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257350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工作计划非营利性科研机构、大学、企业共同构筑了美日德汽车产业创新的三大支柱,而以创新中心为代表的创新平台在创新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枢纽平台、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的重要作用。欧美日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建立了以美国汽车研发理事会、欧盟汽车研发理事会等为代表的汽车创新战略咨询平台,以德国弗劳恩霍夫、美国制造创新网络为代表的应用技术研发机构或创新平台,在战略咨询和弥补基础研究和产业化发展之间的鸿沟,在促进汽车产业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先进制造产业基金、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投基金等中,以母基金的方式,在遵循市场化机制的基础上广泛吸纳汽车及相关产业、金融机构、社会

2、资本的基础上,多方参与成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一、 建立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增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能力凝聚行业专业力量打造汽车领域高端智库。面向汽车强国建设对顶层设计和战略咨询的需求,联合跨行业、跨学科、跨领域的专业力量,官产学研共同参与,联合组建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理事会主要任务包括汽车创新战略高端研究与咨询,开展自下而上的国家汽车创新项目立项方向建议和重大项目评估,促进汽车技术与相关产业的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系统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汽车产业体制机制改革。联合相关国家高端智库,按照小实体、大联合、网络化的模式,联合推动中国汽车工程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建设,增强战略研究能力和智库实体

3、化建设,为汽车创新理事会研究决策提供支撑。依托中国汽车创新理事会,做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含智能网联汽车)的持续研究、定期发布和年度评估工作。进一步提升技术路线图的国际影响力,借鉴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等国际经验,吸纳国际相关机构和专家,共同研究编制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打造国际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交流平台,引领汽车技术和标准走向,提升国际话语权。二、 现状趋势(一)创新要素形成一定积累和明显增长,支撑了当前阶段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受益于我国汽车产业规模的快速发展壮大,研发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001年-2016年,我国汽车产业研发投入强度从166%增长到214%。2016年

4、,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技术领域,研发投入强度甚至达到了8%-10%的高强度研发投入,在汽车研发人员投入方面,全国汽车研发与试验人员达到446万人,相当于2007年的18倍。建立了一批汽车行业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其中,汽车行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了69个,占总量的54%;国家重点实验室有5个,在机械类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占比172%。此外,还建立起一批汽车相关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二)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

5、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产业界联合投入,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

6、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创新政策环境不断优化,综合性的科技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等创新政策,推动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其中,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方案从建立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体系、改革人才培育和激励机制、健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与金融结合机制等方面提出了综合性的政策措施。伴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相关的科技计划也进一步

7、优化为五大类科技计划,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基地和人才专项。(三)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创新能力和绩效稳步提高整车企业研发能力取得长足进步。吉利、广汽、比亚迪等重点汽车企业增大研发投入,建设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整合国内国际创新资源,不断增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建设,提升产品技术竞争力。其中,吉利汽车大幅提高研发投入,2016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打造了前瞻性的全球研发中心,在有效整合沃尔沃技术的同时,自身研发能力快速进步。广汽在自主品牌研发方面的投入强度达到34%,并积极推动智能产品、智能研发、智能生产、智能服务,快速提升了产品技术竞争力

8、。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依靠长期连贯的研发投入,基本掌握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汽车行业发明专利数量稳步提升。我国汽车产业发明专利数量从2001年的2023件,增长到2016年的50480件,增长了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从发明专利公开量的研发人员人均占有情况来看,2016年每百名研发人员的发明专利拥有量是2001年的251倍,技术创新成果富有成效。高等院校在人才培育和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积极进展,相关科研机构初步形成综合性技术服务能力。2016年,全国范围内开设汽车专业的高等院校达到了175所,其中,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领先高校不仅培育了大批汽车人才,在新能源汽车

9、、智能网联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四)汽车产业创新体系初步形成,但还存在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面向汽车强国建设战略需求,还有以下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缺少汽车产业顶层设计和系统化的战略研究能力。汽车产业系统性强,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体制机制复杂,当前缺少一个面向未来汽车强国建设,能够提供创新战略咨询的一个跨产业、跨学科、跨领域的高端智库平台。二是创新链不完整,贯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的非营利性应用技术研究机构角色缺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严重不足,在基础研究和产业化技术之间,缺少能够打通基础研究和产业化的非盈利应用技术研究机构。三是现有创新要素和平台存在投入分散、缺少协同。产业界

