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25495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C增值分销业务产业发展建议鼓励企业设立创新投资基金,引导地方产业投资基金和社会资本,支持大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创新创意孵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新兴产业培育。建立有利于国有企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激发企业活力、积极开展双创的机制,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创新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探索引入有限合伙制,完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经营业绩考核机制,研究建立企业创新能力评价制度,建立促进创新成果转让的收益分配、工资奖励等制度,对企业重要技术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实施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利用财政现有资金渠道,鼓励地方设立融合发展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入力度,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实施设备智

2、能化改造、双创平台建设运营和应用试点示范项目提供支持。充分发挥现有相关专项资金、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支持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和制造业双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相关工作或工程中涉及技术研发、确需财政支持的,通过优化整合后的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统筹予以支持。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鼓励采购云计算等专业化第三方服务,支持中小微企业提升信息化能力。一、 健全融合发展人才培养体系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激励创新的股权、期权等风险共担和收益分享机制,吸引具备创新能力的跨界人才,营造有利于融合发展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支持高校设置互联网+等相关专业,推进高等院校专业学位建设,加强

3、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培养。在重点院校、大型企业和产业园区建设一批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专业人才培训基地,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结合国家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等,加强融合发展职业人才和高端人才培养。在大中型企业推广首席信息官制度,壮大互联网应用人才队伍。二、 培育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模式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支持企业利用互联网采集并对接用户个性化需求,开展基于个性化产品的研发、生产、服

4、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推动企业运用互联网开展在线增值服务,鼓励发展面向智能产品和智能装备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拓展产品价值空间,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积极培育工业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支持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建立行业在线采购、销售、服务平台,推动建设一批第三方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三、 支持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跨界融合鼓励制造企业与互联网企业合资合作培育新的经营主体,建立适应融合发展的技术体系、标准规范、商业模式和竞争规则,形成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融合发展格局。推动中小企业制造资源与互联网平台全面对接,实现制造能力的在线发布、协同和交易,积极发展面向制造环节的分享经济,

5、打破企业界限,共享技术、设备和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快速响应和柔性高效的供给能力。支持制造企业与电子商务企业开展战略投资、品牌培育、网上销售、物流配送等领域合作,整合线上线下交易资源,拓展销售渠道,打造制造、营销、物流等高效协同的生产流通一体化新生态。四、 提升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实施融合发展系统解决方案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工业产品互联互通的标识解析、数据交换、通信协议等技术攻关和标准研制,面向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组织开展行业系统解决方案应用试点示范,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系统解决方案业务

6、剥离重组,推动系统解决方案服务专业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充分发挥系统解决方案促进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粘合剂作用。五、 主要目标到2018年底,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相比2015年底,工业云企业用户翻一番,新产品研发周期缩短12%,库存周转率提高25%,能源利用率提高5%。制造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形成一批示范引领效应较强的制造新模式,初步形成跨界融合的制造业新生态,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成为巩固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的核心驱动力。到2025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

7、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六、 信息技术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IC增值分销业务所属IC分销行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一是主要为客户提供供应链服务从而实现IC产品的销售,二是主要为客户提供技术支持服务并辅以供应链服务从而实现IC产品销售。物联网模块及系统解决方案业务所属物联网行业不存在特有经营模式。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IC产品销售的IC分销商为下游电子产品制造商提供IC应用解决方案和现场技术支持等多层面技术支持服务,从而使IC产品能被设计应用到客户产品中进而实现IC产品的销售。这种以技术支持服务带动产品销售的经营模式是IC分销等少数分销行业特有的经营

8、模式,区别于绝大部分其他分销行业。七、 信息技术下游行业市场情况(一)智能仪表行业市场情况智能仪表指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用到的水表、电表、气表,是智慧城市建设中实现智慧水务、智慧电网、智慧供热的重要终端设备。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推进了三个批次、共计277个智慧城市试点工作,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其中,智能水表作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智慧水务建设的关键一环,将迎来巨大市场需求空间。据智研咨询2020-2026年中国智能水表产业运营现状及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数据,2019年中国智能水表产量3,140万台,同比增长154%。预计将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到2022年产量突破4,100万台。目前,智能水表的渗透

9、率尚处于较低水平,市场存在巨大的替换需求,使用NB-IoT技术的无线远传智能水表,能够有效解决手抄表入户难、人为误差率高、效率低的问题。目前,运营商和水务已积极开展NB-IoT智能水表的采购招标。智慧供热行业主要采用自动控制、气候补偿、视频监控、自动记录、远距离采集等技术,实现对热源、换热站、供热系统、末端用户的智能化、信息化、可视化调控,实现集中监控、气候补偿、按需供热、能耗诊断分析和精细化自动调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2年5月发布的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显示,北方采暖地区城镇既有居住建筑有大约20亿平方米值得节能改造。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16年8月发布的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

