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

上传人:君*** 文档编号:349259373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单元教学设计案例+作业设计案例:跨学科设计语文六下第一单元01大单元大主题统编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主题页的“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可以读出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人文主题,本单元的文学阅读教学, 就是要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主要部分写清楚我国不同地域的不同的 风俗习惯或不同的风俗活动,进而培养学生的民俗文化自信,传承这样的民俗文化。本单元创意表达就是在阅读教学中学习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方 法,来抓住重点写自己家乡的风俗的特点,或者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 历和感受。于是我们从最后要达成的教的效果(习作的表达与交流要 求),可以把“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了解、体验、感受、表达看法” 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

2、的学习实践任务,并将这些学习实践任务概 括为“探究”,通过“查阅资料或问问长辈、了解”去探究课本里的 民风民俗传统文化,进行学科实践任务。把“体验、感受、表达看法、 分享、汇编民俗作品集”作为本单元学习中要进行的素养实践任务, 并概括为“共赏”,通过“体验、感受、表达看法、分享、汇编民俗作品集”,去共赏自己家乡独具魅力民风民俗,并进行传承。于是,“探究和共赏”就是本单元的学习实践任务;将“共赏民 俗文化”作为素养目标;将“探究民风民俗”作为学科目标;拟定本单元的大主题为:探究民风民俗之趣,共赏民俗文化之美。02大主题大目标本单元围绕主题“民风民俗”编排了北方地区的北京的春节的风俗习惯及风俗文化

3、;南方地区沈从文的腊八粥写的是湘西农 村腊八节的习俗。古诗三首(韩翅寒食则主要写了寒食节的传统 习俗,迢迢牵牛星则写了七夕乞巧,民俗民礼,中国最具浪漫色 彩的传统节日;王建十五夜望月则写了八月桂花 中秋拜月这一 中秋传统习俗。根据本单元的课文特点和总体要求,将本单元的目标拟定为:【识字与写字】会写34个生字,会写38个词语,能够正确理解“万象更新守岁张灯结彩”等词语的意思。【阅读与鉴赏】1.有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整体感知课文 内容,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2.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老舍的京味儿语言和沈从文细腻的语言),感受

4、丰富的民俗文化。【表达与交流】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注意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2.进行“探究民风民俗,共赏民俗文化”文化的新年交流会,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梳理与探究】1.梳理探究古诗、名著里的民风民俗,形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感知和理解2.梳理探究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表达自己的节日感受。03大情境大活动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学习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方法,来抓住重点 写自己家乡的风俗,写出家乡风俗的特点,或者写参加风俗活动的经 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藏戏为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 借助学得的“抓住重点,写出特点”的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生 活实践,根据义务教育语

5、文课程标准中关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的要求:“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 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 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 通需要”。以习作“家乡的风俗”话题为设计大主题化情境为:新年 “探究家乡民风民俗之趣,共赏家乡民俗文化之美”的民俗文化作品集评比活动,围绕这个大主题化活动情境,设置三个大项目活动:一、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一:探究民风民俗之趣,共赏民俗文化美学习本单元教材内容, “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主要风俗习惯 的主要特点”,搜集自己家乡的主要风俗活动及风俗习惯之趣,体会其不同的风俗文化之美。

6、二、 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二:“探究民俗语言之趣,共赏民俗语言之美”创设情境,品读课文不同地域的民俗语言特色美,感受生活中“民俗语言”之趣。三、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三:探究家乡风俗之趣,共赏家乡民俗之美手绘思维导图、手抄报、说一说、写一写,以“探究家乡风俗之趣,共赏家乡民俗之美” 为主题开展写作活动。04大关联大整合围绕单元大主题进行关联整合重组教材进行比较阅读:1.品节日风俗之趣。(1)整合比较阅读: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和藏戏都 以现代文来写各地风俗,但又有不同,结合本单元最后要达成的教的 效果:学会交流表达“自己家乡的风俗”,再结合词句段运用的第二 题的学习提示了解各地不同习俗的寓意做如下整

