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4929407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5页共45页 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二期)(龙溪片区)排水工程工程施工图设计说明1.项目概述1.1 项目概况城区雨污分流治理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工程整体范围基本覆盖渝北区整个中心城区,覆盖面积约68.9km2,共涉及9个流域(新华水库、盘溪河、双龙湖、新塘溪、宝圣湖、长河溪、肖家河、平滩河、双桥溪流域)。图1.1 项目总体范围图本次设计范围为渝北区雨污分流治理工程渝北区(龙溪片区),属于龙溪街道区域,约5.0km2。现状排水管网总长约136.4km(其中雨水管网约65.5km,污水管网约64.2km,雨污合流管网6.7km)。涉及道路总共39条。龙溪片区排水工程建设内容主要

2、有:雨污分流改造、暴雨积水点整治、部分过流能力不足管段扩容;本片区新建d300-d2500雨水管网总长约8.622km,新建BxH=0.3m0.4m排水沟约1.69km,新建d400-d120污水管网总长约5.787km。1.2图纸分册本次共分为八册图纸:第一册排水工程、第二册非开挖修复工程、第三册电力通信(土建)工程、第四册道路工程、第五册交通工程、第六册电气工程、第七册结构工程。本册为第一册排水工程,本册主要设计内容为市政排水管网改造。1.3 初步设计阶段批复、排水专业专家主要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排水专业专家主要意见及执行情况如下:一、 本项目主要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改造,小区及地块内部雨污改

3、造分流未包含在内,建议加强小区内部雨污分流治理,确保治理效果。 回复:根据建设要求,本项目仅进行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本次设计已建议建设方将地块内雨污分流治理同步拉入改造。 二、项目设计及考核目标未在方案中明确,需进一步明确设计方案预期目标效果,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建设设施后期管理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 回复:本项目为PPP项目子项,主要建设内容及目标为市政管网雨污分流及市政道路提档升级,相关考核目标由PPP项目建设方另行明确。 三、项目范围内重大管线应逐一核实与新建管线的关系,并在设计中标注说明,必要时应考虑管线迁改保护措施。 回复:本项目设计方案阶段已根据建设方提供的管道物探资料,核实了新建

4、管线与现状管线的管位及标高关系,同时在初步设计阶段将完善相关管线迁改保护方案。 四、雨水系统扩容改造时,应结合工程造价和现场实际情况科学合理确定暴雨重现期,不宜均按照5年一遇暴雨重现期标准对所有过流能力不足管道进行改造,应根据实际内涝情况科学考虑排水管网扩容设计,同时对缺失排水管道要考虑沿线收集设施,增加排水支管的设计。城市内涝点改造建议因地制宜采用雨水口或排水边沟结合的方式,增强内涝点雨水排放能力。 回复:本次设计针对暴雨积水点区域,针对管网排水能力不足的,按照10年重现期新建雨水管道,增大雨水排出能力;针对雨水收集设施不足的,均增设雨水边沟或雨水口数量,以增大路面排水能力;针对管道堵塞积水

5、的管道,采用管道清掏或非开挖修复的方式恢复管道排水能力。本次设计通过各类措施综合性解决暴雨积水问题。 五、排水系统改造时,建议根据现状排水情况,充分考虑跨流域排水问题影响。 回复:本项目区域内市政排水管网改造均结合渝北区内排水流域划分情况,进行系统性雨污分流改造,充分考虑了跨流域排水问题。 六、建议进一步论证初期雨水处理方式,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治理应将末端调蓄治理与前端海绵城市设计科学结合,同步对人行道进行海绵化改造。初期雨水调蓄池选址、规模和数量应现场踏勘论证,明确各调蓄池合理性和必要性。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调蓄池运维、清淤的安全性和便捷性,加强自动化设计,解决调蓄池泥沙淤积问题。 回复:本项目

