,一条条茶带随山势蜿蜒,一条有一条的风景,一带有一带的韵味。层层叠叠的曲线间,采茶人似天女散花,没有队形没有组合,看似随意,却又是那样和谐自然。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老屋位于一个小山村,翠竹满崖,树木

7、成林。这阵子三嫂每天天蒙蒙亮就上山了。我回老家体验提筐摘茶的乐趣时,三嫂已将满满一背篓茶叶搁在厅堂里。阳光透过晨雾,一缕缕地洒进厅堂,满脸汗珠的她立住休息一会,就躬身把茶叶倾倒在篾晒垫上,摊匀开来,一边又细细把其中的老叶和碎枝拣起丢掉。“肥壮嫩绿的芽子,成片成片的呢!”三嫂立起身,嘟哝这么一句。“真正的无公害,只是人手不够,兄弟回来的真是时候,我们上山吧。”三嫂笑着招呼我。“雾锁千树茶,云开万壑葱。”我们村里的茶园经过祖辈汗水的浸泡,多年代谢,酝酿出赏心悦目的模样。清明前后,晴雨交替,山坡上积蓄了一冬养分的茶芽,焕发活力,存储着春光,或清朗明洁,或云雾缭绕。大自然馈赠的阳光和雨露,封存在一枚枚

8、圆润饱满的茶芽里。此时,山上一派繁忙,茶园里到处晃动着采茶人的身影。记忆里,茶叶是当地庄稼人收入的主要来源,小孩学杂费、家庭开支皆巴望在茶叶上。一到采茶季节,起早摸黑的采茶人,脸被太阳晒得通红,手被叶汁染得乌黑,但她们把脆亮的歌声留在了茶山上:“温泉泡开绿春蕊,翩翩起舞味道佳,淡淡茗香醉远客,浓浓深情敬爹妈。”歌声如溪水般清澈透亮,在高低浓密的茶树中,冲过来,撞过去,有一种生命原始的力量,荡人心魄。午饭过后,三哥说,该炒茶了吧,三嫂便洗刷铁锅,灶膛里火烧得很旺,铁锅热烫起来,就把茶叶倒入。三哥双手不断翻动着,传来茶叶爆响噼啪的声音,待到叶质如绵、清香初露,三哥将茶叶起锅,放到簸箕里,不停地揉捻

9、,茶叶成条后由三嫂摊放到火塘上的竹罩子里烘烤,如此反复两次,至细秀卷曲,白毫显露,茶叶才幽香沁鼻。傍晚时分,三嫂端坐庭院,将做好的成茶置于簸箕里摊凉,再次拣去杂物、茶梗,然后挑选条索均匀的茶叶分装到锡箔袋里,一溜地排过去,像整齐的城垛,颇有成就感。看我入神的样子,三嫂说:“兄弟,你来一杯啊!”我抓起一小撮茶叶放到玻璃杯里,开水冲下,茶叶升腾,细啜轻品,入口亲和,舌上粒粒滚动,滑润清甜,儿时那摄人心魂的茶香顺喉而入,让人通体舒畅。我脱口说:“好茶啊!一点也不比名茶差,”三嫂答道:“是啊,纯天然的呢!有机会,你也帮着宣传宣传。”半个多月茶叶采摘,三嫂显得有些疲意,三哥叫三嫂不要太累。他说,精准扶贫

10、这几年,村里分了一块茶园给他家,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卖给茶商,吃“茶叶饭”就足够了,但三嫂闲不住:“总是靠扶持像什么话?得攒点小钱找机会生大钱。”吃罢晚饭,我准备回城,三嫂递给我一包茶叶,笑着说:“这是给你的!”我接过来茶叶似乎还有炭火的余温,让人暖心暖肺,入骨入髓。“香飘千里外,味酽一杯中。”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3月日,原文有改)5.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身在现场,才能真正体会茶山的壮观连山连水地翻涌,接天接地地浪漫。(3分)她们身挎不同的篮子或提篓,双手在翠绿的嫩叶上翻飞。(2分)6.第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11、?请简要分析。(4分)7.三嫂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5分)8.中国名茶有很多,如福建的铁观音,浙江的龙井,云南的普洱茶等,作者为什么认为“茶是家乡醇”?(3分)9.请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分)看到哥嫂今日的生活光景,喝过家乡的茶,我感到血液里有了新的重量。【二】(18分)读书应是一种沉静的坚守4月23日已经过去了,“世界读书日”所唤起的全民阅读热潮,依然令人感动着。“世界读书日”相关活动的初衷,以及这些活动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值得肯定的。不过,读书毕竟不是一日之功,更应该是一种恒久的坚持和沉静的坚守。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静”字。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劝学诗中说:“三更灯

12、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这首诗里提到的,就是一种远离喧嚣和忍受孤独的读书方式。实际上,真正的读书生活,除了“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切磋,更需要静下心来,耐得寂寞,需要艰苦的跋涉和曲折的探索。读书要守心以纯,要珍惜时光,而最重要的是只有通过自己的艰辛努力,才能获得丰稔的收获。读书需要思考一个“活”字。李白在嘲鲁儒中说:“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诗人对那些夸夸其谈而没有真才实学的“鲁叟”进行了辛辣的嘲讽。这些人谈起五经头头是道,问起经世济民之策却茫然无知。他们拿腔拿调,架子十足,却死于章句,不知时变。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中的观点,则

13、更加值得那些“鲁叟”们深思。他说:“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陆游写给小儿子的一首绝句,朴素亲切,满含哲理,尤其是诗中提出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读书需要思考一个“高”字。书中的鲲鹏志向、报国情怀、浩然正气、丹心赤胆,对我们的精神是一种砥砺提升,对我们的心灵是一种洗涤净化,对我们的情操是一种美好陶冶一位名叫李时可的诗人写的一首舟中夜闻读书中说:“临溪一舍竹疏疏,舟过时闻夜读书。姓字是谁何必问,定应不是俗人居。”诗的意思是说在临近小溪岸边看见一间农舍隐在朦胧的竹林里,乘船走过的时候不时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诗人说不用打听这是谁的家,通过

14、那琅琅的夜读声,就能猜到这里肯定不是一个鄙俗的人居住的地方。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情节,巧妙地说明了读书使人志存高远、超凡脱俗的道理。读书使人内心清明、目光澄澈、骨骼清奇、脊梁挺直,从中可以识别得失成败,可以感受廉耻是非,可以升华情志操守,也可以友朋孝亲睦邻。读书需要思考一个“勤”字。唐代诗人杜苟鹤说:“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宋代诗人朱熹说:“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这些恳切真挚的声声教诲,用意其实都是在劝人加紧学习,勤奋精进,不能放松自我,懈怠光阴。但今天的读书,已不局限于纸质传统载体,阅读途径也已经更加丰富和多元。手机APP、电子出版物、微信读书、QQ阅读等等各种古人

15、没有见过的阅读方式,使我们的读书生活更加便捷轻快。想想孔夫子韦编三绝的劳苦,想想范仲淹饘粥不继的艰辛,现代人的读书条件是多么轻便和舒适啊,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珍惜和努力呢?读书热是好事,但也需要一些冷静的思考。今年的“世界读书日”虽然过去了,但是对爱读书的人来说,天天都是读书日啊。10.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11.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12.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13.下面的材料作为本文论据,你认为放到那一段最合适?请简述理由。(4分)宋代抗金名臣李纲在读书诗中说:“平生长作蠹书蟑,老去犹资慰我心。每到古人名节处,慨然掩卷一沉吟。”14.作者陆游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诗句满含哲理,至今犹有现实意义。请结合诗句内容与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