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25555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研究加强学科体系建设。重视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学科,推动学科持续发展;加强信息、生物、纳米等新兴学科建设,鼓励开展跨学科研究,促进学科交叉与融合;重视产业升级与结构调整所需解决的核心科学问题,推进环境科学、海洋科学、材料科学、工程科学和临床医学等应用学科发展。各学科论文总量和论文被引用数进一步增长,部分学科学术影响力达到世界领先。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着眼长远和全局,统筹科研基地、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和科研条件保障能力建设,坚持优化布局、重点建设、分层管理、规范运行的原则,围绕国家战略和创新链布局需求对现有国家科研基地平台进行合理

2、归并,优化整合为战略综合类、技术创新类、科学研究类、基础支撑类等,进一步明确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战略综合类主要是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类包括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以及对现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优化整合后形成的科研基地。科学研究类主要是国家重点实验室。基础支撑类包括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科技资源服务平台等基础性、公益性基地和平台。一、 国家政策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属于资金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具有产品品种丰富、检测原理复杂等特点,因而技术含量、劳动力成本等是决定产品和品牌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气体监测设备行业

3、的发展,不仅代表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有利于改善员工工作环境,降低气体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国家政策大力支持气体监测设备行业发展。201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修订石油化工企业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设计规范扩大有毒气体的范围,增加对于气体检测仪器的设置要求,通过国家强制要求增加下游行业内企业对于气体监测设备的需求。2021年7月发布的关于加快培育发展制造业优质企业的指导意见,支持参与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技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依托优质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或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开展协同创新,加大基础零部

4、件、基础电子元器件、基础软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高端仪器设备、集成电路、网络安全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产品、装备攻关和示范应用。随着中国制造产业的发展、材料科学基础原理和工艺水平的迅速提升,中国气体监测设备行业企业的整体制造技术逐渐提升,部分优质企业产品水平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众多气体监测设备在质量、性能上并不比国外先进企业的同类产品差,全产业的率逐步提升。气体监测设备主要下游市场为化工、石油业、燃气、制药等工业行业和民用领域。近年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传统工业领域的产业升级,我国化工、石油领域逐步实现了去低端产能,提高产品质量和行业发展效率的高质量发展。因此,下游行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将会为气

5、体监测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在石油化工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半成品、中间体、各种溶剂、添加剂、催化剂、试剂等,绝大多数属于易燃可燃性物质,以及爆炸性物质,如原油、天然气、汽油、液态烃、乙烯、丙烯等。国内原油产量在2018年结束下降趋势并开始逐步攀升,2021年原油产量达到199亿吨,同比增长21%,庞大的原油产量必然带来对于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和安全预防需求。2020年重点化学品生产总体实现较快增长。全国乙烯产量2160万吨,比上年增长52%;纯苯产量1042万吨,增长86%;甲醇产量4984万吨,增长47%;涂料产量25491万吨,增长26%;化学试剂产量28242万吨,增长45%。化

6、学品产量的提升带来了生产过程中对于气体监测的庞大需求。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天然气发展报告(2021)数据显示,我国天然气产量连续四年增长超百亿立方米,新增储量再创新高,十三五时期累计建成长输管道46万千米,全国天然气管道总里程达到约11万千米。十三五时期,新增天然气发电装机4102万千瓦,2020年气电总规模达到9802万千瓦,与2015年相比增幅达719%。天然气属于易燃易爆气体,随着管道建设和发电装机量的不断增加,对于气体监测设备的需求也将持续增加。因此,化工、石油、天然气等下游行业的稳步高质量发展,带动了气体监测设备行业的发展。二、 打造高端引领的创新增长极遵循创新区域高度聚集规律,结合区

7、域创新发展需求,引导高端创新要素围绕区域生产力布局加速流动和聚集,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高新区为基础、区域创新中心和跨区域创新平台为龙头,推动优势区域打造具有重大引领作用和全球影响力的创新高地,形成区域创新发展梯次布局,带动区域创新水平整体提升。三、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强化创新的法治保障,积极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的法治环境;持续优化创新政策供给,构建普惠性创新政策体系,增强政策储备,加大重点政策落实力度;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营造崇尚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四、 发展清洁高效能源技术大力发展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技术,支撑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和温室气体减排,保障能源安全,推进能源革命。发展