6、人行道改造采用仿石材透水砖,具备一定海绵功能。由于位于建成区,故本次设计的初雨调节池选址、规模和数量均结合现场建设条件的具备情况来确定;初雨调节池采用自控方式运行,内部具备反冲洗等防淤积措施。 七、建议对非开挖修复工艺进行比选论证,根据实际管道缺陷情况,优化部分点状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对缺陷排水管道的修复时应充分考虑临时排水措施,注重管道纵坡对过流能力的影响,减少非开挖修复对管网管径影响,确保修复管道过流能力满足设计要求。 回复:本项目根据不同管道规模、不同缺陷等级及类型、管材等因素综合确定管道非开挖修复工艺,同时根据规范,所选工艺修复后的管道过流能力均需满足实际过流能力需求。 八、设计中应明

7、确管道通沟污泥处理、运输方式及去向,明确盘溪河污水箱涵清淤后的淤泥检测、处置、去向等内容。 回复:通沟污泥处理方式需建设方在后期明确。2.区域概况2.1区位条件(1)龙溪片区用地性质根据重庆市渝北区分区规划(2012-2020),龙溪片区用地以居住、办公、商业为主。图2.1 龙溪片区规划图(2)龙溪片区交通主干道:红石路、龙华大道、红锦大道、渝澳大道、新南路。轨道:轨道6号线、轨道3号线、轨道4号线。(3)龙溪片区水体区域内主要水体为盘溪河(含红岩水库)。龙溪片区雨水主要排入盘溪河。图2.2 龙溪片区主要路网图2.2气象水文渝北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显著。具有冬暖春早、秋短夏

8、长、初夏多雨、无霜期长、湿度大、风力小、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点。拟建场地中部处为盘溪河,整个溪流呈近南北向的长条形,溪沟周围地势较为起伏,勘察区内溪流为常年有水,勘察期间盘溪河水位高程为239.00m258.00m,历史最高洪水位242.50m260.00m,拟建项目调节池紧邻该溪流,拟建项目溪流场坪最低标高254.50m,低于该溪沟洪水位,其溪沟水位对本场地影响大,盘溪河为场地地表水的排泄基准面。2.3地形地貌拟建项目场地原始地貌为丘陵斜坡地貌,该工程处于斜坡坡腰部位。由于重庆渝北区城区建设,场地原始地貌已改变,场地现总体地形起伏较小,地势较平坦,高差变化较小,地形坡度角215,局部临近盘

9、溪河地方呈陡坎状。勘察场区及其周围整体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的地形走势,场地内及测绘区范围最高海拔高程为292.50m(位于新牌坊附近),最低海拔高程为234.50m(位于大石坝盘溪河内),相对高差58.00m;拟建场地位于龙山、龙溪街道处,场地内部及周边为建设用地。2.4.地质构造及与地震据区域地质资料,场地位于龙王洞背斜东侧,无断层分布。经钻探揭露及地面调查,本场地裂隙发育程度为:不发育。场区内无断层通过,无滑坡及边坡失稳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地质构造较简单。拟建场地揭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4)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场地岩土层主要为第四系堆积(Q4ml)素填土层、残坡积(Q4el

10、+dl)粉质粘土层和沙溪庙组(J2s)的砂质泥岩、砂岩。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的规定,拟建场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分组属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2.5.水文地质地质拟建场地处于丘陵斜坡部位,场地地势为北高南低、东高西低。盘溪河为本勘察区的排泄基准面,水体的流向是由东西向中间排泄至盘溪河,盘溪河水体自北向南而流出。根据场地及周边水体赋存特点,将场地及附近水体分为地表水与地下水,地表水为盘溪河河水;地下水(根据埋藏条件判定)为包气带水、潜水。综上,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与盘溪河水位有一定联系,在夏季暴雨季节临近河边地

11、段存在河水倒灌现象,降雨后绝大多数沿地势及排水管网排泄至地势低洼处及河流里。基岩裂隙水受河水水位、地形控制明显,具有就地补给,就地排泄的特点;孔隙水的动态变化除与降雨、盘溪河河水位有直接关系外,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对其的影响也是较明显的。拟建场地临近河边存在统一水位的地下水,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微腐蚀性,故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中等复杂。2.6.不良地质现象经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区内未见滑坡、泥石流、危岩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也未发现古河道、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埋藏物;工程场区的斜坡、边坡现状稳定,但后期工程施工与运营前需做好必要的支护措施,综上

