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9293346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无答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阶段性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

2、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

3、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但是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而不是哲学也不是史学,所以它的表达方式不是哲学语言,也不是“本纪”

4、“列传”。红楼梦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它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所以,要从红楼梦中寻觅我们上面所说的各项内容,从字面上是找不到的。这须要读者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语言中仔细体味琢磨,才能悟出它的真意。所以读红楼梦须要细心读、反复读,耐心参详。(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

5、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

6、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以宝、黛爱情悲剧贯通全文,同时也展现了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图景。B. 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但仍有较强的社会

7、批判意义。C. 金陵十二钗所认同的不同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 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而在众多的悲剧要素中,不幸和死亡是不可或缺的。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B. 红楼梦是文学艺术,通过塑造典型形象表达思想,语言生活化,但如果只从语言或形象的表面来阅读,很难品出其作品主题的深刻性。C. 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

8、味。D. 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曹雪芹对封建社会揭露的一项是( )A. 薛蟠纵容豪奴打死冯渊,冯家告状要为冯渊讨回一个公道,“至次日坐堂,勾取一干有名人犯,雨村详加审问,果见冯家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薛家仗势倚情,偏不相让,故致颠倒未决”。B. 贾宝玉邀请秦钟进贾家私塾一起学习,“秦业(秦钟父亲)细思,秦钟此去,学业料必进益,只是宦囊羞涩,那贾府上上下下都是一双富贵眼说不得东拼西凑的,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两贽见礼,亲自带了秦钟来代儒家拜见了”。

9、C. 张家因张金哥婚配惹下事端,请求王熙凤办事,王熙凤不过让手下人以贾琏的名义写了一封信,“那凤姐儿已是得了云光的回信,俱已妥协。这里凤姐却坐享了三千两,王夫人等连一点消息也不知道。”D. 黛玉得知宝玉从宝钗家来,“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宝玉以“亲不间疏,先不僭后”的道理来说服她,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4. 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5. 有人认为红楼梦的悲剧产生的原因,一是人生见地之不同,二是兴亡盛衰之无常。请结合材料以“宝黛爱情”为例加以说明

10、。(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8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守与鱼徐海蛟那时候,羊续还不是太守,他只是一个懵懂少年。羊续喜欢钓鱼,经常背着钓竿,独自走到水边去。有时是一条清澈的小溪,自青山深处而来,只在水深处才有些许小鱼。溪水清凉,他把脚伸进去,水光一下子跳跃开来,调皮得很;有时是一条静谧的江,开阔处烟波浩渺,归帆点点,临岸的地方水草丰美,他安然坐在一截老树桩上,甩出鱼线;有时候是一片水量充沛的湖,像一面巨大的明镜,天光云影尽收其中,他会选择一块光滑的石头斜靠其上,一晃半日时光就过去了。羊续并不懂钓鱼之道,他只是觉得好奇,看似平静的水面下,有那么多可能,鱼竿一甩,不知会有什

11、么奇迹出现,真是一件特别的事。当然,还有一个原因,羊续特别爱吃鱼,因为家境贫寒,他们家不常能吃到鱼,鱼肉的美味对于贫寒之人是十分珍贵的。羊续就自己动手,满足家人和自己这口腹的念想。不懂钓鱼的羊续也并不常能钓到鱼,偶尔的收获,会让他格外欣喜,就是这偶尔的收获,吸引着他时常背着钓竿出去晃荡。直到有一天,羊续在那片经常去的湖边碰到一个年轻人,才明白了钓鱼的学问,这看似平静的举动背后有着颇具意味的生命哲学。那个人比羊续大不了几岁,可看起来要成熟得多,显得城府很深。羊续的鱼竿就搁在离年轻人不远的地方,他坐了近半个时辰却没有一条鱼上钩,而近旁的年轻人,一旦甩开渔线,不长时间,鱼就上钩了。接着他再次甩开渔线

