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255161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医药中间体行业全景调研与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推动化学原料药向环境承载能力强、生产配套条件好的园区集聚。引导中药、民族药企业种植(养殖)、加工一体化。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促进医药产业绿色改造升级和绿色安全发展。充分发挥区域要素资源优势,构建东中西部协调发展新格局。利用东部沿海地区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建设国际先进的研发中心和总部基地,发展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的生物药物、药物制剂和医疗器械,引导缺乏比较优势的产品有序转出。发挥中部地区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依托中心城市开展高端医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因地制宜发展医用耗材等劳动

2、密集型医疗器械产品。利用西部、东北地区药材资源和沿边区位优势,建设中药、民族药生产基地和面向周边国家的特色医药产品出口基地。一、 医药行业面临机遇和挑战(一)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1、全球人口数量增加,老龄化趋势明显,医药行业持续增长根据联合国发布的数据,2021年全球人口估计77亿人,预计全球人口将在2030年达到85亿,2050年达到97亿,2100年达到109亿,人口规模呈现持续扩张状态,药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同时,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自1990年以来65岁以上人口占比持续增加,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人口调查局2016年发布的报告预测,2050年全球65岁以上人口占比将上

3、升至近16%,总人数达到近16亿人。由于老龄化人口的免疫和代谢系统功能减退,对药物的依赖和消费通常会更高,全球不断加剧的老龄化人口结构将推动药品市场需求增长,从而带动原料药市场持续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1年最新数据,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为20,056万人,占全国人口的142%。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稳步上升是带动医药行业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100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36%,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实际增长126%。人均医疗保健消费支出2,115元,比上年增长148%,占人均消费支出的比重为88%。随着城乡居民购

4、买力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及需求层次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对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关注,在医疗管理、健康等方面的消费支出逐步增加,慢性病等需要长期用药的疾病市场规模随之增长。2、仿制药行业快速发展,原研专利集中到期由于仿制药的药效与原研药相近,且价格低廉,故在第三世界国家普及率较高,发达国家也通过各种形式扶持仿制药产业,以提高药品的可及性并降低公众医疗和社保体系的支出。2020至2024年全球合计将有近1,600亿美元专利药到期,其中2022至2023年最为集中,专利到期药品合计销售额近1,000亿美元。大批专利药到期为仿制药市场持续增长提供了动力,从而带动相关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的市场需求,并对原

5、料药企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全球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转移的机遇受全球医药市场快速发展的推动,在药品价格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出于成本控制的考虑,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有向具有成本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而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由于具有较好原料药和中间体的技术基础,成为承接全球原料药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截至目前,成本优势仍是我国原料药行业得以迅速发展并占领全球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中国原料药和中间体生产的成本优势具有整体性特征,这种优势一方面体现在原辅料、劳动力、制造设备、土地购置和厂房建造等硬性生产要素的较低投入上,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原辅料产业链完成齐备,国外厂商若

6、将原料药及高级中间体需求移出国内,将可能面临供应不稳定及价格上涨的困境。国内企业的以上成本优势,与国内基础化工产业的相对成熟、劳动力供应的相对丰富以及常规制药设备的配套齐全等因素一起,构成了我国原料药和中间体产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自2009年新医改政策提出以来,我国医药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集中采购、关联审批、一致性评价等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发布,大大缩短了药品流通环节,切实有效地降低了价格,化解了看病难、看病贵的顽疾,下游医药市场需求十分活跃。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医改的关键期,国家对于医改的持续深化将继续带动医药制造行业的发展,促进医药企业加强研发创新能力,使医药企业回归注重研发和质

7、量的本源上来。(二)医药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1、医药行业新药研发难度大,技术创新成本高新药研发对制药企业的运营情况、资金规模和研发能力均有极高的要求。新药开发时间周期长,不仅要投入大量资金,还需要稳定的研发团队,且研发失败的风险较大。受自身资金短缺和技术实力不足的局限,我国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普遍偏低。由于新药开发难度高风险大,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国内很多制药企业不愿开展新药的开发和制药工艺的研究,现有产品技术含量低,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只能获得远低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利润率,从而影响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的进程。2、医药行业环保要求越来越严格环保设施是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8、无论是法律法规要求,还是下游客户的现场审查,都对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企业的环境保护和三废处理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这将大幅提高原料药及中间体行业的进入门槛,迫使一些中小企业退出市场。长期来看,这将提升企业增加环保投资的积极性,促进产业整合升级,改善生态环境,但在短期内也会给企业带来一定程度的成本压力。二、 医药行业技术水平和特点高级医药中间体及原料药的生产具有合成路线长、合成技术复杂、工艺控制要求高等技术特点,医药生产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量,研发和审批周期较长,对生产设备和工艺流程要求较高。此外,医药产品关系着国民身体健康,国家对医药行业的准入和监管制度十分严格。虽然我国多数原料药及中间体尤其是大宗

9、产品的生产工艺水平已经接近世界领先水平,在全球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在高附加值产品如高端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等产品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欧美等医药原料药制备强国主要依据自身掌握较为先进的化学合成工艺以及具有的专利和技术优势赚取产品的高附加值,而我国则更多地凭借在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上的优势进行大宗品种的生产。我国的企业亟需通过加强研发提高自身技术工艺水平,突破现状,进入更高利润水平的高端特色原料药、专利原料药市场等领域。三、 支持创新产品推广研究制定创新和优秀药品、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加大对创新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强临床医生与人民群众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医药产品的认同度。通过首