10、对技术创新的投入总量不足,且同时存在一定程度的投入分散、重复投入和研发效率不高的问题,特别是在产业协同创新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显著差距。三、 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趋势(一)汽车零部件行业采购全球化随着全球化进程加快和汽车行汽车零部件行业技术高新化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正积极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加速了汽车行业核心零部件的技术突破。1、汽车零部件行业新能源化受新能源汽车及充电设施行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对核心零部件的需求也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动力电池管理系统、电力电池和燃料电池核心部件等方面进行研发和投入,致力于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可靠性及经济性。2、汽车零部件行业轻量化随着

11、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轻量化已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对汽车零部件生产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轻量材料或高强度钢材料成为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生产工艺的发展方向。高强度钢具有强度高、塑性、韧性较好、安全性高、成本较低等优点,较普通钢材能很大程度减轻车身重量,在汽车冲压零部件中所占比例正大幅上升。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也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铝合金具有密度低、强度高、抗腐蚀性强、导热性较好的特点,能够较好的应用在汽车发动机气缸盖、热交换器中;镁合金则具有优异的散热性和抗震性,主要应用在方向盘、轴承、安全气囊底座中。3、汽车零部件行业电子化,智能化为满足人们对汽车安全性、操作便利性、

12、娱乐性日益提高的需求,汽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向电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为汽车创造高附加值拓展了空间。目前,汽车电子技术被广泛运用在汽车的发动机、底盘、车身控制和故障诊断以及音响、通讯、导航、自动驾驶等方面,保障整车安全性能的同时提高人们在路途中驾驶的乐趣。未来,汽车将完成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转换,进一步促进汽车产业、信息产业的有机结合。四、 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变动及原因汽车零部件行业利润水平主要受下游整车市场价格和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的影响。一般新车型和改款车型初期,由于销售价格较高且利润空间较大,其配套零部件亦可达到较高的盈利水平。而新车型的逐步推出又会给原有车型带来价格压力,整车厂商为

13、保证一定利润水平往往要求配套产品每年价格下浮一定比例,零部件配套供应体系内各层级的供应商盈利空间都会受到层层挤压。从原材料价格变动来看,原材料价格呈先降后升的变动趋势,尤其是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钢材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上涨,零部件产业的成本消化能力和经营风险控制能力受到一定挑战。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由于拥有更高的技术水平、更强的成本控制能力、更大的生产规模、更优质的客户资源和更雄厚的资金实力,盈利能力相对较强。在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零部件企业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与客户建立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关系,面对系统性风险时承担的损失相对较小,抵御需求波动的能力更强。此外,零部件供应商可通过扩大客户覆盖范

14、围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如扩大出口或售后服务市场的比例、减少对单一客户的依赖等。五、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特征(一)汽车零部件行业周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行业周期性与下游汽车行业的周期性呈正相关关系。汽车行业容易受到国家宏观经济、产业政策及居民消费水平等因素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也因此会出现周期性波动。当宏观经济向好,汽车行业受消费带动增长较快,则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扩张;当宏观经济出现回落时,汽车消费放缓,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产品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二)汽车零部件行业区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

15、特征。由于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要面向整车市场,为达到同步开发、供货及时、节约成本、快速响应、配套服务等目的,汽车冲压零部件供应商通常围绕整车制造商所在区域选址布局,目前已形成与长三角、西南、珠三角、东北、中部和环渤海六大汽车产业群对应的零部件产业集群。(三)汽车零部件行业季节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季节性与下游汽车行业基本一致。整车制造企业除因春节放假和夏季高温检修会相应调整生产计划外,无明显的季节性特征,作为整车制造企业的零部件配套厂商按照下游需求在全年均衡安排生产和销售。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季节性特征并不明显。六、 影响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一)汽车零部件行业有利因素1、汽车零部件行业国家产业

16、政策扶持行业主营业务为汽车冲压零部件及相关模具的开发、生产与销售。汽车零部件行业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受汽车工业整体影响较大,汽车制造业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引领产业发展的风向标。近年来,我国政府先后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一系列产业政策,显示了国家鼓励和扶持汽车行业及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决心。在国家积极支持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推进节能减排基本国策的良好政策背景下,汽车冲压零部件行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2、汽车零部件行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长期市场潜力较大受益于制度红利和人口红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几十年保持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国内生产总值已由1978年的3,67870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1144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428%。最近几年,尽管经济增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