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255363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太网物理层芯片行业需求与投资规划报告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融入经济转型升级各环节,贯穿人才开发全过程,形成企业学校行业社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一、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1、集成电路行业良好的产业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14年6月出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强调,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瓶颈,推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

2、发展和加速国产化进程,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助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快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网络升级换代,奠定了以太网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以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以太网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

3、告(2019),中国在信息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在近5年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过G20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信息化在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设备普及率、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将推动以太网芯片行业的持续发展。2、集成电路行业贸易摩擦带来新机遇集成电路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如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其被运用在社会的百行百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只有做到芯片底层技术和底层架构的完全自主、安全、可控才能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独立。以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以太网芯片等为例,若传输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国芯片,国家传输网络将可能

4、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发生,集成电路技术成为贸易谈判中重要的筹码之一。目前,高端以太网芯片自给率非常低,以太网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目前主要被境外厂商所占据,我国绝大部分以太网芯片依然依靠进口。高端以太网芯片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境外不仅对中国本土的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较大的技术风险,也对中国的系统厂商形成了潜在的断供风险。国际贸易摩擦令境内市场对国产芯片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以太网芯片行业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3、集成电路国产化趋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基地,因此也成为了集成电路器件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其需求增速持续旺盛。

5、根据IBS统计,2018年中国消费了全球5327%的半导体元器件,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消费全球6285%的半导体元器件。电子终端设备对智能化、节能化、个性化等需求的不断提高加速了集成电路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求设计、制造和封测产业链更贴近终端市场。因此,市场需求带动全球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持续的产能转移带动了大陆半导体整体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SEMI的数据,20172020年,62座新晶圆厂将投入运营,其中26座在中国大陆,占比42%。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为集成电路国产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条件。对以太网芯片设计行业而言,中国大陆晶圆厂建厂潮,为其在降低成本、扩大产能、地

6、域便利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支持,对其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同时,大陆市场的旺盛需求和投资热潮也促进了我国芯片设计产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及配套产业的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环境的良性发展为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扩张和升级提供了机遇。(二)集成电路行业面临的挑战1、集成电路行业高端专业人才不足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是典型的技术密集行业,在电路设计、软件开发等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数量和专业水平均有很高要求。虽然经过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多年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从业人员逐步增多,但专业研发人才供不应求的情况依然普遍存在。另外,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和国际顶尖集成电路企业相比,高端、专业人才仍然十分紧缺。未来一段时间,人才匮乏仍

7、然是制约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之一。2、我国集成电路技术的国际竞争力有待提升国际市场上主流的集成电路大都经历了数十年以上的发展。国内同行业的厂商仍处于一个成长的阶段,与国外大厂依然存在技术差距,尤其是制造及封装测试环节所需的高端技术支持存在明显的短板,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行业中的部分高端市场仍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因此,产业链上下游的技术水平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的发展。集成电路设计行业门槛较高,行业内主要企业均为欧美厂商,并占据了行业主要的市场份额。与之相比,国内的芯片设计企业在经营规模、产品种类、工艺技术等方面的综合实力仍与境外芯片设计巨头存在较大差距。二、 强化企

8、业职工在岗教育培训落实企业职工培训制度,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确保教育培训经费60%以上用于一线职工。创新教育培训方式,鼓励企业向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购买培训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职工技能竞赛,对参加培训提升技能等级的职工予以奖励或补贴。支持企业一线骨干技术人员技能提升,加强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转岗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将不按规定提取使用教育培训经费并拒不改正的行为记入企业信用记录。三、 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一)强化行业协调指导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引导,通过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等方式,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

9、。(二)规范发展市场服务组织鼓励地方行业企业、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合作设立等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企业)。支持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紧密联结。(三)打造信息服务平台鼓励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设市场化、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依托平台汇聚区域和行业人才供需、校企合作、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各类供求信息,向各类主体提供精准化产教融合信息发布、检索、推荐和相关增值服务。(四)健全社会第三方评价积极支持社会第三方机构开展产教融合效能评价,健全统计评价体系。强化监

10、测评价结果运用,作为绩效考核、投入引导、试点开展、表彰激励的重要依据。(五)实施产教融合发展工程十三五期间,支持一批中高等职业学校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技术技能实训设施。开展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试点,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支持中西部普通本科高校面向产业需求,重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建设。支持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加强学科、人才、科研与产业互动,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六)落实财税用地等政策完善体现职业学校、应用型高校和行业特色类专业办学特点和成本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拨款机制。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科研人员依法取得的科技成果转化奖励收入不纳入绩效工资,不纳入单位工

