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9293319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6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化学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测试化学试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1. 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根本原因是A. 原子电子层数增大B. 元素的化合价呈现周期性变化C. 核外电子排布呈现周期性变化D. 核电荷数依次增大【答案】C【解析】【详解】元素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呈现周期性变化,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性质,元素的化合价为元素的性质,而电子层数、核电荷数不具有周期性变化,故答案为C。2. O、S和Se都是A族元素,关于这三种元素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 原子半径:OSSeB. 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C. 核外电子层数都相同D. 最外

2、层电子数都不相同【答案】B【解析】【详解】O、S和Se位于第A族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依次增大,A项错误;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故O、S和Se最外层电子数都相同,B项正确、D项错误;O、S和Se的核外电子层数分别为2、3、4,C项错误。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互为同位素B. 0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其单质不发生任何反应C. 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D.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造催化剂的元素【答案】C【解析】【详解】A质量数相同的原子,它们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比如18O 、18F,所以不一定互为同位

3、素,选项A错误;B0族元素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一定条件下单质也可能发生反应,如生成XeF6,选项B错误;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选项C正确;D在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交接区域的元素通常既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可以用来做良好的半导体材料,如硅等,选项D错误;答案选C。4. 根据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 酸性:B. 碱性:C. 非金属性:D. 稳定性:【答案】A【解析】【详解】A根据同一主族,从上至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为,故A错误;B金属性KMg,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为,故B正确;C同一主族,从上至下

4、,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则非金属性为,故C正确;D非金属性FO,故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HFH2O,故D正确;故选:A。5. 1869年2月17日,是门捷列夫版化学元素周期表的诞生日。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之间的奥秘,下列关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周期表中的纵列被称为族,共有18个族B. 碘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由此推知碘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第七周期第VA族C. 、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不同的中子数,互称为同位素 D. 根据元素周期律,HF、HCl、HBr、HI四种气体的稳定性依次增强【答案】C【解析】【详解】A第族有三个纵列,所以元素周期表中共有18

5、个纵行,共有16个族,故A错误;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层数,最外层有7个电子,主族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周期序数,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族序数,则碘原子处于第五周期A族,故B错误;C 、的质子数都为8,中子数分别为16-8=8,18-8=10,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两者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氢化物越稳定,F、Cl、Br、I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所以其氢化物稳定性依次减弱,故D错误;答案选C。6. 利用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表相关知识得到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A. 第IA族元素钫的两种核素:221Fr比223Fr少2个质子B. 第三周期元素的原

6、子半径:r(P) r(S) r(Cl)C. 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D. 碱性:NaOHMg(OH)2Al(OH)3【答案】C【解析】【详解】A第IA族元素钫的两种核素:221Fr比223Fr少2个中子,故A错误;B第三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r(Cl)r(S) r(P),故B错误;C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单质与氢气化合越来越难,故C正确;D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逐渐减弱,其减小:Al(OH)3Mg(OH)2NaOH ,故D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C。7. Al、P、S、Cl是周期表中短周期主族元素。下列

7、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元素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4周期A族B. 元素P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4C. 原子半径r(Al)r(P)r(S)D.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H3PO4H2SO4HClO4【答案】D【解析】【详解】AAl原子核外K、L、M层依次排有2、8、3个电子,Al原子的电子层数为3、最外层电子数为3,元素Al在周期表中位于第3周期IIIA族,A错误;BP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P元素的最低负价为-3价,简单气态氢化物的化学式为PH3,B错误;CAl、P、S都位于第3周期,依次位于第IIIA族、第VA族、第VIA族,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原子半径r(Al)

8、r(P)r(S),C错误;DP、S、Cl都位于第3周期,依次位于第VA族、第VIA族、第VIIA族,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则酸性H3PO4H2SO4HClO4,D正确;答案选D。8. 根据元素周期律,由下列事实进行归纳推测,下列不合理的是选项事实推测ALi与水能反应,Na与水反应剧烈K与水反应更剧烈BSi是半导体材料,同族的Ge也是半导体材料第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可以作半导体材料CHCl在1500时分解,HI在230时分解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DSi与H2高温时反应,S与H2加热能反应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A. AB. BC. CD.

