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

上传人:以*** 文档编号:349293578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引导学生识记市场和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以及几种主要的市场,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理解以下知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说明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法制观念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以下问题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能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外,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明确发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并不矛盾辩证关系。不断提高学

2、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小组调查、问卷调查、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研究性学习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搞活经济中华民族才能繁荣昌盛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市场经济意识。 态度、情感、价值观目标 市场经济的特征之一是竞争性。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奋斗的志向。同时,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的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通过本节的学习,要使学生认识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不仅自己要学法、懂法,做守法公民,同时也要善于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建议 关于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的教材分析 一、本节要求掌握的基本概念: 1.资源的优化配置; 2.市场; 3.市场经济的一股特征 4.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手段、主要任务。 二、本节的基本观点: 1.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2.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三、本节的重点、难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四、对“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讲解,要注意对每一特征讲解的侧重点: l.市场经济平等性的含义、原因、要求; 2.市场经济竞争性的含义、原因、作用; 3.市场经济法制性的含义、原因。应如何贯彻落实? 4.市场经济开放性的含义、原因。我们应怎么办?

4、关于第二节的重点难点分析 (一)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1、从时间上讲,商品经济出现在先,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相当阶段的产物。商品经济出现,必然出现商品市场,但只有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才出现以市场作为资源主要手段的市场经济。 2、商品经济侧重强调的是经济形态的性质,与之相对应的是自然经济,而市场经济侧重强调的是实现资源配置的方式或手段,实质是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商品经济,与之相对应的是传统的计划经济。 3、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不可能出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和方式,市场经济又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

5、,当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的阶段,必然要求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就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 (二)市场的作用与价值规律的关系 1、商品经济中的价值规律的作用及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市场与商品交换活动在时间空间范围上是一致的,没有商品经济就没有市场,因而,价值规律也就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 2、市场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价格波动的形式来实际的。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引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竞争,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通过市场价格的波动传递的信息,协调生产与需求,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3、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合理

6、配置实质就是价值规律对生产资料与劳动力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分配的调节作用。而这一调节作用又是通过价值规律的刺激商品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作用,导致价值规律优胜劣汰作用的结果来实现的。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在知识上帮助学生能够识记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的类型,消费结构的含义,恩格尔系数的含义;理解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的关系,物价变动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意义;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际分析问题,例如通过收集资料归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并能初步说明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变化的原因。 2、能力目标: 通过教学,在能力上使学生能够进行

7、初步的理论抽象思维,能够参与生活实践。例如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归纳出影响消费的因素,从而培养其把模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的高度的思维能力;例如引导学生运用消费的类型这一理论去认识生活各种具体消费的特点,从而培养其在抽象理论指导下分析具体现象的能力,运用经济理论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例如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归纳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趋势,从而培养其关注现实生活及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学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2、教学难点影响消费的因素 【教学方法】案例法、情境教学法、比较法

8、、归纳法等 【教学环境】 学生可能获得的学习环境:多媒体教室 文本、图片资料 【教学思路】 由生活情景导入新课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习各种的影响消费的因素,探究学习消费类型和结构小结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供求影响价格,同时价格也影响供求。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内容及表现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价值规律分析现实经济生活中价格多变的原因,以及运用价值规律分析各种经济现象。 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和平等观念。 教学重点: 价格由价值决定,价值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教学难点;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教学方法: 讲授法、情境法、讨

9、论法、比较法。 教学设备: 采用多媒体教学。 学生活动设计: 1、课堂活动:阅读讨论比较练习。 2、课外活动:让学生自己参与经济活动,感受供求与价格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以及商品交换过程中如何实现等价交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神奇的货币,让我们简单回顾一下上一节课内容。提问(学生答略)。这一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第二课、多变的价格。好了,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材料,然后思考几个问题。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生产厂商,一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的需求,一台29英寸的彩电售价超过7000元,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的扩大,价格一降再降。2

10、9英寸彩电价格如今已跌破2000元。 问:为什么80年代彩电价格彩电价格昂贵,而90年代后期彩电价格狂跌了? 材料二:中秋节前几天,很多消费者买月饼送礼,而此时月饼供应量相对不足,导致供不应求,从而导致月饼价格上涨。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 问:为什么中秋节前月饼价格上涨,而中秋节后月饼价格回落了? 材料三:南通市大润发超市经常搞促销活动,营业员不停地叫,大减价,大甩卖,今天是最后一天抓紧时间。此时很多消费者就去购买了。 问;为什么大润发搞商品促销活动,买的人就多了? 好,看完以上三个材料,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学习的内容。 影响价格的因素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中13页的四个镜头。回答:什么

11、因素影响了商品的价格?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镜头一:有时间,气候的因素;镜头二:季节(时间)镜头三:地域;镜头四:生产。 教师提问:请学生列举一些对价格产生影响的例子。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的例子都很正确,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那么这些影响价格的因素,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了? 现在让学生思考材料一、二、三,回答开头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同学们回答很好。80年代国内生产厂家难以满足人们对彩电需求,形成供不应求,导致彩电价格上涨,90年代后期随着彩电生产规模扩大,形成供过于求,导致彩电价格下跌。中秋节前,买月饼人增多,形成供不应求,导致月饼价格上涨,节日后,买的人少了

12、,形成供过于求,导致月饼价格下跌。大润发搞促销,买的人就多了。 总结: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会下跌。 当商品供小于求时,价格回上涨。 供求影响价格:当商品价格降低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增多。 当商品价格上涨时,会导致需求相应减少。 高一政治市场调节的局限性的教案(篇4) 【学情分析】: 学生身处一定文化氛围、具备一定文化素养、身体力行着文化活动,但是缺乏对文化内涵的深刻认识,对文化的作用还不了解。因此在教学时,同学生一起透过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各种文化现象,去发现,去感悟,再提炼,从而理解文化的内涵和作用。 【设计思想】: 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过程要求课堂教学从以教为本转变到以学生的主体

13、参与为主,教学方式要求从单向灌输转变为情境建构,注重学生体验。基于此,本框题教学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遵循从生活中引出问题,再创设问题情境,最后回到生活中去解决问题的程序,按照“品文化识文化析文化”的线索安排教学流程。首先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文化,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浓郁的文化气息,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叙述自己身边的文化现象,使文化融入生活,也使学生获得了必要的感性认识。紧扣“文化”这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主动思维的过程中,培养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使学生的认识实现了从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的过程。最后,以生活实例为切点,引

14、导学生走进生活,践行理念,实现知、情、行的统一。 在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使用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灵活整合教材资源,力将教材目标化、目标问题化,从问题入手,围绕问题的解决开展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借助文化现象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理解文化的内涵,学会归纳文化丰富的表现形式,阐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环境,体察生活环境中的文化价值;通过比较的方法,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起学生对文化的兴趣;认同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认同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懂得建设有中国

15、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增强提高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文化是什么” 2、教学难点:文化的作用“文化的力量” 【教学方法】: 通过幻灯片及基本教具展示情景材料,让学生回归生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适时加以引导,采用讲授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相结合。 【教学用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 (约2分钟) 设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播放PPT图片欣赏:“陕西八大怪”,配以陕北民歌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读图,听音,感悟,交流。 从学生熟知的本地特色文化现象出发,营造气氛,调动学习热情,引发学生对文化的感悟,导入新课。 文化万花筒 (约10分钟) 设问:“陕西八大怪”分别是从哪些方面反映“关中”文化的 活动:说到陕西的特色文化,你还能想到什么 为了使您更加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