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254954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5G相控阵天线罩产业调研分析深入推进网络综合治理,及时有效应对网络诈骗等新问题,纵深推进防范打击通讯信息诈骗工作,有效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加强监督检查,加大对电信和互联网企业服务和收费违规行为的处置和曝光力度,督促企业加强自律,解决好社会关注和用户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以满足人民群众期待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快提升产业供给能力,推动信息消费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有效匹配、消费升级与有效投资良性互动。一、 提升信息技术服务研发应用水平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支持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综合研发应用,加速提高居民生活信息消费便利化水平。组织开展区块链等新型技术应用试点。发布信息技术

2、服务标准(ITSS)体系50版,持续开展贯标活动,支持企业以标准为引领加快提升综合集成服务能力,到2020年贯标企业超过2000家。二、 通信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通信设备行业整体规模:具有周期性,由运营商的投资规模决定1、通信设备零部件业的整体市场规模由下游运营商投资规模决定的原因通信设备零部件业属于下游驱动的行业,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所面对的市场份额即是下游通信设备厂商的总体采购总额,而通信设备厂商的采购总额受到再下游通信服务运营商投资规模的重大影响,因此运营商的投资规模基本上决定了通信设备零部件业的市场规模。当新的通信技术出现后,为保持竞争力,通信服务运营商会结合自身情

3、况购买设备以更新无线通信网络,在网络更新建设大体完成后适当减少投资回收资金,因此通信服务运营商的投资规模总体上具有波动性。由于主要国家和地区的4G网络部署高峰已过而5G尚未提上日程,全球运营商投资规模自2015年到达投资高峰后转入相对低谷期。2、通信设备行业收入受到运营商投资规模的明显影响受到运营商投资规模下降的影响,2016年-2018年通信行业厂商的业绩收入明显下降。根据GSMA的预测,运营商投资规模将逐年上升,在2023-2024年间到达5G周期的波峰。中国、美国、欧洲、除中国以外其他亚洲地区是主要市场根据GSMA的数据,未来主要的5G投资将主要在中国、除中国以外的其他亚洲地区、美国和欧

4、洲。3、建设规模对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的影响:有利于当地厂商虽然通信设备是行业分工比较细化的厂商,主要厂商的供应链都较为全球化,但考虑到运输成本、产业链集群和目前的贸易保护趋势,未来的5G建设将主要有利于中、美、欧和亚洲其他地区的厂商。(二)通信设备行业建设策略:频谱策略、组网策略存在差异根据目前的5G标准发展现状,5G主要可分为低频(1Ghz)、中频(1-6Ghz)和高频(6Ghz)三个频段。从各国的5G发展计划和频谱划拨、频谱拍卖情况来看,主要5G发展地区的频谱策略有所差异。从频谱的情况看,目前日本、韩国的5G频谱工作推进较快,美国在中频频谱分配工作进展落后,中国主要集中精力在中频,而欧洲的

5、频谱工作进展缓慢。5G的组网策略大致分为SA(Standalone)和NSA(Non-Standalone),前者是指完全建设一张崭新的5G网络,用更高的成本获取更好的性能;后者是指利用4G网络的核心网和接入网(基站设备),建立4G/5G混合的网络,可以部分实现5G网络的一些性能(主要是相比4G更快的网速和网络容量)。相比SA,NSA是一种过渡性的方案,属于渐进迁移的策略。从目前的建设情况看,中国是唯一正在主力推进SA方案的国家。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5G建设策略对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产品路线的选择和业绩实现的时间两个方面。在产品路线的选择方面,由于高频5G和中、低频5G在基站设备

6、零部件方面有较大的差异,着力于高频5G发展的厂商在产品路线的选择方面与其他厂商有一些差异。高频5G网络的覆盖能力较差,但可用的带宽较大,能够更快速地传输大量的数据,主要针对的是5G三大场景中的eMBB场景。为实现高速的数据传输、处理,高频5G基站设备内部的电子元器件,如芯片、内存的性能的要求更高,因此发热量更大,需要更高效率的导热。针对以上需求,相关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就需要调整产品路线,更早地着力于相关材料、产品的研发。另外,由于无线电波的特性,高频基站设备的天线罩与低频设备的要求有非常大的差异,相关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也需要更早地确定天线罩产品的材料、工艺路线。在业绩实现的时间方面,SA和NS

7、A的组网策略对于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的业绩有不同的影响。由于SA的组网策略更早地大力建设核心网和承载网,相关的通信设备零部件厂商,如交换机芯片厂商(核心网)、光纤厂商(承载网)将更早的收益于5G网络的建设,而市场份额主要在NSA组网策略地区的厂商的业绩实现将更为平缓。(三)通信设备行业细分市场规模:随整体规模变动回升,投资结构变化利好所处细分市场通信服务运营商对主设备商、天线设备厂商等行业下游厂商的通信设备产品(以下简称运营商对下游客户产品)的采购规模;运营商对下游客户产品中,行业产品线所对应零部件的价值量。由于5G网络技术、相关产品形态、网络结构和市场需求等方面的变化,通信服务运营商对下游客户

8、产品的采购规模将明显提升,具体原因:根据技术特性和市场需求估计,基站建设数量将走出波谷、明显提升基站大体上可分为宏基站和微基站,前者主要用于网络的覆盖,后者主要用于流量热点区域(如演唱会这样的用户密集场景)的容量扩充和信号死角区域(如外部信号难以覆盖到的建筑内部)的信号增强补漏。由于无线电波的物理特性,波长越长的无线电波其传播能力相对越弱。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绝大部分的5G网络(中低频部分)承载频段在33Ghz-38Ghz之间,高于4G网络的普遍频段范围(07Ghz-27Ghz),因此5G网络要达到与4G网络相同的覆盖范围,需要建设更多的基站。鉴于以上情况,预计5G宏基站的建设数量将明显超过4

