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9293312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Word版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学情调研生物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1. 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技术,如果用N标记DNA和蛋白质,在图中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是DNA和蛋白质部分结构,其中为磷酸基团,是脱氧核糖,是含N碱基,是R基团,含有肽键。【详解】组成DNA的元素是C、H、O、N、P,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元素是C、H、O、N,有的蛋白质还含有S、Fe等元素,DNA的N元素分布在含氮碱基,蛋白质的N元素分布在肽键和游离的氨基中,故用N标记DNA和蛋白质,图中被标记的部位分别是含氮碱基和含有肽键,ACD错误

2、,B正确。故选B。2. 下列关于淀粉、淀粉酶、淀粉酶基因这3种生物分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B. 都只存在于植物细胞中C. 都含C、H、O元素D. 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大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体的有机化合物主要有糖类、蛋白质和核酸,其中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详解】A、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生物大分子。淀粉属于多糖,淀粉酶本质为蛋白质,淀粉酶基因属于D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因此淀粉、淀粉酶、淀粉酶基因都是以碳链为基本骨架的,A正确;B、淀粉只存在植物细胞内,动物的消化道内含有淀粉酶,淀粉酶基因可存在动物细胞

3、内,可合成淀粉酶并分泌到细胞外,B错误;C、淀粉的组成元素为C、H、O,淀粉酶本质为蛋白质,组成元素为C、H、O、N,淀粉酶基因的组成元素为C、H、O、N、P,C正确;D、淀粉的单体是葡萄糖,淀粉酶的单体是氨基酸,淀粉酶基因的单体是脱氧核糖核苷酸,都是由单体连接成的大分子,D正确。故选B。3. 为细胞质膜结构及其部分功能的示意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识别与E有关,E侧为细胞的外侧B. 方式的运输速率与细胞的能量供应和膜上的载体蛋白的数量有关C. 方式运输时F的结构会发生形变,运输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呈正相关D. 细胞还可以以胞吞的方式吸收某些大分子物质等

4、,该方式依赖于细胞质膜的流动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该图是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其中F是蛋白质,E是糖蛋白,位于细胞膜外侧;是细胞通过协助扩散吸收物质,是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物质。【详解】A、E是糖蛋白,位于细胞的外侧,对于细胞识别起重要作用,A正确;B、是主动运输,主动运输需要能量的供应和载体蛋白的参与,B正确;C、是协助扩散,运输时F的会发生形变,一定范围内,转运速率与膜两侧的物质的浓度差正相关,但超过一定浓度,其转运速率不再增加,C错误;D、细胞还可以以胞吞的方式吸收某些大分子物质等,胞吞过程依赖于膜的流动性,D正确。故选C。4. 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浸润

5、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1分钟后进行显微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L是细胞壁,M是液泡,N是细胞质B. 细胞质膜与细胞壁在物质透过性上存在明显差异C. 该实验滴加蔗糖溶液前要用显微镜观察紫色中央大液泡的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D. 为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一侧滴加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答案】A【解析】【分析】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原理:(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

6、,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图示中L表示细胞壁,M表示液泡,N表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空隙,里面填充的是蔗糖溶液,A错误;B、细胞质膜相当于半透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B正确;C、该实验滴加蔗糖溶液前要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中紫色液泡大小以及原生质层的位置,以便于实验前后比较,C正确;D、为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应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入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在另

7、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多次,使细胞浸润在蔗糖溶液中,D正确。故选A。5. 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A. 划线操作应在火焰上进行B. 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C. 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D. 利用该方法可以对微生物进行分离和计数的【答案】C【解析】【分析】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划线操作应在火焰周围进行,而不是在火焰上进行,A错误;B、在5个区域中,只要有单个活细菌

8、,通过培养即可获得所需菌落,B错误;C、在每次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进行灼烧灭菌,C正确;D、平板划线法不能用于计数,D错误。故选C。6. 纤维素酶降解秸秆生产燃料乙醇,对缓解全球能源危机有重大意义。科研人员开展筛选、诱变及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相关研究,过程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采集的黑土壤需经过高压蒸汽灭菌进行富集培养B. 摇瓶培养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C. 需用牛肉膏、纤维素、琼脂等配制CMC平板D. 诱变处理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提高【答案】B【解析】【分析】采用富集培养的方法筛选出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经过的一般步骤是采集菌样富集培养纯种分离性能测定,在进行富集培养前一般