8、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重点加强煤炭高效发电、煤炭清洁转化、燃煤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封存、余热余压深度回收利用、浅层低温地能开发利用、新型节能电机、城镇节能系统化集成、工业过程节能、能源梯级利用、互联网+节能、大型数据中心节能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发展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技术,重点加强高效低成本太阳能电池、光热发电、太阳能供热制冷、大型先进风电机组、海上风电建设与运维、生物质发电供气供热及液体燃料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发展智能电网技术,重点加强特高压输电、柔性输电、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与消纳、电网与用户互动、分布式能源以及能源互联网和大容量储能、能源微网等技术研发及应用。稳步发展核能与核安全技

9、术及其应用,重点是核电站安全运行、大型先进压水堆、超高温气冷堆、先进快堆、小型核反应堆和后处理等技术研发及应用。实施科技冬奥行动计划,为奥运专区及周边提供零碳/低碳、经济智慧的能源解决方案。五、 发展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技术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为目标,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超前部署农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以做大做强民族种业为重点,发展以动植物组学为基础的设计育种关键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开发耕地质量提升与土地综合整治技术,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以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支撑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重点发展农业生物制造、农业智能生产、智能

10、农机装备、设施农业等关键技术和产品;围绕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突破一批节水农业、循环农业、农业污染控制与修复、盐碱地改造、农林防灾减灾等关键技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力争到2020年,建立信息化主导、生物技术引领、智能化生产、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支撑农业走出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道路。六、 加强国家重大科技设施建设聚焦能源、生命、粒子物理和核物理、空间和天文、海洋、地球系统和环境等领域,以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支撑重大科技突破为目标,依托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布局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支持依托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开展科学前沿问题研

11、究。加强运行管理,推动大科学装置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与国家实验室等紧密结合,强化大科学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绩效评估,促进开放共享。围绕生态保障、现代农业、气候变化和灾害防治等国家需求,建设布局一批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完善国家野外观测站体系,推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多能化、标准化、规范化和网络化建设运行,促进联网观测和协同创新。七、 发展空天探测、开发和利用技术发展新一代空天系统技术和临近空间技术,提升卫星平台和载荷能力以及临近空间持久信息保障能力,强化空天技术对国防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全球战略力量部署的综合服务和支撑作用。增强空天综合信息应用水平与技术支撑能力,拓展我国地球信息产业链。加强

12、空间科学新技术新理论研究,开展空间探测活动。开展新机理新体制遥感载荷与平台、空间辐射基准与传递定标、超敏捷卫星与空天地智能组网、全球空间信息精准获取与定量化应用、高精度全物理场定位与智能导航、泛在精确导航与位置服务、量子导航、多源多尺度时空大数据分析与地球系统模拟、地理信息系统在线可视化服务、空间核动力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应用。全面提升航天运输系统技术能力,开展新概念运输系统技术研究。八、 发展引领产业变革的颠覆性技术加强产业变革趋势和重大技术的预警,加强对颠覆性技术替代传统产业拐点的预判,及时布局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发,在信息、制造、生物、新材料、能源等领域,特别是交叉融合的方向,加快部署

13、一批具有重大影响、能够改变或部分改变科技、经济、社会、生态格局的颠覆性技术研究,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赢得竞争优势。重点开发移动互联、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增材制造、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重视基因编辑、干细胞、合成生物、再生医学等技术对生命科学、生物育种、工业生物领域的深刻影响,开发氢能、燃料电池等新一代能源技术,发挥纳米技术、智能技术、石墨烯等对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九、 发展支撑商业模式创新的现代服务技术面向互联网+时代的平台经济、众包经济、创客经济、跨界经济、分享经济的发展需求,以新一代信息和网络技术为支撑,加强现代服务业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提高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水平。围绕生产性服务业共性需求,重点推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系统外包等发展,增强服务能力,提升服务效率,提高服务附加值。加强网络化、个性化、虚拟化条件下服务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加强文化产业关键技术研发。大力开展服务模式创新,重点发展数字文化、数字医疗与健康、数字生活、教育与培训等新兴服务业。围绕企业技术创新需求,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文化创意和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提升我国重点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