11、资总额基数。各级财政、税务部门要把深化产教融合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推进降成本、补短板的重要举措,落实社会力量举办教育有关财税政策,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参与办学。企业投资合作建设职业学校、高等学校的建设用地,按科教用地管理,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可通过划拨方式供地,鼓励企业自愿以出让、租赁方式取得土地。(七)强化金融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按照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原则支持产教融合项目。利用中国政企合作投资基金和国际金融组织、外国贷款,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产教融合项目建设。遵循相关程序、规则和章程,推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丝路基金在业务领域内将一带一路职业教育项目纳入支持范围。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创

12、新服务模式,开发适合产教融合项目特点的多元化融资品种,做好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配套金融服务。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资本市场进行股权融资,发行标准化债权产品,加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投资。加快发展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鼓励保险公司对现代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保险专门确定费率。(八)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根据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支持若干有较强代表性、影响力和改革意愿的城市、行业、企业开展试点。在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鼓励第三方开展产教融合型城市和企业建设评价,完善支持激励政策。(九)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鼓励职业学校、高等学校引进人才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符合国情、国际开放的校企合作

13、培养人才和协同创新模式。探索构建应用技术教育创新国际合作网络,推动一批中外院校和企业结对联合培养国际化应用型人才。鼓励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参与配合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四、 以太网行业概况(一)以太网介绍以太网是Ethernet的英译名,是IEEE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制订的一种有线局域网通讯协议,应用于不同设备之间的通信传输。IEEE组织的IEEE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自1973年发明以来,已经历40多年的发展历程,因其同时具备技术成熟、高度标准化、带宽高以及低成本等诸多优势,已取代其他网络成为当今世界应用最普遍的局

14、域网技术,覆盖家庭网络以及用户终端、企业以及园区网、运营商网络、大型数据中心和服务提供商等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以太网生态系统,为万物互联提供了基础。(二)以太网传输介质及速率演进1、以太网传输介质以太网发展至今,按照传输介质可主要分为光纤和铜双绞线两类。光纤具有传导损耗低、传输距离远等特性,被广泛用于长距离有线数据传输,应用场景主要涵盖电信运营商和数据中心等,但由于光纤质地脆、机械强度差、弯曲半径大且光电转换器材成本较高,终端数据传输较难取代铜线。铜双绞线机械强度好、耐候性强、弯曲半径小,同时无需光电转换设备即可直接使用,因而成为数据传输最后一百米的最优解决方案。随着PoE供电技术的成熟,

15、铜双绞线在传输数据的同时还能为终端设备提供一定功率的电能。因此,铜双绞线是智能楼宇、终端设备、企业园区应用、工业控制以及新兴的车载以太网的主要选择。2、以太网传输速率以太网自1973年诞生后的前30年间接连发展出了10M、100M、1000M、10GE、40GE、100GE6种以太网速度标准,近几年为了适应应用的多样化需求,以太网速率打破了以10倍为来提升的惯例,开始出现25GE、5GE、25GE、50GE、200GE、400GE等6种新的以太网速率标准。以太网传输的两种介质光纤、铜双绞线,一般以10G作为分界,各自在不同的速率范围和应用领域发展。行业产品主要为基于铜线的以太网物理层芯片,部分

16、产品亦可同时支持铜线及光纤上的以太网传输。根据以太网联盟数据,目前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传输速率主要介于10Mbit/s至10Gbit/s之间,从诞生至今历经了十兆以太网、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的技术历程,考虑到目前下游应用的传输速率和万兆以太网成本因素,近年IEEE又推出了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25G/5G以太网标准。十兆以太网是最早期的以太网,其传输速率为10Mbit/s,也称为传统以太网,该速率已无法满足当今社会对网络传输的要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项网络技术的普及,百兆、千兆以太网相继诞生。综合考虑应用场景和成本因素,目前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主流技术是基于8023ab标准的千兆以太网,其可在超过100m的5类双绞线上传输1000Mbit/s的数据流,大多数企业在组建网络时将千兆以太网作为首选高速网络技术。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智能终端、物联网等新兴概念的涌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