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25521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太网物理层芯片产业发展工作指南鼓励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坚持准入条件透明化、审批范围最小化,细化标准、简化流程、优化服务,改进办学准入条件和审批环节。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等,支持企业参与公办职业学校办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推进职业学校股份制、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企业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办学并享有相应权利。鼓励地方行业企业、学校通过购买服务、合作设立等方式,积极培育市场导向、对接供需、精准服务、规范运作的产教融合服务组织(企业)。支持利用市场合作和产业分工,提供专业化服务,构建校企利益共同体,形成稳定互惠的合作机制,促进校企紧密联结。一、

2、统筹职业教育与区域发展布局按照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规划,优化职业教育布局,引导职业教育资源逐步向产业和人口集聚区集中。面向脱贫攻坚主战场,积极推进贫困地区学生到城市优质职业学校就学。加强东部对口西部、城市支援农村职业教育扶贫。支持中部打造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职业教育基地。支持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急需的职业教育。加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城市间协同合作,引导各地结合区域功能、产业特点探索差别化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二、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情况与未来发展趋势根据以太网联盟数据,基于铜介质的以太网技术从诞生至今历经了十兆以太网、百兆以太网、千兆以太网到万兆以太网的技术历程,目前规模应用的主流技

3、术是8023ab标准的千兆以太网。但随着无线网络应用设备的大量集中部署,以及实际接入速率已经可以达到13Gbps的IEEE80211ac无线终端的商用,千兆以太网传输将逐步向更高速率更迭。虽然升级到万兆以太网可以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及传输速率,但是万兆网络端口需要配套Cat6/6a或以上线缆,在网络布线上会存在诸多不便,为响应市场对高速网络数据传输的发展需求,2016年IEEE协会正式发布了包含了25G/5G的两种传输速率规格的IEEE8023bz标准。IEEE8023bz标准明确定义了25G/5G以太网介质的访问控制(MAC)参数、物理层规范和管理通过25G/5G以太网传输的网络对象等内容。基

4、于IEEE8023bz标准的25G/5G以太网技术具备多方面优势特点,是目前基于双绞线的以太网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目前汽车总线技术以CAN总线为主,LIN总线为辅,CAN总线具有多主仲裁的特点,但是它在每个时间窗口里只能一个节点赢得控制权发送信息,其他节点都要变为接收节点,因此CAN总线只能实现半双工通讯,最高传输速度1Mbps(40m)。随着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当代汽车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发展趋势,继续使用CAN总线连接不仅将造成汽车电子系统成本大增,更无法满足高性能处理器实时高速双向数据交互的需求。车载以太网使用单对非屏蔽电缆以及更小型紧凑的连接器,使用非屏蔽双绞线时可支持

5、15m的传输距离(对于屏蔽双绞线可支持40m),同时车载以太网可通过使用回声抵消在单线对上实现双向通信,满足智能化时代对高带宽的需求。车载以太网是在普通以太网的基础上,针对车内通信技术需求研发的一种用以太网连接车内电子单元的新型局域网技术。随着汽车智能化发展,车载以太网技术有望率先应用于智能驾驶及智能座舱,并在未来实现对整车现有车内通信技术的逐步替代,是近年以太网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车载以太网的物理层基于博通的BroadRReach技术并由OPEN联盟进行标准化。IEEE协会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以下车载以太网标准。标准的以太网具有开放性好、互操作性好的技术优势,但调度方式导致网络性能往往不能满

6、足确定性和实时性的要求。近年来,时间敏感网络(TSN)技术作为新一代以太网技术,因其符合标准的以太网架构,具有精准的流量调度能力,可以保证多种业务流量的共网高质量传输,兼具技术和成本优势,得以在音视频传输、工业、移动承载、车载网络等多个领域成为下一代网络承载技术的重要演进方向之一。时间敏感网络主要在时间同步、流量调度以及互操作三个方面对以太网技术协议进行了优化升级,包括利用gPTP技术提升时间同步机制的性能,利用时间分片、抢占、流过滤等技术扩展流量调度手段,以及利用路径控制、冗余设备以及YANG模型等技术增强网络的互操作功能。目前标准的制定主要集中在基于标准以太网的基础共性标准以及结合应用场景

7、的技术细化和升级两个方面。时间敏感网络旨在为以太网协议建立通用的时间敏感机制,以确保网络数据传输的时间确定性,同时利用数据整形,确保无论发生链路故障、电缆断裂以及其他错误,均能强制实现可靠的通讯,确保关键流量的复本在网络中能以不相交集的路径进行传送,只保留首先到达目的地的任何封包,从而实现无缝冗余,达到超高的可靠性。当前,世界各国正在经历着传统经济向数字经济的转型,数字经济的全面爆发使得网络传输芯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以太网通信已成为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性基础设施。2019年,工信部正式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运营商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大规模部署5G基站,并带

8、来了以智能手机为主的移动终端产品的更新。根据工信部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建设超70万个5G基站,5G终端连接数已超18亿。同时,2021年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和三大运营商2021年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宣布2021年我国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较2020年继续提速。5G商用正式启动,5G网络建设开始驶入快车道。随着5G网络的建设以及未来5G网络的全面普及,对于适用于5G承载网络的以太网芯片的市场需求也将快速提升。2019年,WIFI6无线局域网标准发布,带来路由器的更新需求。WIFI6是第六代无线接入技术,适用于个人室内无线终端上网,具有传输速率高、系统简单、成本低等优点,目

