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9293405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虹口区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一模)语文Word版含解析(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一、积累应用 10 分1. 按要求填空。(1)敏于事而慎于言,_,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2)_,日月照耀金银台。 (李白_)(3)苏轼赤壁赋中的“_,_”一句,运用想象,烘托洞箫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强烈感染力。【答案】 . 就有道而正焉 . 青冥浩荡不见底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焉”“冥”“姥”“吟”“壑”“潜”“蛟”“嫠”。2. 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现代图书馆不再仅是一个存储和借阅不同图书资源的场所,更是一个共享与

2、互联的地方。 , , , ,具有自身的图书馆性。图书馆已是显示区域创新活力和城市美学的综合指征数字科技改变了图书的媒介和获取渠道成为提供展览、档案、科普、社交等服务的空间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极大扩充A. B. C. D. (2)上海大观园前期整修,将匾额全部拆下进行清洗和上漆,现正重新挂上,尚余四块匾额未挂,以下匾额与所挂之处完全匹配的一项是( )A. 篁影亭潇湘馆 绛芸轩怡红院 梅格竹品栊翠庵 紫菱洲缀锦楼B. 篁影亭栊翠庵 绛芸轩潇湘馆 梅格竹品怡红院 紫菱洲藕香榭C. 篁影亭栊翠庵 绛芸轩潇湘馆 梅格竹品怡红院 紫菱洲缀锦楼D. 篁影亭潇湘馆 绛芸轩怡红院 梅格竹品栊翠庵 紫菱洲藕香榭

3、【答案】(1)C (2)D【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按照逻辑顺序,先是数字科技改变了图书的媒介和获取渠道,然后才导致图书馆的社会功能发生了极大扩充,再具体说功能的改变,最后总结,而且也能够与尾句“具有自身的图书馆性”衔接。故整个排序为。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识记及分析能力。“篁”是竹子,而潇湘馆中遍植翠竹,因此篁影亭潇湘馆;宝玉爱红,幼时曾自命为绛洞花王,并将自己的住所命名为“绛芸轩”;且“绛”就是红色,与“怡红院”的“红”呼应,因此绛芸轩怡红院;栊翠庵是妙玉居住的地方,里面有很好的梅花,红楼梦第五十回宝玉乞红梅提及栊翠庵,因此梅格竹品栊翠庵

4、;“菱”与“藕”同属水中植物;其藕香榭有一副对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因此 紫菱洲藕香榭。故选D。二、阅 读 70 分(一)(16 分)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各题。【材料一】我们知道,小说叙事是以语言为载体并在时间之流中完成的。因此,我们对小说的接受只能是在时间之流中的阅读,而对小说的视觉观看或凝视绝无可能。因为,在本质上,以语言文字为载体的叙事所呈现的形象本身并非是一种视觉形象,并不能直接呈现于人的视觉,因此不能形成观看或凝视的行为。当我们阅读红楼梦这部文学作品时,要通过我们的眼睛,但这种行为并不能称为“看”或“凝视”,只是阅读行为。因为,凝视的对象应是视觉呈现物, 如图像、影

5、像等。虽然小说也会塑造形象,但这“形象”并不是直接诉诸于视觉, 而是诉诸心灵或意识。而当小说以图像的形式亦即插画的面目出现时,读者对小说的接受也就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小说的接受出现了新方式,即对小说的“观看” 成为可能。而这一切,要归功于红楼梦插图的出现。明清两朝,出版商为了吸引读者,在小说中插入了精美插图,特别是红楼梦的插图,版本更是繁多。显然,出版商的本意就是从售书这一商业化的目的出发的,但这些精美的插图却能对文字起到补充作用,如解释、说明文中的情节。鲁迅先生亦认为:“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所以,也是一种宣传画。”在鲁迅先生看来,插图相比文字,

6、 更具形象性,易于被人们所接受。从红楼梦的刊本可知,在程伟元首次将红楼梦付梓刊印时,其中就是附有插图的。这是因为,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选自陆涛关于插图的图像学考察)【材料二】小说作为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应有自己的整一性、纯粹性。就此而言, 将图像插入小说叙事中是对文体纯粹性的挑战。眼见的插图通常与阅读想象并不一致,有的还差距甚远以至于相反,或使读者陷入“想得对”还是“看得对”的焦虑中。诚然,插图可以使小说在文人化之后继续亲近民间大众。问题在于这种“亲民”并非

7、是通过小说本身,而是转移给了不同于语言叙事的图像叙事。语言和图像则属于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意符号,在阅读过程中观看图像需要翻越符号的栅栏, 即从沉浸其中的语言世界抽身而出,去观看一幅自己不一定认同的“图说”。就此而言,图像对于小说的“插入”实则是符号异类的入侵。图像作为“视觉诱惑” 是难以回避的,如前所述,任何小说阅读都不可能跳越其中的插图。于是,插图有着危险的负面效应诱惑它的读者“东张西望”,心神不专,即干扰沉浸式的全身心阅读,使读者频繁出入于语言编织的想象世界,何况这“想象世界”并不像图像世界那样已被凝定,而是稍纵即逝、随时可能缺损、变形或破灭的幻影。就此而言,插图不能为阅读理解提供什么,尽管