9、D【答案】B【解析】【详解】A从Li、Na与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推断,金属性越强,金属与水反应越剧烈,K的金属性比Na强,与水反应比Na还剧烈,故A合理;B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不是第A族的元素的单质都能作半导体材料,故B不合理;C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形成共价键的键能依次减弱,Br的非金属性介于Cl和I之间,所以HBr的分解温度介于二者之间,故C合理;D同周期元素从左往右,非金属性依次增强,P的非金属性介于Si和S之间,与H2反应的难易也应介于二者之间,所以P与H2在高温时能反应,故D合理;故选B。9. 可以比较和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实验方法是A

10、. 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单质的硬度和熔点B. 在氯化铝和氯化镁的溶液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C. 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冷水作用,并滴加酚酞试液D. 将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元素的单质分别和热水作用【答案】C【解析】【详解】A金属的金属性强弱与其单质的硬度、熔点无关,只与失电子难易程度有关,A错误;B与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体现出氢氧化铝的酸性,不能比较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碱性强弱,所以不能比较金属性强弱, B错误;C将打磨过的镁带和铝片分别和冷水作用,并滴入酚酞溶液,加入镁条的溶液变红色、加入铝片的溶液不变色,说明镁和冷水反应而铝和冷水不反应,则金属性镁大于铝, C正确;D两种金属都是亲氧

11、元素,在空气中放置已久的这两种单质其表面都含有金属氧化物,都不易和热水反应,无法比较金属性强弱,D错误;故选C。10. 下列事实不能说明Cl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是A. Cl2比S更容易与氢气化合B. HClO的酸性比H2SO3的酸性强C. D. HCl比H2S热稳定性更强【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非金属性越强,单质与氢气越容易化合,故A能证明;BHClO和H2SO3都不是相应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无法通过比较二者的酸性强弱来比较Cl和S的非金属性强弱关系,且H2SO3的酸性强于HClO,故B不能证明;C根据该反应可知氧化性Cl2S,单质的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故C能证明;D非

12、金属性越强,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越强,故D能证明;综上所述答案为B。11. 下列离子半径大小比较错误的是( )A. Na+F-B. K+Li+C. I-Br-D. Na+O2-【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A钠离子和氟离子电子层数相同,但氟离子的核电荷数更小,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弱,所以半径更大,即半径Na+F-,故A错误;B钾离子电子层数为3,锂离子电子层数为1,所以钾离子半径更大,故B正确;C碘离子电子层数为5,溴离子电子层数为4,所以碘离子半径更大,故C正确;D钠离子和氧离子电子层数相同,但氧离子的核电荷数更小,对核外电子的吸引能力更弱,所以氧离子半径更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A。【

13、点睛】比较离子半径时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多,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越小半径越大;同种元素的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不同价态离子,价态越高半径越小。12. 下列物质结构与对应的用语表达正确的是A甲烷的结构式B氨气电子式C氯化钠的电子式D的结构示意图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详解】A结构式应用短线代替共用电子对,甲烷的结构式为,故A错误;B 氨气中氮原子形成3个N-H键,氮原子还有1对孤对电子,氨气的电子式为,故B错误;C氯化钠为离子化合物,钠离子与氯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氯化钠的电子式为,故C错误;D F-核外有10个电子,核内有9个质子,最外层有8个电

14、子,离子结构示意图为,故D正确;答案选D。13. 氰化物剧毒,工业上采用将废水中的氧化成无毒物质,反应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该反应涉及两种共价化合物B. 中子数为19的氯原子为C. 的电子式为D. 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该反应中只有水是共价化合物,故A错误; B中子数为19的氯原子表示为,故B错误;C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C错误;D是离子化合物,含离子键和共价键,故D正确;选D。14. 如图是铜锌原电池,某同学做完实验后记录如下:Zn为正极,Cu为负极电解质溶液pH不变电子流动的方向为:ZnCuCu极上有氢气产生若有1mol电子流过导线,则产生氢气0.5mol该原电池产生氢气的速度比没有导线相连时慢上述记录中描述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Zn-Cu原电池中,Zn作负极,发生电池反应,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阳离子向正极移动,以此来解答。【详解】Zn为负极,Cu为正极,故错误;Cu电极上发生,消耗氢离子,pH增大,故错误;电子由负极流向正极,即由Zn电极流向Cu电极,故正确;Cu电极上发生,故正确;由可知,有1mol电子流向导线,产生氢气0.5mol,故正确;发生原电池反应较一般化学反应快,故错误。正确为:。故答案选:C。【点睛】电子流向为负极到正极,电流流向在导线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