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349302201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2.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江西省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4月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 三 语 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围:高考范围。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注重人的生命与价值。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自古而今

2、源远流长、含弘光大。早在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在向齐桓公陈述成就霸业之道时就说:“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圆,本乱则国危。”意为:霸王之业的开始,是以人为根本的。这个“本”理顺了国家才能巩固,这个“本”搞乱了国家势必危亡。在这里,管仲所说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他的这番话虽然是从当时统治者的立场出发的,却道出了治国安邦、成就伟业所应遵循的不移至理。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无数次告诉世人,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一个政权或政党的兴亡更替,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民意顺逆。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古代诸子百家、历代王侯将相等阐释与推崇民本思想的睿语哲思,无万大千、不可胜数。以人为本是先贤理政之本,从老

3、子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到孟子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再到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均强调了这一点。它也是朝代兴废之由,从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圆邦宁”,到唐太宗民可畏论“国以民为本”,都深知这个道理。它还是个人修身之道,从诗经大雅抑“质尔人民,谨尔侯度,用戒不虞”,到孔子“仁者,爱人”,再到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无不如此。这些爱民、富民、保民、养民、利民的民本思想,虽然百家争鸣,但皆是一个“民”字贯穿其中,终而殊途同归,源源不断汇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长河,泽被后世,成为我们继续前行的不竭力量。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不是抽象的、空洞的、凝固的,

4、而是具体的、历史的、现实的。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党更是坚定地站在人民一边,在不同历史时期,演绎着不尽相同的感人故事,彰显着各自精彩的时代精神。在长征途中,红军经过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3位红军女战士把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送给乡亲。半条被子的故事虽小,折射的却是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这和传统民本思想不同的是,立场发生了根本变化,人民立场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立场,党始终代表着我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传统文化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内涵相近相通,我们党创造性地将传统民本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相结合,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这是对中华优

5、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是一个历史性的跨越。以人民为中心,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朴素情感、思想认知和价值认同,是我们治国理政的方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让人民生活幸福就是“国之大者”。在推进我国人权事业发展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生存权、发展权为首要的基本人权,提出“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如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为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打下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重要内容的以人为本,千百年来薪火相传,并在当代中国照进现实,涵泳、传递着岁月无法磨灭的内在价值和生命力。(摘编自丁兆丹济大

6、事者,必以人为本)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春秋时期,管仲就向齐桓公提出“以人为本”的霸业主张,认为它是治国安邦、成就霸业的根本所在。B.中华典籍中有无数推崇民本思想的言论,古代思想家和王侯将相都懂得民心向背、民意顺逆的道理。C.爱民、富民、保民、养民、利民等民本思想都以“民”为核心,既是先贤理政之本,也是个人修身之道。D.中国共产党人将传统民本思想精髓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相结合,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引述管仲的言论,是为了论证中华传统文化以人为本的基本精神源远流长。B.文章第三段引用古人

7、的话,从多个角度解读以人为本,便于使人理解其丰富具体的内涵。C.文章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突出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理念优于马克思主义人民观。D.文章在论证结构上,先点明论题,再具体分析,然后由古而今纵向展开,最后总结全文。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民心、民意决定了一个政权或政党的兴亡更替,历史证明,顺民心者则昌,逆民意者则亡。B.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虽百家争鸣,但殊途同归,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造福后代。C.在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国理政方略指引下,我国解决了贫困问题,国家发展正走向康庄大道。D.中国共产党将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放在基本人权的首位,视人民幸福生活为最大人权。

8、(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由于现代工业和科技文明的发展,地球上野生动植物们赖以生存的荒野所剩无几,在我国最著名的一处当属位于青藏高原的可可西里。3亿年前,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区还是一片海洋。之后的板块运动将海洋关闭,将众多地体拼贴成陆地。约6 500万年前,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飞速相撞,青藏高原开始剧烈抬升。熔岩从地底喷涌而出,形成大量火山遗迹. 地下水也被加热,在海拔5000米处,造就了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温泉群。与此同时,平均海拔为56005700米的唐古拉山脉隆升于南侧;拥有多座6 000米级山峰的昆仑山脉东段崛起于北侧;可可西里山、风火山、乌兰乌拉山

9、横亘于中央。这些大山自西向东平行延伸,山与山之间是宽阔的沉积盆地,峰岭纵横,盆地相间。一片极为广袤的荒野可可西里,诞生了。可可西里横跨青海、西藏、新疆,总面积约2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为5000米,是青藏高原海拔颇高的地区。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分布极为密集。这些湖泊大小各异,湖岸或笔直或曲折,加之湖水的深度和矿化度各不相同,使得湖泊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如浅蓝色、蓝绿色、靛青色等。湖泊之外更多的地方,则是沼泽湿地。即便有现代交通工具,进入可可西里也并非易事。从这里发源的河流,多数是以湖泊为中心的内流水系。只有少数水系流出可可西里区域,或是穿越昆仑山,流向北方干旱的柴达木盆地;或是注入长江、黄河,成为这

10、些超级大河的源头。可可西里地区没有被河流大规模侵蚀,它地势起伏平缓,相对海拔只有300600米,是“世界屋脊”上保存最完整的高原平台。现在,舞台已经准备就绪,谁将成为这里真正的主人?垫状植物率先登场,它们是高原生命的先锋。其中簇生柔子草的长相最为喜人,一经生根发芽,便会蔓延成一个巨大的圆形,直径可达2米。每年的6月,大地还满是荒芜;7月,几乎是一夜之间,无数花花草草突然从地下冒出,竞相绽放;8月,植物的种子便已成熟脱落,在可可西里的蓝天下随风飘荡。这期间,即便冰雪突降,许多植物依然会顽强地开花结果。植物的繁茂使得可可西里生机勃勃,但真正的主角属于动物们。身材娇小、体长只有10多厘米的鼠兔最喜欢

