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25678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汽车脚垫产业发展分析报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对网联化和智能化方面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必须与智能网联高度融合,发展空间巨大,但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需要轻量化技术的应用,铝合金、镁合金、碳纤维、复合材料等轻量化技术可大幅度提升车辆的节能水平。目前,我国主流新能源汽车尚未规模化采用全新设计的一体化电动底盘技术,新能源汽车研发体系能力和产品技术创新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

2、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开展了一大批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协同攻关,并取得了预期成果。一、 汽车内饰件行业供需状况及变动原因需求方面,汽车内饰件广泛应用于下游众多车型,其市场规模和未来需求主要受下游汽车行业发展状况、消费趋势、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和发达国家汽车人均保有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还有较大市场潜力可供挖掘。同时,居民人均可分配收入与人均汽车保有量关联度较高。随着国家经济实现快速发展,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增加将推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

3、促进汽车市场的消费。2013年至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8,31080元增长至35,12800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848%。汽车消费需求增长将进一步带动汽车内饰件产品的需求,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供给方面,国内汽车内饰件行业主要参与者包括岱美股份等企业,但因汽车内饰件具有种类繁多、不同产品差异化大、除车灯和座椅外的产品单件价值量小等特点,汽车内饰件行业单一产品的市场竞争格局分散、集中度较低,存在中低端产品生产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等现象。高端汽车内饰件产品领域中,国内汽车内饰件企业平均技术水平与外资、合资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但部分细分高端产品市场竞争中,有较强产品研发实力的本土企业近

4、年发展迅速,产销规模与技术水平呈现不断提升的趋势。二、 汽车内饰件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一)汽车内饰件行业周期性汽车内饰件制造企业作为汽车行业的上游配套产品供应商,其市场需求与下游整车产销状况密切相关,而整车行业受国民经济的发展周期影响较大,对国家宏观经济发展、居民消费水平及国家产业政策变动等较为敏感,因此汽车内饰件行业的周期性与国民经济的周期性基本一致。(二)汽车内饰件行业区域性目前我国汽车产业已演变成长三角地区、环渤海地区、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南地区六大产业集群,为更好地与整车厂布局匹配,汽车内饰件制造企业主要也集中在以上区域,与我国整车产能分布相适应。(三)汽车内饰件

5、行业季节性汽车内饰件行业主要受到下游汽车行业的影响,与宏观经济、市场供求状况等关联度较高,并无明显季节性特征。三、 加强合作,发挥行业组织作用加强行业内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合作,加大行业间跨界融合力度,构建绿色智能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发挥行业组织熟悉行业、贴近企业的优势,为和行业提供双向服务。行业组织应密切跟踪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专题调查研究,围绕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标准研究、政策措施建议等交流协作,加强行业自律,抵制无序和恶性竞争。引导行业组织牵头组建汽车产业对外合作联盟,鼓励主导发起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性组织,全面提升海外发展服务能力。四、 新能

6、源汽车发展规模全球领先,但大规模推广仍受限近几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2012年到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从1万多辆发展到约70万辆,增长近60倍,占全球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的50%,保有量接近170万辆,占全球保有量一半。预计到2020年,保有量将达到500万辆。但由于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历程较短,与传统燃油汽车相比没有明显价格优势,使用便利性上存在短板,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推广仍然面临多方压力。五、 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反垄断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汽车零部件行业横向垄断活动,禁止零部件企业通过价格协商等方式组成同盟,利用自身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有利地位,通过协议

7、、决议或其他方式达到排除或限制竞争、牟取超额利润;落实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管理办法,为零部件企业提供权威、便利的信息来源;严格贯彻落实汽车销售管理办法,拓宽零部件企业供货范围,使原厂配件、质量相当配件、再制造件等顺畅流通,由汽车经销商或服务商在向用户销售或提供原厂配件以外的其他配件时予以提醒和说明;建立汽车零部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便于零部件和汽车生产企业对产品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及缺陷产品召回,杜绝零部件假冒伪劣事件发生。六、 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推广规模工作加大推广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新能源汽车。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按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评价,加强推动污染严重

8、城市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应用,支持中心城市特殊区域、机场港口等特定区域设定零排放区等举措。加快推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坚持新能源汽车普及到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等新增和更换车辆领域。通过新能源汽车油电差价推广基金等各种金融手段,通过使用中的能源差价,快速抵偿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购车价差;进一步推动新能源乘用车从一二线城市(区域)到三四线城市(区域)的更大范围市场化应用。创新新能源汽车商业模式。支持环卫车、物流车、出租车等运营车辆探索新型商业模式。支持政企联动的地方特色推广模式,打破部门间、政企间沟通壁垒和障碍,提高问题解决效率。七、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概况(一)我国