9、前WIFI6的单流带宽已经达到1201Mbps,最大带宽支持96Gbps,速度可以达到目前通用的Wi-Fi5的27倍,未来的应用领域广泛。IDC数据指出,WIFI6在2019年第三季度开始从一些主流厂商陆续登场,WIFI6路由器的产值预计将保持114%的复合增长率,并在2023年达到522亿美元。无线终端的速率提升除了要求无线接入点(AP)、接入控制器(AC)等无线设备支持更高的速率和性能,同时也要求以以太网为主干的骨干网络的汇聚和核心层设备提供充足的带宽资源。5G及WIFI6等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汇聚层设备必须提供高密度的高速接口,来汇集接入设备的流量,将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10、和更新。近年来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催生出大量物联网设备的网络接入需求,用户对企业、服务提供商和家庭网络的传输数据量呈几何倍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机器学习需要海量的数据资源素材作为基础,高清摄像头、语音采集等终端设备联网增多带来数据量不断上升,图像视频处理、模式识别和计算机视觉等领域的数据传输量巨大,均急需快速、高效、可靠、稳定的网络传输作为基础。根据IDC预测,全球AloT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约2,260亿美元上升至2022年的约4,820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达2865%;万物互联数据规模将从2019年的约136ZB上升至2025年的794ZB。以太网作为应用最广泛的局域网传输技术

11、,在传输可靠性、稳定性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可以为物联网设备、操作系统和软件应用运行提供基础网络层,故而以太网技术广泛应用于机器设备传输以及摄像头等终端采集设备传输中。随着物联网和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数据传输量不断攀升,其应用将在现有基础上不断扩展,同时也将推动以太网端口性能的持续提升。车载网络多年发展至今已形成以CAN总线为主流,多种总线技术并存的解决方案。但随着近年来汽车电子化浪潮的快速发展,汽车内部电子电气元器件的数量和复杂度大幅提升,单辆车ECU数量已逐渐从20-30个发展到100多个,部分车辆线束长度已高达25英里,E/E架构已经不能满足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发展需求,故而车载网络转向域控制和

12、集中控制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总线也需要往高带宽方向发展。目前博世、采埃孚等纷纷提出下一代网络架构,特斯拉在Model3和ModelY中已采用域控制结构。架构的改变和自动驾驶传感器带来的大量数据处理需求,都使得带宽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技术的关键。与传统的车载网络不同,车载以太网可以提供带宽密集型应用所需的更高数据传输能力,同时其技术优势可以很好地满足汽车高可靠性、低电磁辐射、低功耗、带宽分配、低延迟、轻量化等方面的要求,将成为下一代汽车网络的关键技术。三、 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态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一)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态势及面临的机遇1、集成电路行业良好的产业扶持政策为进一步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20

13、14年6月出台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强调,进一步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突破集成电路关键装备和材料瓶颈,推动产业整体提升,实现跨越式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集成电路行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推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和加速国产化进程,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充分显示出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决心。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有助于我国集成电路设计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和规模的快速发展。此外,我国政府鼓励和支持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并通过一系列产业政策推动互联网行业的有序发展,加快各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

14、快网络升级换代,奠定了以太网芯片市场的持续增长趋势。2020年以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为以太网芯片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评价报告(2019),中国在信息产业规模、信息化应用效益等方面获得显著进步,信息化发展指数排名在近5年快速提升,位列全球第25名,首次超过G20国家的平均水平。中国信息化在网络基础设施、终端设备普及率、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创新、信息化人力资源储备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将推动以太网芯片行业的持续发展。2、集成电路行业贸易摩擦带来新机

15、遇集成电路被喻为现代工业的粮食,是如今信息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其被运用在社会的百行百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的产业。只有做到芯片底层技术和底层架构的完全自主、安全、可控才能保证国家信息系统的安全独立。以数据传输所需要的以太网芯片等为例,若传输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国芯片,国家传输网络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近几年世界贸易摩擦不断发生,集成电路技术成为贸易谈判中重要的筹码之一。目前,高端以太网芯片自给率非常低,以太网芯片行业的头部企业目前主要被境外厂商所占据,我国绝大部分以太网芯片依然依靠进口。高端以太网芯片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受制于境外不仅对中国本土的集成电路产业形成了较大的技术风险,也对中国的系统厂商形

16、成了潜在的断供风险。国际贸易摩擦令境内市场对国产芯片的自主、安全、可控提出了迫切需求,为以太网芯片行业实现进口替代提供了良好的市场机遇。3、集成电路国产化趋势明显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大陆已是全球最大的电子设备生产基地,因此也成为了集成电路器件最大的消费市场,而且其需求增速持续旺盛。根据IBS统计,2018年中国消费了全球5327%的半导体元器件,预计到2027年中国将消费全球6285%的半导体元器件。电子终端设备对智能化、节能化、个性化等需求的不断提高加速了集成电路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要求设计、制造和封测产业链更贴近终端市场。因此,市场需求带动全球产能中心逐步向中国大陆转移,持续的产能转移带动了大陆半导体整体产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根据SEMI的数据,20172020年,62座新晶圆厂将投入运营,其中26座在中国大陆,占比42%。集成电路产业链向中国转移为集成电路国产化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基础条件。对以太网芯片设计行业而言,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