12、,不一会儿,鱼又上钩了。这样收放自如的钓技,旁人看着也有一种喜滋滋的心情。羊续开始只是心里羡慕,随后索性收了鱼竿,坐到年轻人身旁。“钓鱼的秘诀是什么?”羊续真诚又怯生生地问。“在于心静,垂钓者心里想着鱼,却要不动声色。放长线钓大鱼,就是这个道理,要让鱼以为你并不是在钓它,你只是给它奉送美味的大餐。这样鱼才能放心享用,垂钓者也才能心想事成。”青年人一副安然自得的样子,仿佛自言自语。他的话不紧不慢,却透着自信,透着洞悉世事的晓畅。少年羊续似懂非懂,但他似乎能品咂出里面的深意。他继续问:“什么样的鱼最易上钩?”青年并没有马上回答,而是静默地凝视着湖面,看着风从水面上滑过去。他才开口:“最容易上钩的鱼

13、,往往是最贪的鱼,它们不愿到更偏僻的地方找食物,不愿自食其力。它们很容易成为别人案板上的食材。”许多年后,羊续还会时常记起青年的这番话。钓鱼,看似如此简单的一件事,其实藏着某种人生的玄机,每个人都是垂钓者,每个人也可能变成别人鱼钩上的鱼。世间的机缘巧得很,羊续后来求学入仕,居然碰到了那个钓鱼的年轻人。不过那时,这个年轻人已不再有时间坐在水边安然垂钓,而是做了一方大员,他不再是过去那副俊逸的模样,他腆着肥大的肚子在酒桌上吆五喝六,红光满面地从舞榭歌台旁穿过。羊续一开始怀疑自己的眼睛,后来渐渐熟悉了他的履历,便只能说世事难料。现在,那个睿智的垂钓者不再年轻,同时也丧失了智慧,羊续看着他,觉得他已经

14、不可能再是垂钓者了,他现在成了鱼,一条很大很肥的鱼。他游走在灯红酒绿的浑水中,他觉得自己长袖善舞、泳姿绝妙,但不知道周边落着多少诱饵。每回见到他羊续就替他心寒:他怎么挡得住那么多水中的长线,挡得住那么多在暗地里闪着寒光的钓钩?果不其然,没多久,羊续就听到他出事的消息:他因无节制的受贿和搜刮,一夜间被打入大牢,几天后就死了。往后,羊续的仕途越走越开阔,他做了南阳太守。作为一方长官的羊续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鱼与垂钓者的关系。羊续上任不久,府丞焦俭见太守生活清简,尤其伙食,总是青菜萝卜,甚至都难见油星。焦俭着实有点看不下去,他是真的关心羊续,差人打了一条鲤鱼,送到太守羊续家。尽管家里几个月不见荤菜了,

15、羊续最后还是决定不吃那条鱼。他再次记起少年时坐在湖边钓鱼时听到的话,垂钓者和鱼之间的角色总是从一念之差开始转变的,他不想因为一个闪念而沦为案板上的鱼。羊续将那条名贵的鲤鱼悬到廊前屋檐下。冬天的风寒,很快将鱼沥干了,一条活蹦乱跳的鱼成了一个蜷曲的鱼干,羊续仍然不让家人将它摘下来。鱼干静静地挂在太守的屋檐下,成为某种固守的姿态,成为一句不言自明的告白。过了些时日,焦俭又想着给太守改善伙食,又差人打了一条鲤鱼。这一回,羊续将焦俭引至屋檐下,“这条鱼是你上次送来的,我们都没动过,已经成了鱼干。这回送来的鱼你得带回去,否则我还是要把它悬到这屋檐下”。年关临近,给太守送礼的人纷至沓来,每一次太守都很淡然,

16、将他们引到屋檐下,用手指着那条风干的鱼,鱼在冷风里晃动,轻轻打个转:“一条送来的鱼我都不吃,就这么悬着你们的东西不是我该得的,我不会收。”送礼的人都被屋檐下的那条鱼挡回去了,由此,太守也省却了诸多的麻烦。屋檐下悬挂着的鱼是太守内心不可更改的姿势。太守常常透过南窗看见那条干鱼在清风里晃荡,每次,太守心里都会想起那句话:每个人都是垂钓者,每个人也可能变成别人鱼钩上的鱼。(摘自读者2022年20期,有删改)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依次写到“清澈的小溪”“静谧的江”“水量充沛的湖”,既写出了的鱼的自然环境,也暗示了羊续心理的变化。B. 羊续询问年轻人钓鱼的秘诀时“真诚又怯生生”,表现出羊续很羞涩,但又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