10、要汇总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全国累计完成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面积99亿平方米。而2017年1月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明确要求到2020年前基本完成北方采暖地区有改造价值城镇居住建筑的节能改造,巨大的既有居住建筑供热节能改造需求直接推动智能热传感器等核心器件需求量同步增长。国家政策的相继颁布为不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智能热量表作为供热计量收费仪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将因国内供热计量改革工作的持续深化而得到快速发展。智能电表主要应用于我国智能电网建设中,根据国家电网泛在电力物联网建设大纲,国家电网将紧抓技术攻坚到2024年建成泛在电力物联网。预计到2025年接入终端设

11、备将超过10亿只,到2030年将超过20亿只。我国智能电表仍处高速发展期,智能电表无线通信模组作为智能电表的核心部件,需求有望不断提升。(二)智能安防行业市场情况伴随高清视频、AI、云计算、5G等技术发展,安防系统正在经历由传统被动防御升级为主动判断及预警的智能防御。IoT+AI技术将大幅提升安防效率。此外,技术驱动下,行业的边界正在拓宽,未来IoT+AI+视频监控将进逐步下沉至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环境监测等下游新兴应用,市场空间将进一步提升。安防产业领域庞大。市场体量巨大且细分行业众多,2019年全球安防产业总产值达到3,600亿美元,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2023年智能安防行业规模将达450亿

12、美元。我国安防行业市场同样保持稳定增长,2019年增长185%至8,260亿元,其中智能安防在行业中占比逐渐扩大,2018年安防通信模块出货量达到70万台,ABIResearch预测2023年将达到338万台,2018-2023合增长率达到37%。智能化转型升级带动模组需求。5G+AI+4K已成为发展趋势,政策层面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在安防监控领域将加快超高清监控摄像机等的研发量产。随着人脸识别、行为识别、目标分类的人工智能算法的推广和5G发展,智能安防行业将会持续受益,从而进一步推动通信模组需求的高速增长。(三)光伏新能源行业市场情况新能源转型大势所趋,中国及全球市场迎来快速发展的契

13、机。随着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等目标与规划带来的各项利好光伏发电政策的颁布与实施,预计未来光伏装机需求保持高速增长。根据CPIA预计,2025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量为90-110GW,乐观情况下年复合增长率达18%;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330GW,年复合增长率达20%。从全球角度去看,中国、欧洲、美国是光伏发展的主要市场,决定了全球的光伏装机需求。未来几年,美国市场有望受益于ITC政策延期,在未来2-3年实现装机需求的大幅增长,长期来看,为满足2030、2050年的排放目标,根据SEIA估计,2030年美国光伏年新增装机量有望达到125GW。欧洲市场一方面受益于越来越严苛的环境目标,同时也

14、受益于传统能源价格提升带动PPA价格上行,光伏装机需求快速增长。未来光伏新能源行业下游市场空间巨大。(四)消费电子行业市场情况以智能手机和智能穿戴设备为代表的消费电子是行业下游重要应用领域,其需求规模不断扩大。手机是消费电子市场的主要驱动力量。受益于通信技术和手机零部件的不断升级带来的历次换机潮,近年来全球手机规模维持着稳中有升的趋势,根据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全球智能手机的出货量有望达到1626亿台。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前景广阔,5G通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智能可穿戴市场的发展,未来随着5G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可穿戴设备种类将进一步增加,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将得以快速发

15、展。根据IDC预测,2024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可达632亿台。(五)智能家居行业市场情况智能家居是指以家庭住宅为平台,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将与家居有关的设施设备进行集成,并实现远程控制设备、设备间互联互通、设备自我学习等功能,从而创造出智能、便捷、安全的住宅设施和家庭日常事务的管理系统。智能家居的主要应用涵盖照明、智能控制、温湿度监测等方面,由于应用场景广泛且易于感知,智能家居行业近年来在家庭中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带动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快速成长。Statista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场规模为57458亿美元,预计到2023年将增长至1,41220亿美元。中国市场智能家居

16、渗透仍有较大潜力,2020年渗透率仅为126%,处于早期采用阶段。随着渗透加速,预计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可达13%,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335亿美元。(六)工业控制行业市场情况工控行业的发展是我国制造业向中高端转型的关键,工业控制是先进制造的核心驱动,十四五远景规划工控行业空间。一方面,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支持和鼓励先进制造业发展,为工业控制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递减,人力成本逐渐上升,制造企业加快推进自动化进程,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是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求。作为智能制造装备业重要组成部分,工业控制行业的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随着制造业的不断升级,工业的生产制造、物流等流程改造对具有较高效能的工业控制设备需求不断增大。根据未来智库的数据,我国2020年包含产品及服务市场的工控市场规模达到1,894亿元,同比增长15%,预计到2022年底,市场规模将达到2,085亿元。(七)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