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929325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1.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生物Word版含解析(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丽衢十二校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 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入侵有利于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C. 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D.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动植物及其基因和生态系统的总称【答案】A【解析】【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

2、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A正确;B、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入侵物种,其入侵会导致本地其他生物种类的减少,不利于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B错误;C、将其他受灾地的珍稀动物迁入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C错误;D、生物多样性是指在一定时空中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生

3、态系统的总称,D错误。故选A。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产生了一种致癌的BCR-ABL融合基因,其表达产物引起细胞增殖失控,具体如图所示。导致此病的变异类型是染色体( )A. 倒位B. 缺失C. 易位D. 重复【答案】C【解析】【分析】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据图可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致病机理是22号染色体与9号染色体发生了交换,属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片段

4、的交换,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C正确,ABD错误。故选C。3. 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其中某类遗传病的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遗传病中,属于该类型的是( )A. 蚕豆病B. 高血压病C. 家族性心肌病D. 葛莱弗德氏综合征【答案】B【解析】【分析】1、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有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单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包括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多指、指软骨发育不全)和单基因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苯丙酮尿症)。多基因遗传病:是指受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疾病,如原发

5、性高血压、冠心病、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是指由染色体变异引起的疾病,如特纳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猫叫综合征等。2、分析题意,“发病率大多超过1/1000,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可推断属于多基因遗传病。【详解】A、蚕豆病是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缺症的一个类型, 表现为进食蚕豆后引起溶血性贫血,为单基因遗传病,A错误;B、原发性高血压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C、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是一种遗传病,呈现家族遗传性的发病特点,但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染色体连锁遗传以及线粒体遗传等多个遗传方式,而且致病的基因也非常多,C错误;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

6、体数目异常的疾病,D错误。故选B。4.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核心素养中“生命观念”的基本观点之一。下列不能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是( )A. 细胞核的核孔有利于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装配核糖体的场所B. 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C. 细胞质中存在大面积的内质网,便于其与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建立联系及酶的附着D. 哺乳动物红细胞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退化并排出是为血红蛋白腾出空间,有利于氧的运输【答案】A【解析】【分析】细胞生物膜系统是指由细胞膜、细胞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有膜围绕而成的细胞器的膜共同构成的生物膜系统。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

7、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详解】A、核孔是核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传递的通道,具有选择性,不会允许各种物质出入,核仁是核糖体大小亚基的形成场所,核糖体装配在细胞质,A错误;B、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区室化,使得很多反应都在膜内进行,保证了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B正确;C、内质网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是细胞内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有利于酶的附着,也有利于建立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的联系,C正确;D、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细胞核、线粒体等均退化,为血红蛋白运输氧气腾出空间,有利于红细胞发挥运输养的功能,D正确。故选A。5. 给某植物提供C18O2较长时间后,能检

8、测到含18O的物质是( )A. 糖类B. 糖类和H2OC. 糖类、H2O和O2D. 糖类、H2O、O2和CO2【答案】D【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包括二氧化碳的固定(CO2C5C3)和C3的还原过程。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给某植物提供C18O2较长时间后,在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中,C18O2中18O的转移途径是: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糖类;糖类含有18O,经过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可转移到C18O2和H218O,H218O再经过光反应转

9、化为18O2,故最终能检测到含18O的物质是糖类、H2O、O2和CO2。故选D。6. 下表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在食虫鸟种群中的全部流动情况。项目摄入的能量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能量(103KJ)3212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食虫鸟种群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的能量37.5%B. 未被同化中的部分能量以粪便的形式从食虫鸟传递给分解者C. 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与呼吸散失的能量之和就是该鸟的次级生产量D. 正常情况下,同化相同的能量,该食虫鸟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比青蛙低【答案】A【解析】【分析】在生态系统中同化量等于呼吸消耗及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等于流向