8、插图也能暗示画家对小说的理解,但却被隐匿在了图像的背后而未能“明说”,而其“图说”出来的意义也十分有限且模糊不清。原因当然还在于小说文体本身的虚构性,阅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激活想象力,引发多元、多层面的阅读恰恰是其文体价值所在。就这一层面来看,插图以其视觉优先性施加话语霸权,限制受众长期不能无视已经眼见过的“模样”。看来,插图有对小说叙事施加影响的图谋。这种“图谋”当然是指负面影响,与叙事艺术的自由旨归背道而驰。既然如此,插图对于小说的意义究竟是什么呢?叶逢春说:“虑阅者之厌怠,鲜于首末之尽详,而加以图像。”一言以蔽之,插图的目的在于刺激阅读兴趣。至少就文士书商们的初衷而言,小说插图就是如此,不

9、过如此,就像鲁迅说的“增加读者的兴趣”而已。概言之,插图作为静观图像对于叙事流的瞬间凝定,决定了“暂停”与“川流”的不可调和性。就小说文体的纯粹性而言,这是一种危险的“插入”。(选自赵宪章小说插图与图像叙事)【材料三】程甲本元春 改琦本元春3. 综合材料一、二,下列不属于插图优势的一项是( )A. 虚构性B. 亲民性C. 形象性D. 优先性4. 对材料二理解恰当的一项的是( )A. 插图最危险之处是使读者陷入“想得对”与“看得对”的焦虑。B. 小说是一种独立的叙事文体;图像则属于视觉符号,不能叙事。C. 利用视觉优先性原理,插图有预谋地对小说叙事施加话语霸权。D. 插图对小说有重重负面影响,而

10、其意义却仅限于刺激阅读趣味。5. 材料一、二中画线处都引用了鲁迅“连环图画”辩护中的观点,请分析哪一处引用得更合理。6. 材料一、二在某些论述环节中,前提相似却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请对此加以分析。材料一材料二相似的前提小说是以语言为载体的叙事流而图像是凝视和瞬间暂停。相反的结论(1)_(2)_推论过程的差异(3)_强调差异造成矛盾与不兼容,主张小说应保持文体的整一纯粹。7. 小虹认为“以文为据”的优质插图,可以成为小说阅读的延伸。假如要为“读书报告会元春”配画,你会选择材料三中的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答案】3. A 4. C 5. 第一处。鲁迅先生本意是插图的作用超出了增加读者的兴趣原意,还

11、有补充文字的作用。是认同插图的。这和材料一观点一致。材料二观点是否定插图,引用内容即为断章取义,不合理。 6. . 文字和插图互为阐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丰富阅读体验。 . 插图是对文字的侵入,影响小说叙事,干扰对阅读的想象力。 . 强调差异形成互补,主张小说文本中附有插图。 7. 选改琦本元春插图。此插图是元春一人独坐面对春色,心思深沉,孤独而落寞,符合小说中元春生活处境和状态。此插图和文字互相补充,让读者更形象感知人物特点。【解析】【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虚构性”错误,原文有“小说文体本身的虚构性”,虚构性是小说文体的特点,不是插图的优势。故选

12、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最危险之处”错误,原文为“眼见的插图通常与阅读想象并不一致,有的还差距甚远以至于相反,或使读者陷入想得对还是看得对的焦虑中”,只是“或使读者”,没有说“最危险”,选项于文无据。B.“不能叙事”错误,文中有“转移给了不同于语言叙事的图像叙事”,可见图像也能叙事。D.“其意义却仅限于刺激阅读趣味”错误,文中有“插图也能暗示画家对小说的理解”“一言以蔽之,插图的目的在于刺激阅读兴趣。至少就文士书商们的初衷而言,小说插图就是如此”,是说对书商而言仅限于如此。可知选项表述过于绝对,曲解文义。故选C。【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13、的能力。材料一中结合“精美的插图却能对文字起到补充作用,如解释、说明文中的情节”可知作者认同插图,插图对小说文本有正面意义。第一处。鲁迅先生的“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但那力量,那力量,能补文字所不及”,意即插图的作用超出了增加读者兴趣的原意,还有补充文字的作用。也是认同插图的。这和材料一观点一致,引用合理。材料二,“将图像插入小说叙事中是对文体纯粹性的挑战”,观点是否定插图,只引用鲁迅说的“增加读者的兴趣”为断章取义,不符合鲁迅先生赞同插图的原意,故引用不合理。【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结合“图像给阅读增添了新的意趣和快感,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

14、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可概括出,文字和插图互为阐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丰富阅读体验。结合“图像对于小说的插入实则是符号异类的入侵阅读它的根本意义在于激活想象力插图有对小说叙事施加影响的图谋”可概括出,插图是对文字的侵入,影响小说叙事,干扰对阅读的想象力。结合“抽象文字与直观形象的图片互为阐发,无疑使阅读带有游戏性,从文字到图像,再从图像到文字,来回的转换把阅读变成一种关照性的体验”可概括出,强调差异形成互补,主张小说文本中附有插图。【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图片,运用文中观点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红楼梦中贾元春作为“四春”之首,是贾家唯一的皇妃,当她站在高高的顶峰,享受着优越的物质条件时,也被套上了家族利益的枷锁。她背负家族荣辱,生活在勾心斗角的皇宫里,称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在深宫中没有快乐和幸福,回娘家省亲也没了纯粹的亲情,她的苦衷无人理解,她的辛酸苦楚只有自己知道。“以文为据”选插图,首先分析两组插图,程甲本元春插图元春面带笑容,整体一派欢乐祥和的景象,不符合原著内容和元春的人物形象,不是“以文为据”。改琦本元春插图,此插图中,元春一人独坐面对春色,无人陪伴,心思深沉,背影孤独而落寞。符合小说中元春生活处境和状态,元春身处宫闱,压力巨大,无人理解,没有幸福和快乐。结合“图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