9、不对黑土壤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处理,避免杀死菌种。【详解】A、为避免菌种被杀死,采集的黑土壤不需要高压蒸汽灭菌,A错误;B、实验培养过程中进行摇瓶培养,可使目的菌和培养液充分接触,有利于目的菌的生长,B正确;C、本实验目的是选育高产纤维素酶菌株,故应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培养,不能添加牛肉膏,C错误;D、诱变处理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诱变处理不能使每个细菌的产纤维素酶能力提高,D错误。故选B。7. 运用PCR技术从DNA中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引物的3端为结合模板DNA的关键碱基,5端无严格限制,可用于添加限制酶切点等序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图表示PCR循环中

10、的变性环节B. dNTP作为扩增的原料会依次连接到3端C. Taq酶催化配对的dNTP间形成磷酸二酯键D. 用图中引物扩增两个循环后可获得目的基因【答案】B【解析】【分析】PCR全称为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的核酸合成技术。PCR需要模板DNA、四种脱氧核苷酸、一对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详解】A、图中引物与模板链碱基互补配对,该图表示PCR循环中的复性环节,A错误;B、PCR扩增过程中,脱氧核苷酸只能连接在3端,所以dNTP作为扩增的原料会依次连接到3端,B正确;C、延伸时,在Taq酶催化下,相邻的dNTP间形成磷酸二酯键,C错误;D、由于两个引物均不在

11、该片段的端点,因此第一轮循环后,得到的两DNA片段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都不等长;通过绘图可推知,第二轮中亦不会出现等长的引物,在第三轮循环产物中开始出现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等长的DNA片段,所以增3个循环后可获得目的产物,D错误。故选B。8. 某同学欲利用转基因技术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整合到某行道树中,让行道树含有G基因而在夜晚发出绿色荧光,这样既可照明又可美化环境。图中(1)和(2)分别为实验所用的农杆菌质粒和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的外源DNA片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中选择Ti质粒作为载体的原因是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至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DNA上B. 图中

12、(1)(2)形成含G基因的重组Ti质粒的过程,需要限制酶EcoRI和DNA连接酶C. 图中(1)所示的Ti质粒还应该含有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等D. 图中利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工程的工具:限制酶:能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裂。DNA连接酶:连接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运载体:质粒是最常用的运载体,除此之外,还有噬菌体衍生物、动植物病毒。【详解】AB、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Ti质粒时需要导入质粒的T-DNA中,因为T-DNA能够转移到受体细胞染色体

13、DNA上,由此可知选择的限制酶应是BamH,A正确,B错误;C、基因表达载体的组成必须有启动子、终止子、复制原点、标记基因和目的基因等,C正确;D、题图中由某行道树的韧皮部细胞组织乙发出绿色荧光的植株,为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故选B。9. 酸性土壤是pH小于7的土壤总称。下图表示利用耐酸植物甲(4n)和高产植物乙(2n)培育高产耐酸杂种植物的过程(图中序号表示过程或处理手段),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图示过程中依据的原理主要有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等B. 过程可将甲乙植物细胞置于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等渗溶液中处理C. 过程可以用PEG诱导,过

14、程得到的杂种细胞中含有3个染色体组D. 过程使用的培养基需加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加入的比例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中表示酶解法去壁,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表示再生细胞壁,表示脱分化,表示再分化,表示发育成杂种植株,其中表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详解】A、图示过程为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该过程中原生质体融合利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A正确;B、图中表示酶解法去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由于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壁的保护会发生失水皱缩或吸水涨破的现象,因此该过程需要在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的等渗溶液中处理,B正确;C、过程表示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过程

15、,可以用PEG诱导,产生的子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是两种原生质体中染色体组之和,因此杂种细胞中应该含有6个染色体组,C错误;D、过程表示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两个过程的培养基中都需要进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但是两种植物激素的比例应该不同,D正确。故选C。10. 下列有关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微型繁殖技术不仅能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还能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B. 利用茎尖进行作物脱毒的原因是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C. 利用射线、化学物质等诱变因素处理愈伤组织并进一步培养,可获得突变体D.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获得的细胞产物都是植物基本的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 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新植体)。(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 ;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植物细胞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