7、合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北京的春节和藏戏都是学生进行习作时“介绍一种风俗” 的范本。学生可以像北京的春节那样写老北京人过春节这种节日 风俗:从腊八到正月十五这一段时期内的春节习俗特点,但是根据作 者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图,抓最有特色的活动详细写出北京春节独特的习俗,表现“北京的春节”热闹喜庆的氛围。也可以像藏戏这样写一种具有民族特色风俗中的一种“风俗”, 可以像作者这样先通过查找资料或询问长辈先来介绍和这种风俗有 关的故事或来历,或者是词句段运用里提到的习俗的寓意,再抓住重点要介绍的一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其他略写。腊八粥则是引导学生写好自己参加风俗活动经历的范本,意 味着学生在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在交

8、流与表达上学生就可以像作者 这样重点写一个具体的节日风俗里作者的活动经历中通过“等粥、盼 粥”这两件事现场情况和作者的感受,表现对民俗活动和文化带给人们的美好向往。(2)整合比较阅读古诗三首和长歌行再结合词句段运 用第二题:了解不同习俗的不同寓意。梳理比较古诗中寒食节、七夕节、中秋节,及其他提到传统习俗的古诗,并了解每个习俗的寓意。2.品民俗语言特色之美:比较阅读北京的春节和腊八粥, 北京的春节中老舍先生用了很多民间的俗语,表现出了北京风俗 和北京的语言特色。腊八粥中沈从文对于八儿的描写特别细腻, 加入了很多想象、写虚的元素。藏戏的语言则符合用贴近现代生 活的语言来描述藏文化,更易于学生理解,

9、这就启示在引导学生进行 表达交流时可以像老舍和沈从文这样适当融入具有本地特色的民俗语言来彰显民俗之趣。05大项目大任务围绕以上三个项目活动设计了以下项目活动如下:一、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一:探究民风民俗之趣,共赏民俗文化美学习本单元教材内容, “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主要风俗习惯 的主要特点”,搜集自己家乡的主要风俗活动及风俗习惯,体会其不同的风俗文化。1. 北京的春节的主题化情境学习活动任务为:(1)梳理文中北京的春节风俗特点,感知北京的春节民俗文化(2)交流老北京春节主要风俗,了解北京春节主要风俗的主要特点2. 藏戏的主题化情境学习活动任务为:交流藏戏的主要特色,了解藏文化的主要魅力。作业设

10、计:围绕大单元主题:“探究民风民俗之趣,共赏民俗文 化美”,开展一次“介绍一种家乡风俗”的交流会,可以整合资料, 先介绍家乡风俗的来历或故事,再选择自己要介绍的重点内容,让别人对自己的家乡风俗产生兴趣。3. 腊八粥的主题化情境活动为:(1)交流八儿腊八节的等粥、盼粥主要活动经历,体会八儿过腊八节期盼感受(2)品读煮粥的句子,学习细致观察、细腻的描写作业设计:围绕大单元主题:“探究民风民俗之趣,共赏民俗文 化美”,开展一次“我的民俗活动”的经历交流会分享会,重点介绍 活动现场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让别人能体会你的经历,从你的经历中对你自己的家乡风俗产生兴趣。4. 古诗三首及长歌行的主题化情境活动为:

11、1.读古诗,了解不同的节日风俗2.品古诗,了解古诗表达的节日之情作业设计:查找资料,了解古诗里的民风民俗,开展一次古诗里的民风民民俗手抄报比赛!二、 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二:“探究民俗语言之趣,共赏民俗语言之美”梳理探究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品读课文不同地域的民俗语言特色美,感受生活中“民俗语言”之趣主题化情境学习活动为:(1)品老舍”京味儿语言“,赏老北京民俗文。(2)品沈从文“细腻语言”,赏湘西民俗文化。作业:询问家中长辈,或老人或查资料,搜集最能表现本地风俗特色的语言,开展一次民俗语言交流会!06大应用大拓展三、单元主题化情境大活动三:探究家乡民风风俗之趣,共赏家乡民俗文化之美1.绘一绘、说一说、写一写家乡民俗文化,开展一次以“探究家 乡风俗之趣,共赏家乡民俗之美” 为主题开展“家乡民俗作品集”评比活动。2.评一评:评出最佳家乡民俗文化解说员、最佳家乡民俗文化创意小作家、最佳家乡民俗文化创意小作家。3.写一写:详略得当,写一写自己的家乡风俗文化或参加的风俗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