9、汽车行业近十年发展迅速,产销居世界首位汽车行业产业链较长、覆盖面广、上下游关联产业众多,其发展水平和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近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居民消费水平提高、产业政策扶持等,我国汽车行业整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带动了国民经济中众多相关行业的发展,目前已建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成为支撑和拉动中国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从汽车产销规模看,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生产国和汽车消费国。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10年至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持续保持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684%和693%。2018年和2019年,受车辆购置税优惠政策全面退出、中

10、美贸易摩擦及环保标准切换等因素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出现了负增长,但仍维持了较高基数,2019年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57210万辆和2,57690万辆。2020年,我国汽车市场受疫情影响,一季度销量跌幅较大,但在国家和地方的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汽车消费回暖下,汽车市场逐渐复苏,我国汽车全年产销量分别达到2,52250万辆和2,53110万辆,销量蝉联全球第一。2021年,我国结束了汽车产销量下降的局面,全年产销量分别达到2,60820万辆和2,62750万辆。2022年上半年,由于芯片短缺、动力电池材料价格上涨及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国内汽车整体产销量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1,21170万辆和1,2057

11、0万辆,但受益于一系列稳汽车增长、促汽车消费政策措施的出台,目前汽车行业总体恢复情况良好。(二)我国汽车行业乘用车占据汽车行业主导地位我国汽车可分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辆两种类型,其中乘用车的产销量在汽车总体产销量中占据主导地位。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2009-2021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汽车市场整体的蓬勃发展,国内乘用车整体需求增长较快,产销量由2009年的1,03838万辆和1,03313万辆提高至2021年的2,14080万辆和2,14820万辆,复合增长率达到621%和629%。2022年1-6月,在国内汽车总产销量同比略有下降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产销分别完成1,04340

12、万辆和1,03550万辆,同比分别增长600%和340%。国内乘用车在我国汽车总产销量中的份额由2009年的7529%和7572%增加至2022年1-6月的8611%和8588%,占比呈现上升趋势,是汽车行业的发展主力。分品牌大类看,合资品牌在我国乘用车市场仍处于优势地位,并长期引领中高端市场发展,同时,随着产品质量提高、技术吸收与转化、品牌效应增强,我国自主品牌也逐渐占据一席之地,但是市场份额仍然相对较低。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统计,2021年销售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车厂商以合资品牌为主,前十家乘用车企业合计销量达1,20286万辆,占比达5610%,其中合资厂商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一汽大众

13、市场份额占比相对较高,而多数自主品牌车企市场份额相对较低。2022年1-6月,我国自主品牌汽车在产业变革之际抓住发展机遇,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其中,比亚迪汽车销量及占比显著提高。分品牌档次看,豪华车销量持续高增长,市场份额占比提高,带领乘用车市场发展。豪华车品牌作为市场需求和销量较大的主流高端汽车品牌,具有广泛的市场认可度及强大的技术实力。近年来豪华车销量增速显著,根据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发布报告数据统计,2021年和2022年1-6月豪华车销量分别为26521万辆和12653万辆,在2015至2021年间增长了12395%,复合增速为1438%,且在2020年乘用车销量受疫情影响下滑的大背景下

14、,豪华车销量依然实现了正增长。此外,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居民收入水平提高,豪华车市场不断下沉等,豪华车市场份额也显著增长,由2015年的610%提高至2022年1-6月的1370%,成为未来重塑乘用车市场格局、引领乘用车市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三)市场竞争充分,我国汽车行业集中度较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生产企业众多,市场已形成充分竞争的格局,行业集中度较高。2019年至2021年,我国汽车销量排名前十位的汽车生产企业销售量占比合计为8995%、8946%和8611%,市场集中程度较高,其中,上汽集团、中国一汽、东风企业汽车销量稳居前三,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2022年1-6月,我国汽车销量排

15、名前十的企业集团销量合计为1,0343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比例为8580%,较上年同期增长030%。综上,虽然我国汽车产业相比发达国家的汽车产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快速成长的国内市场、相对低廉的生产要素成本,吸引了全球汽车产业资源向我国集聚,以奥迪、宝马、奔驰为代表的高端品牌纷纷在我国建立制造基地,我国整车产业的技术实力和制造能力得到较快提高。未来,随着我国产业政策的支持、居民消费需求升级及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我国汽车需求中长期仍将具有较大增长空间。八、 创新环境逐步向好,新的体制机制不断探索国家新能源汽车科技专项、创新工程等相关的国家创新项目撬动了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学研大规模协同攻关。从国家电动汽

16、车科技专项到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工程,再到目前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重点研发计划,我国总体上沿着新能源汽车三纵三横的研发体系,有效集聚了新能源汽车专业创新力量,促进了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发展,为新能源汽车大规模产业化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制造强国战略五大工程、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等政策在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工业强基、产业核心竞争力等领域为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带来新动能。行业围绕汽车技术链,配置创新链,联合建立了一批以需求导向、共同投入、成果共享的新机制为特色的创新联盟。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指导和行业组织的积极推动下,行业涌现了汽车轻量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电动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等一批旨在促进产业深度合作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这些创新平台,相关企业和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投入,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