11、可可西里的高原草甸。尤其在草皮开裂呈块状的地方,它们可以轻易挖掘出复杂的洞穴,以躲避天敌,可谓“狡兔三窟”。富足的生活则让它们大量繁衍。另一种常见的穴居动物喜马拉雅旱獭,尤以肥胖浑圆著称。它们以洞穴周围 500米范围内的嫩草为食,机警敏觉,常直立眺望,一有危险即钻入洞中。小型鸣禽角百灵,体长只有15厘米左右,喜欢将巢穴建在地面上。它们几乎不做长距离飞行,而是在地面捡拾草籽、捕捉昆虫。体形与之相当,同样以草籽昆虫为食物的白腰雪雀,喜欢小群聚集于鼠兔群集处,随时准备利用废弃的鼠洞以作巢穴栖息。而大型涉禽黑颈鹤,则从远方迁徙而来,在可可西里的浅水中啄食植物及鱼类。黑颈鹤通体黑白相间,头顶为暗红色,形

12、态极为优雅,是可可西里最为旖旎的一道风景。更大型的动物则是有蹄类。青藏高原上的特有物种白唇鹿,体型巨大而强壮,鹿角长达1米,并在顶部有多处开叉。捕食者的队伍也壮大起来。猎隼、大篱等大型猛禽从空中飞临。以大方脸著称的藏狐和形似家猫的兔狲,从地面出击。鼠兔、高原兔、旱獭、角百灵等小型动物,纷纷成为它们的盘中美食。体形更大的猪阴,还会瞄准岩羊和藏羚羊的幼崽。狼则是可可西里的“终极错手”。它们利用强大的群体配合围捕一切猎物,捕获成年的藏野驴也不在话下。棕熊虽然体形更大,却没有狼敏捷,也缺乏群体的配合。从植物根茎到鼠兔、旱獭等小型动物,才是棕熊的主要食物。从鼠兔、高原兔、角百灵等小型动物,到藏羚羊、藏原

13、羚、藏野驴等有蹄类动物,再到猎隼、徐羽、狼等猎食者,动物显然已经成为这片荒野的主人。这便是可可西里,中国最伟大的荒野。而我们要做的是,让荒野永远归荒野!(摘编自可可西里:中国最大的荒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拼贴指板块运动将众多地体组合在一起,使海洋变成陆地。B.“内流水系”指没有流出可可西里区域的河流。C.“富足的生活”指鼠兔可以轻易挖掘复杂洞穴以躲避天敌。D.永远归荒野是希望这里永远不要受到人类文明的破坏。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可西里所在的地区从海洋变成陆地历经了3亿年的时间,这里分布着大小各异、颜色不同的众多

14、湖泊。B.可可西里位于青藏高原上自西向东延伸的群山之间,是地势起伏平缓、海拔只有300600米的高原平台。C.可可西里的许多植物生长周期相对较短,它们几乎在短短两三个月内就完成发芽、成长、开花、结籽的全过程。D.可可西里的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其中禽类动物如白腰雪雀、黑颈鹤、猎隼等主要食用草籽、昆虫和鱼类。6.可可西里的生物链是如何形成的?请根据材料加以概括。(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望 远 镜 次仁罗布“普次仁的脑子有点问题!”村子里的许多人在背后这样说他。当然,这些风凉话也传到了普次仁的耳朵里,但他全当成耳边风,从不跟他们进行解释。初中一毕

15、业,同普次仁一样没有考上高中的几个同学,曾劝导他跟着他们去拉萨打工,挣到的钱会比务农多很多。这个提议被普次仁给拒绝了。每天天刚亮时,普次仁就赶着一百多只羊,在民房逼仄的黄色土墙间穿行。他身后的村子里,屋顶一面面红色的国旗在轻轻飘荡。他顺着一条陡峭的盘山路而下,沟底是一个宽敞的谷地,有清澈的河水和油润的草坝。村里的牧人喜欢在这一带放牧,普次仁却要再多走一个多小时,进入山谷里,再走到边界的界碑跟前,在我方的一侧放羊。牧人们对他的这一举动很不理解,一致说他脑袋里缺一根筋。普次仁背的双肩包里除了中午的口粮,还放着一本西藏文化历史通述和一把小铁锨。他在这里放牧已经有两年多了,这期间他认识了王连长、罗排长

16、、丘班长等许多个解放军士兵。有一次,普次仁看到界碑往我们这边推过来十多米,他用手刨土,指头上划出了好多个口子,费了很大的劲,才把界碑重新竖立在原来的位置上。后来,罗排长给他送了这把草绿色的小铁锹,每次他都装在双肩包里,以备派上用场。你怎么跑这么远的地方来放牧?罗排长问他。这里是我们祖辈放牧的地方,要是没人在这放牧,别人就会偷偷侵占过去的。罗排长眼眶一阵湿润,干裂的嘴唇抿紧,被暴晒得颧骨上开出了两坨紫黑色的花:需要我们给你什么帮助?普次仁从没有想过需要有人帮助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看到罗排长胸前挂着的望远镜时,突然想到自己要是有个望远镜那该有多好,拿着望远镜追寻羊的踪迹,还能观察边界那一头的动静,于是他开口说:“我想要个望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