9、G基站。以中国为例,根据工信部的频谱规划,中国移动的5G频段在2,515MHz-2,675MHz和4,800MHz-4,900MHz,中国电信的5G频段在3,400MHz3,500MHz,中国联通的5G频段在3,500MHz-3,600MHz。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中国的5G宏基站建设数量预计是4G宏基站建设数量的14倍,在2022年达到建设高峰。基站设备性能要求提高,使单位基站产品的价格有明显提升。为实现标准化组织定义的5G网络性能,5G通信基站与以往的基站设备相比有很大的变化,集成程度明显增加,产品价格明显提升,增加了零部件的价值量。通信服务运营商对下游客户产品的采购规模将明显提升。三、 通

10、信设备行业的技术发展情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一)通信设备技术的整体发展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1、通信设备行业1G时代:各国各自研制自己的移动通信系统1973年,摩托罗拉研发出了世界第一台手机;1976年,ITU批准了800/900MHz频段用于移动电话的频率分配方案。1978年底,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发成功了世界第一套移动通信系统AMPS(AdvancedMobilePhoneSystem)并于1983年开始正式商业运行,开启了1G时代;随着AMPS的面世,欧洲各国也纷纷建立齐了自己的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包括北欧的NMT(NordicMobileTelephone)、前联邦德国的C-Netz和英国的TA

11、CS(TotalAccessCommunicationsSystem)等。作为最早面世的移动通信系统,AMPS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在超过70个国家运行,是1G时代最广泛使用的通信技术标准。2、通信设备行业2G时代:欧洲各国开始联合,欧洲VS高通的通信标准格局形成1982年,为研发、设计一个可以泛欧洲使用的移动通信系统,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设立了GSM(法语GroupeSpcialMobile,移动通信专家组,其标准化的职能后转移)。1986年,为与美国在通信领域竞争,建立一个更先进、更广泛使用的泛欧通信技术标准,欧洲委员会(EuropeanCommission)于1986年开始对美国通信行业的情况

12、进行了考察,并于1987年第一次公布了设立一个通信技术标准协会的设想。1987年,德国、比利时、丹麦、西班牙、芬兰、法国、爱尔兰、意大利、挪威、荷兰、葡萄牙、英国、瑞典共同签署了一份备忘录,同意在1991年前建立一个泛欧洲的、基于数字信号的通信系统,并委托GSM承担该任务。1988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设立了ETSI(EuropeanTelecommunicationsStandardsInstitute,欧洲电信标准协会)。1989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将GSM的职能转移给了ETSI,同年,新一代的泛欧洲通信系统标准被确定,即GSM(GlobalSystemforMobilecommunic

13、ations)标准,欧洲的通信技术标准得到了统一。在欧洲大力发展GSM标准的同时,美国的高通也在布局新一代的通信技术,与基于TDMA(时分多址)技术的GSM标准不同,高通采用CDMA(码分多址)技术建立了自己的通信技术标准IS-95,并于1993年被美国电信行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Association)确立为2G标准,相关网络系统后续在中国香港、韩国等多个地区部署,在全球形成欧洲的GSM和高通的CDMA两大2G标准竞争的格局。3、通信设备行业3G时代:更多国家、组织积极参与通信技术标准的设立1985年,联合国下属的ITU(InternationalTel

14、ecommunicationUnion,国际电信联盟)提出建立新的通信技术规范,即FPLMTS(FuturePublicLand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未来公共陆地移动通信系统)。由于GSM等2G网络的部署,ITU的该计划暂时搁置(FPLMTS后被改名为IMT-2000)。1987年,一项旨在研究一种在革命性的通信系统的研究在英国剑桥开展,研究员们将这项技术称作UMTS(UniversalMobileTelecommunicationsSystem),该研究得到了欧洲委员会和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的资助。上世纪9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SDO(Standards

15、DevelopingOrganization,标准化组织)和通信厂商意识到全球通行的通信技术标准的意义,包括ESTI、日本的ARIB等标准化组织以及爱立信、诺基亚、三星都开始进行研究。为了能够采用单一标准,ITU要求每个地区的SDO和厂商提交能够满足IMT-2000性能要求的无线电传输技术的提案。1992年,UMTS的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参与UMTS研究的各方对UMTS的无线电传输部分选择ATDMA技术还是WCDMA技术存在争议。1996年,在欧洲委员会的促进下,爱立信、诺基亚等厂商,法国电信、Orange等运营商以及标准化组织ETSI共同建立了UMTS论坛,以推动UMTS的产业化发展。其

16、后,日本加入了欧洲阵营,UMTS确定以WCDMA技术作为无线电传输部分的技术。1996年-1998年间,各大SDO和相关厂商提交了17个提案,包括欧洲和日本SDO联合主张的WCDMA(UMTS),高通和三星为主的厂商联合主张CDMA2000和中国主张的TD-SCDMA。1998年,为支持UMTS成为世界标准,以ESTI为核心的组织、厂商建立了3GPP(3rdGenerationPartnershipProject,第三代合作计划);同年,支持CDMA2000的以高通为核心的厂商、组织建立了3GPP2、3GPP和3GPP2都宣称为ITU的IMT-2000项目服务。1999年,为推动TD-SCDMA的普及,中国的标准化组织CCSA同时加入了3GPP和3GPP2。中国主张的TD-SCDMA后来成为UMTS的一部分,与WCDMA作为UMTS的两个不同版本。2000年,经ITU确认(ITU-RM1457Recommendation),W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