10、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保险补偿试点工作,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端医疗装备应用推广,继续推动实施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应用示范工程(包括十百千万工程等),在部分省市开展大型医疗设备配置试点。进一步加大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推广力度,在不同层次的医疗机构开展试点示范应用。鼓励医药企业与大型医院合作建设创新药品、医疗器械示范应用基地、培训中心,形成示范应用临床评价技术创新辐射推广的良性循环。四、 深化对外合作,拓展国际发展空间(一)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加快开发国际新兴医药市场,调整产品出口结构。发挥化学原料药国际竞争优势,推动维生素、青霉素、红霉素、头孢菌素等优势品种深加工产品出口,大力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加快首仿药、重组

11、蛋白药物、抗体药物、疫苗等制剂产品出口,提高原料药、制剂组合出口能力,培育中国医药知名品牌。建立并完善境外销售和服务体系,推动PETCT、X射线机、心电图机、B超等医疗器械出口,逐步提高出口附加值。加强中医药对外文化交流,提高国际社会认知度,增强中药国际标准制定话语权,推动天然药物、中成药等产品出口。(二)推动国际注册认证引进和培养熟悉境外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的国际医药注册人才,提高国际注册能力。系统开展国际市场产品注册,推动已获得专利保护的国产原研药国际临床研究和注册,加快品牌仿制药物国际注册认证。积极开展与医疗器械相关的计量国际比对。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工艺路线、质量检测和分析方法,健全环境、

12、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体系,建立并实施原料和辅料备案管理制度。加快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等生产质量体系国际认证,推动企业建设符合国际质量规范的生产线,提高国际化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加快检测认证国际化进程。鼓励企业申请国外专利,形成有效的海外专利布局。(三)加快国际合作步伐贯彻落实,着眼全球配置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采用多种合作形式,推动医药优势企业开展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创业投资,建立海外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销售网络和服务体系,获取新产品、关键技术、生产许可和销售渠道,加快融入国际市场,创建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公共卫生领域合作,不断拓展和巩固国际市场。

13、完善投资环境,加强配套体系建设,加大引进来力度,鼓励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的企业承接生物医药外包业务。推动跨国公司在华建设高水平的医药研发中心、生产中心、采购中心,加快产业合作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营销、品牌培育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提高国际合作水平。五、 医药行业细分概况(一)抗过敏类药物市场概况在全球范围内,过敏已经成为常见的六大疾病之一,过敏性疾病是全球最主要的慢性病之一,超过20%的人群都受到困扰,抗过敏药物市场潜力巨大。根据作用机制的不同来划分,抗过敏药物可以分为抗组胺药物、白三烯受体拮抗剂、介质阻释剂、抑制抗体反应药、鼻用激素等。行业抗过敏类药物主要品种为普仑司特,是一种抗白三烯

14、受体拮抗剂,通过与白三烯受体选择性结合而拮抗其作用,普仑司特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哮喘及过敏性鼻炎,特点是毒性低、副作用很少且轻微。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据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估计,全球约有3亿人受到哮喘病的困扰;据WHO预测,至2025年哮喘患者将增至4亿人,庞大的用药人群及慢性迁延性的特点使得哮喘用药市场潜力巨大。根据医药魔方统计结果显示,2018和2019年全球哮喘/COPD(慢性阻塞性肺病,症状和临床用药方面与哮喘有较多相似之处)药物领域产品销售总收入约分别为217亿美元、228亿美元,呈稳步增长趋势。目前全球约有近5亿人口患有过敏性鼻炎,2019年全球过敏性鼻炎治疗市场约为126亿

15、美元,预计未来将以2-3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到202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目前全球过敏性鼻炎市场主要以对症治疗药物为主。我国抗过敏药物市场规模也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从2013年的140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255亿元,复合增速达到105%。(二)抗血栓类药物市场概况抗血栓药是用于血栓预防及血栓栓塞性疾病治疗的药品,可起到减少血栓在动脉、静脉中形成,或促进已形成血栓的溶解的作用。根据作用对象及使用方式的不同,抗血栓药可分为抗凝血药、抗血小板药、溶栓药三个类别。盐酸沙格雷酯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拮抗剂,临床主要用于改善伴有溃疡疼痛及冷感的慢性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缺血症。盐酸沙格雷酯不仅能选择性抑制血小板

16、凝集,同时又可以扩张血管,因此可以应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临床治疗。在我国市场,抗血栓药市场规模保持稳步快速增长的趋势。沙利文数据显示,2014-2018年,中国抗血栓药行业市场规模由12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0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120%。2019-2023年,抗凝血药的销量增长仍将成为驱动行业市场规模扩张的首要原因,抗血小板药及溶栓药市场规模也将获得快速成长。2023年,抗血栓药行业市场规模预计为375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131%。(三)抗氧化类产品市场概况白藜芦醇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主要来源于花生、葡萄、虎杖、桑葚等植物,可通过与人体内雌性激素受体的结合调节血液中胆固醇水平,抑制血小板形成血块粘附于血管壁,从而抑制和减轻心血管病的发生和发展,减少人体患心血管病的风险,同时白藜芦醇还具有抗菌、抗氧化、免疫调节、抗喘等一些其他生物活性。自然界生物中的白藜芦醇含量不高,可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