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49286497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精品专题十一 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 教师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 十一计划与市场纠结的世界经济命题趋势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斯大林模式”3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4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5罗斯福新政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考点清单线索提炼线索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和实践(1)十月革命胜利后,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国内战争胜利后,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2)20世纪30年代,苏联确立了斯大林模式,其对苏联和世界历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3)二战后,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先后进行了改革,但成效都不大;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

2、的情况下,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领域,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线索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及运行机制的变化(1)19世纪中期以来,资本主义一直推行传统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后,罗斯福新政开始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新模式。(2)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到20世纪70年代各国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混合经济”开始出现;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重视发展第三产业与“新经济”。常规考点一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一、苏联(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现代化的突破性进展首先表现为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其伟大意义在于

3、它在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之外,创立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为国家的现代化开创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特点根本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与“共产主义”相结合,共产主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的全面运用战胜国内外敌人,同时实现从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在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占主导的前提下,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巩固工农联盟,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政策强制推行农业集体化;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采取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尽快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增强国防力量,

4、以维护社会主义政权二、斯大林模式优越性的国际体现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在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计划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体制。与当时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经济发展模式相比,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创新,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对本国经济进行一定程度的宏观调控提供了借鉴,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产生了深刻影响,斯大林模式促进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表现出鲜明的开创性与巨大的优越性。三、对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 (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自我调整和自

5、我完善。(2)社会主义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必然具有复杂性、曲折性和艰巨性。(4)改革要关注人民大众的生活。(5)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轻易改变改革的方向。(6)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处理好其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特别要保持政治的稳定。常规考点二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一、罗斯福新政和胡佛反危机政策的比较 (1)反危机措施的比较共同点:都实行联邦政府的救济;都由联邦政府资助濒于破产的工业和农业;都由联邦政府管制对外贸易。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政

6、策救济对象“被遗忘”的中下层民众大资产者、大农场主谁来救济联邦政府主持救济地方政府、州政府及企业自行救济救济措施以工代赈,举办并扩大公共工程规模;全面整顿工农业缩小公共工程规模,单纯性救济;局部调整工农业金融改革平衡预算,废除金本位,全面整顿金融财政赤字财政,保留金本位,局部调整金融财政政府职能改变管理体制,扩大政府干预职能管理体制不变,减少政府干预(2)反危机结果的比较共同点:两位总统的反危机措施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危机;都对战后的美国历史产生重要的影响。不同点罗斯福新政胡佛反危机措施在抑制危机的作用上两者有着明显不同对于治理危机起了重要作用,事实上罗斯福执政后的政策调整对于取得随之而来的在第

7、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有利地位是至关重要的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从而错过了宝贵机遇,但也为后人提供了极为宝贵的教训在美国现代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两者的地位不同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全面干预经济的第一位总统固守自由放任主义优先的总统对美国两党政治的影响明显不同对战后历届民主党政府产生重大影响对战后艾森豪威尔、尼克松、福特、里根和布什共和党政府有着重要影响二、罗斯福新政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变化 (1)政治上:1787年宪法确立了国会、总统、最高法院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美国政治体制。但是,在美国建国后的很长时间里,“国会明显居于支配地位”。从美国罗斯福新政开始,在宪法框架内,总统越来越起着主导作用,

8、强化了政府的主导作用。(2)经济上: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大萧条背景下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对后世影响深远。(3)思想文化上:国家干预经济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指导思想;罗斯福新政加强社会救济,采取“以工代赈”的社会福利思想萌发,推动了注重环保思想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反传统、反理性,追求人类精神彻底解放的现代主义流派盛行。三、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四种经济政策 (1)重商主义:盛行于17、18世纪,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禁止金银输出,增加金银输入,实行对外贸易垄断,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及其他贸易限制来保护国内市场,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2)自由主义

9、:英国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主张政府应减少对经济的干预,提倡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其盛行于19世纪中后期,反映了工业革命后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3)凯恩斯主义: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主张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全面干预,反对“自由放任”,又被称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反映了垄断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4)混合经济政策: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滞胀”现象,各国立即调整了经济政策,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步发展出一种将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预测真题考点一手抓1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

10、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历史背景苏维埃政权面临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困难重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不适应新情况,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目的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消除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巩固政权内容农业政策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工业政策工业企业国有化解除部分中、小企业的国有化内容贸易政策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分配制度实物配给制、普遍义务劳动制废除实物配给制特点战时共产主义允

11、许商品交换、多种所有制并存实质在社会生活中排斥商品货币关系,用军事和政治的手段控制社会的经济,意图直接进入共产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认识(结论)不是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是列宁对苏俄(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次有益探索3农业集体化运动推行原因:以落后的个体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不能适应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即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其特点是:大规模、群众性;出现了一些过火行为。其消极影响是:用行政命令或变相暴力强迫农民加入集体农庄,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4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5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

12、几大经济政策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阶段1618世纪18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20世纪30年代至20世纪70年代初核心内容发展工商业,鼓励对外贸易,多储备金银自由经营、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兴衰原因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富国强兵和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但不利于机器大工业的经营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消除了障碍,自由资本主义盛极一时,但无法调整企业间的无政府状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规模经营和良性发展,但无法克服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影响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工场手工业的发展;加紧殖民扩张和贸易争夺加速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加紧对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的争夺,促使

1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推动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飞速增长6苏联探索社会主义的三大实验A追随“理想”的实验:战时共产主义(1)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构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集中了全国财力、物力、人力,战胜了敌人,巩固了苏维埃政权。它作为应战解危的非常措施是成功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B面对现实的实验:新经济政策(1)一个勇敢的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农业方

14、面把农民的余粮全部收集到国家手中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所有粮食工业方面把大中小企业收归国有除重要的工矿企业由国家经营外,中小企业可允许私人经营等商业和劳动分配方面取消一切自由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商品通过市场用货币自由交换等(2)核心:通过市场机制来建设社会主义。C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1)斯大林探索的途径: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阶级斗争尖锐化。(2)斯大林模式的主要特点: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7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的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不同背景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被粉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行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美国遭到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阶级矛盾尖锐“文革”结束后中国国民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亟待转移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和发展生产国家干预经济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同作用改善了工农联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巩固了苏维埃政权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恢复,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相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