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精品****大师 文档编号:34925973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9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2022-2023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一、课本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伐:自夸,炫耀B.其文约,其辞微微:含蓄隐晦C.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论:讨论D.追亡逐北,伏尸百万北:败逃,这里指败逃的军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论”,判罪、审判处理。句意:一起来审处虞常,想借这个机会使苏武投降。故选C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见犯乃死,重负国“见”同“现”,出现B.赢粮而景从“景”同“影”,影子C.女之耽兮,不可说也“说”同“脱”,摆脱D.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泥”同“涅”,染黑【

2、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和实词词义的理解能力。A.见:被。句意:被侮辱才去死,更对不起国家。故选A。3.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才能不及中人中人:平常人B.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自由:自作主张C.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从事:泛指一般属官D.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治国:治理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D.治国:安定太平的国家。句意:而圣明君主安定太平的国家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故选D。4.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黔首: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秦朝称百姓为“黔首”。

3、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后指少年时代。C.初七及下九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初九为上九,二十九为下九。D.寂寂人定初人定:十二时辰之一,即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初九为上九,二十九为下九”错误。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故选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锻炼艾芜第一封信姐姐:我又静下来跟你写信了!姐姐,我从来还没有这么喜欢过!我觉得这几天来活着的每一分钟都值得赞美。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

4、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姐姐,我怕告诉你,但又忍不住不告诉你,我们那个沦陷了几年的家乡,弟弟冒险回去过一趟。我们部队一探到日本兵夜里把粮食运到江边,又把子弹搬上来,便决定去公路拦城。知道夜袭的地方就在我家乡,我兴奋得不得了。可惜那一夜太黑了,想要在大地上看出什么来,是很不容易的。不过,我渐渐感觉出了。水浸着芦苇的小塘,就是我同爸爸垂钓过的那个小塘;高出在小河上的拱桥,就是我和姐姐看过捕鱼的那个拱桥;穿在田野中的村路,两旁镶着青青的小棉花地的,就是我读书倦了常常踏着夕阳去散步的那些村路当我感觉出来时,真有说不出来的喜悦,但同时又多么难过呵!四年前,我们还可以对着田野大声唱歌,现在却连

5、咳嗽也不敢;四年前,我们还可以随意在小河边上,抛着石头打野鸭,现在却连沾在草鞋底下的泥土,都怕落在水里。我和我的同伴,伏在林子里面,想着想着,心里禁不住疼痛起来-故乡呵,是多么亲切,却又多么生疏不久,队长叫我们格外注意,这才打断了我的沉思,一心一意倾听着远处驰来的汽车的声音。姐姐,写到这里,突然接到日本兵又来袭击村子的消息,我们又得立刻移动了,不能再从容不迫地给你写信了。弟弟青牧六月三十日第二封信姐姐:部队现在已移到山里了。今晚大伙都下山夜袭去了。他们要我静养几天,我便继续写前次尚未写完的信。那次夜袭,起初全把日本兵打散了,但因搬运粮食和军火,耽搁了时间,就遭了敌人反攻,竞至陷入包围。有些人突

6、围跑了,有些人打死了。幸赖这些地方是我的故乡,先前走得熟得不能再热。我便趁着地里棉花枝叶的遮掩。向我们那个院子爬去,天亮时,书便趁着四下没人,大胆走进门去。当年选难让帮忙看家的佃户阿长,看出是我,连忙请我进屋,又到门外去瞧瞧,看有没有人尾来。我的书房仍和先前一样,书架和书桌,都摆得好好的。我向阿长表明谢意,他说这是他儿子阿宁保管的,并带着骄傲的神情,夸奖阿宁,说他已进了中学。书读得很好,不错,难怪书桌上摆有代数、地理、历史的教本,以及我先前并未留下的,如翻译的短篇小说集那类的书。接着就有一个十六七岁的青年,穿着一身学生制服,走进来向我打招呼,脸上却带着惊奇而又欢喜的样子。唉,谁还能认出这就是我

7、们从小看大的,那个拖鼻涕的看牛孩子呢?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阿长神情很冷静,既不搭话,也没现出什么感动。我难受起来:“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

8、苦,眼里含着泪。见他儿子出去,阿长老头子便立即走来拍拍我的肩膀,小声地说:“你的话说得很有道理,只是我儿子在旁,我不好说的,老实说一句,我比谁都要恨日本人些以后,你们队伍要我做什么,只通知我一个人好了。”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写到这里,夜袭的弟兄已经回来了,他们这次得到很大的胜利,我没法写下去了,明天再继续吧!弟弟青牧七月三日第三封信姐姐: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