10、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中的能量;而以有机物形式存储的能量主要去向有流向下一营养级及流向分解者。【详解】A、据表分析,该食虫鸟种群同化的能量为12103+8103=2104KJ,未被同化的能量=3.2104-2104=1.2104KJ,未被同化的能量占摄入的能量1.2104(3.2104)=37.5%,A正确;B、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上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错误;C、食虫鸟利用初级生产量进行同化作用的能量,属于次级生产量,该能量包括呼吸散失的能量、以有机物形式储存的能量和尿粪中的能量,C错误;D、食虫鸟是恒温动物,为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正常情况下,同化相同的能量,该食虫鸟用于呼吸散失的能量比青蛙(变温动物

11、)高,D错误。故选A。7. 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乙、丙两曲线表示-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 乙、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B. 分析曲线可知,e、g两点所示条件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C. d、f两点所示的-淀粉酶活性一致,该酶的空间结构都遭到破坏D. 若在a点升温或在bc段增加淀粉的浓度,都将使反应速率增大【答案】A【解析】【详解】A.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据此可推知: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因此乙、

12、丙两曲线横轴对应的影响因素分别为温度和pH,A正确;B.e点对应的横轴数值表示该酶的最适温度,g点对应的横轴pH数值对该酶而言属于过酸,该酶的空间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因此e、g两点所示条件不是短期内保存该酶的最适条件,B错误;C.d、f两点所示的-淀粉酶活性一致,但d点(低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没有遭到破坏,f点(高温)时该酶的空间结构已遭到破坏,C错误;D.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与淀粉浓度之间的关系,若在a点升温,酶的活性减弱,反应速率将减小,bc段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淀粉酶的浓度,增加淀粉的浓度,不会使反应速率增大,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的易

13、错点在于对A项的判断。因对“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失活,低温可降低酶的活性但不会导致酶失活”的记忆存在偏差而没能很好的把握曲线的变化趋势,依据题意“乙、丙两曲线表示-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反应速率随温度或pH的变化”误认为: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丙曲线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的变化趋势。8. 某地蝽蟓的喙长而锋利,可刺穿无患子科植物的坚硬果皮,获得食物,如图1所示。1920年引入新种植物平底全苏雨树,其果皮较薄,蝽蟓也喜食,如图2所示。调查发现,当地蝽蟓喙的长度变化如图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

14、后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开始发生突变C. 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间形成了地理隔离D. 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1与图2、图3对照可知,引进平底金苏雨树后,由于其果实的果皮比较薄,蝽蟓喙短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后,短喙蝽蟓的个体逐渐增多。【详解】A、长喙蝽蟓与短喙蝽蟓还可以进行基因交流,是同一物种,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A错误;B、蝽蟓喙的长度相关基因先发生突变,突变是不定向的,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通过自然选择后,短喙蝽蟓的个体逐渐增多,B错误;C、生活在无患子科植物和平底金苏雨树上的臭虫还可

15、以进行交流,并没有形成地理隔离,C错误;D、分析图3可知,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的60年间,长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减少,而短喙蝽蟓的个体数逐渐增加,说明引入平底金苏雨树后,短喙成为有利性状,所以该地区决定蝽蟓短喙的基因频率增加,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故选D。9. 下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上图所示过程中仅蛋白质分子发生了运动B. 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分子变性产生的结果C. 血糖浓度偏低时,葡萄糖的转运方向与上图相反D. 上图表示肝细胞从血液中摄取葡萄糖分子的过程【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为肝细胞膜运输葡萄糖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为协助扩散,图示具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膜的外侧,该图为葡萄糖协助扩散进细胞,据此答题。【详解】A、细胞膜上的磷脂和蛋白质都能运动,A错误;B、载体的两种状态是蛋白质分子结构改变产生的结果,没有变性,B错误;C、血糖浓度偏低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组织液进而血液,转运方向与上图相反,C正确;D、肝细胞浸润在组织液中,从组织液中摄取葡萄糖分子,D错误。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