12、知,拟建场地内不良地质现象不发育。2.7.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2.7.1.拟建工程对相邻建构筑物影响分析评价拟建场地属残坡积地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为中等,管道大部分地段地势总体起伏不大,地形相对较为平缓,部分地段沿斜坡坡脚分布。勘察期间区内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崩塌、危岩、活动性断层等不良地质现象。勘察期间拟建管道沿线的自然斜坡及人工边坡现状稳定。拟建场区整体稳定,适宜拟建工程的建设。项目施工过程中形成的临时基坑边坡和永久边坡高度较大,应通过放坡或支挡等常规方式进行处理,在斜坡坡脚及临近民房和公路一带应加强基坑临时支护,并做好永久支护。边坡施工应分段施工、及时回填,保证施工期间的稳定性。管道施

13、工作业面沿线为主要干道,局部地段跨越干道,交通繁忙、车流量大、动荷载大,应注意坑道临时支护。管道穿越已有管线及电缆,应采取恰当的施工方法和有效地处理措施保证场地安全及沿线管线的正常运营。管线沿线分布有已建民房,根据现场调查了解,民房距管线基础中心线较近,故局部地段基坑开挖对相邻建构物有一定影响,建议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对已建房屋基础深度进一步了解,施工中分段开挖、及时安装回填,加强临时基坑边坡的支挡,严禁大开挖大爆破作业。部分管线及调节池靠近盘溪河一侧布置,有些地段污水管要从挡墙上穿过接入原有架空污水主干管,雨水则直接排入盘溪河,势必要对原有挡墙进行开挖,开挖过程中要小心作业,避免对邻近段挡墙

14、的扰动,对要开挖的挡墙段及时进行恢复。3.排水现状及规划综述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在气候变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区域短历时强降水的强度和分布特征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极端降水事件的强度增强,如2007年“717”、2009年“84”、2014年“914”等强降水事件,导致渝北区部分地区出现了排水不畅、暴雨积水、交通堵塞等现象,带来了严重的社会影响和经济损失。3.1龙溪片区市政排水管网现状龙溪片区排水管网均位于现状道路下,排水管网较为完善,能够及时收集区域排水,但排水管网系统中雨污混流现象较为严重,存在污水通过雨水管道直排湖库的现象;局部区域如盘溪河沿线还存在污水散

15、排、直排等现象;区域内有诸多老城片区,地下管网历史久远,错综复杂,管网老化破损渗漏和堵塞问题突出。3.1.1雨污合流现状通过对龙溪片区现状地下排水管网的统计,其现状雨水、污水、合流水管网长度及占比如下表3-1所示:区域参数现状雨水管网现状污水管网现状雨污合流管网合计龙溪片区长度(km)65.564.26.7136.4比例(%)48475100表3-1 现状排水管网统计表从上表统计结果可知,渝北区龙溪片区现状合流制管网少于分流制管网,大部分片区实现了雨污分流。经统计,龙溪片区的市政排水管网雨污合流点约193处。雨污合流点分布见下图。图3.1 龙溪片区雨污合流点分布图3.1.2.片区污水管网系统现状龙溪片区为渝北区传统城市建成区,区域内污水管网系统较为完善,但建成时间较长,雨污混接、管涵破损等现象较为严重。龙溪片区的居民生活污水主要汇入片区溪侧的盘溪河东侧沿河截污箱涵内,截污箱涵规模BxH=1.5x1.8m-BxH=1.7x1.8m不等,盘溪河片区内长约2.97km,该箱涵污水最终排入唐家沱污水厂处理,处理达标后排放。龙溪片区内,主要沿新牌坊新南路自北至南存在1.2x1.2-1.5x1.8的污水主箱涵,收集道路两侧片区内的污水,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