9、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那一夜,我们悄悄地穿过田野,越过小河,走了二十多里路的时候,才敢小声地谈起话来。我记起在他书桌上摆的那本翻译的短篇小说了问他道:“你还读别的书没有?”他连忙回答道:“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声音有些兴奋得颤抖起来,“现在请你告诉我,到我们中国人可以自由的地方,还有多远?”我告诉他不要性急:“这里还是作战区域,不过有我们中国军队的地方,就有自由!”姐姐,这年轻人到了部队,便受到极大的欢迎,人人都喊

10、他“小英雄”。他高中还没毕业,我主张他再去读书,他不愿意,眼红我们这里武装起来的年轻弟兄。他指着他们说:“我也要像他们一样,要一支手枪,两颗手榴弹。”现在我写这封信时,他就正坐在我旁边。我写完这封信,递给他读,他快乐得脸红起来,要我附上一笔,说他阿宁问你的好!弟弟青牧七月五日(有删改)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与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乡沦陷与姐姐逃难加入部队同部队回乡作战B.部队陷入包围我逃回小院争取阿长支持轻信阿长而被捕C.被阿宁解救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部队转移到山上D.部队下山夜袭写第二封信部队夜袭成功写第三封信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中

11、伏击的情节中,插入“我”对过往生活片段的联想,这既舒缓了小说的节奏,又赋予小说象征意味。B.从“老爹”到“老头子”,再到“老家伙”,称谓变化反映“我”在不同情境与心境下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C.“翻译的短篇小说”在文中出现两次,前后呼应,使情节发展更加合理;同时也表现出阿宁对自由进步的追求。D.小说以“锻炼”为题,既指“我”在战争生活中获得的人生历练,也指阿宁从放牛娃到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7.阿宁这一人物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8.小说由“我”写给姐姐的三封信组成,这样处理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请谈谈你的理解。【答案】5. C 6. A 7.阿宁出手解救“我”,从而推进了

12、情节的发展变化。“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阿宁是更年轻的另一代人,他的觉悟和成长,象征抗战精神的接续,丰富了小说的内涵和意义。8.采用书信形式,贴合动荡不安、亲人离散的抗战背景,真实还原“我”的战斗生活。省去许多不必要的叙述交代,使叙事更加集中。可直诉内心感受,引发读者的代入感和共鸣,也增添了小说的抒情色彩。书信呈现的断续状态,形成许多悬念与留白,可激发阅读兴趣,引人遐思。【解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写第一封信回到部队

13、”错误。原文“你想,当一个人从危难和死亡中逃出来而又觉着自己真正安全了的时候,这是没法子忍着快乐的”可知,“我”先回到部队,再写的第一封信。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A.“我”对过往生活的联想并不能赋予小说象征意味。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那一夜,他背叛了父亲,同我一道走了”可知,情节上,通过阿宁解救我的行为,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由原文“阿长老爹,这用不着你劳多大神,敌人有什么动静,你留心看在眼里我们这边有人来,你就告诉他阿长老头子现出害怕的神

14、情说:要是日本人知道了呢?阿宁一直带着兴奋的神情在旁听,忍不住插嘴道:爸爸,我看这没什么要紧的。阿长老头子却恶狠狠地骂道:有你讲的了!出去!阿宁脸上显得很痛苦,眼里含着泪”“姐姐,我入世太浅,完全受了骗。晚间当我睡着的时候,他就去引日本兵抓我来了”“谁放我走的呢?姐姐,你真想不到吧,就是阿长老家伙的儿子阿宁”可知,人物塑造上,“我”的形象在阿宁的衬托下更为鲜明,阿长、阿宁父子也在对比中凸显差别。由原文“这几年的田租,除了一部分花给阿宁的教育费上,当然还有许多剩下的,我想捐些钱。给部队,便讲了出来。你知道,我们部队没有饷,全靠人民养活,阿长只推说日本人捐税很重。我说我这几年最关心的,是打退敌人,顺着这句话,我同他讲国家大事来”可知,通过阿宁和对阿宁一家的叙说,揭示了沦陷区百姓被压迫、奴役的生活,勾勒了人物活动的背景。由原文“这个年轻人,不仅因为救过我,我就格外喜欢他,而是他带来了无限的光明,展现出更年轻的另一代人,即使完全受了敌人的奴化教育,也还心向着祖国”“有的,有的!暗中我们还读了好些书。那些都是学校严厉禁止的,说来真觉得奇怪,他们越禁止,我们就越偷读得热心。我常常做梦都在想,我能到我们中国自由的地方去,那多好呀!呃,总是找不着门路现在总算碰着你了!”“这年轻人到了部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