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通用9篇)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第1篇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成了灰烬”,首尾呼应,作者的痛惜、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一扬一抑,一美一毁,爱恨交织,因而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是教学的重点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文章的题目为《圆明园的毁灭》,而大量篇幅却是描绘昔日的辉煌,要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是教学的又一难点。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重点指导书写“瑰剔烬销”;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感受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圆明园的辉煌已成为历史的记载,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过程: 新课教学之前布置学生预习作业: 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圈出本课生字新词标上自然段序号,在课后生字表上给生字注上拼音 2.通过工具书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含义 3.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4.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课堂教学: 一、解题导入 1.今天的名言推荐,老师给大家带来这样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教师读):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令人无比震惊的奇迹!” 2.板书——圆明园,读题。
3.那可是如同月宫似的完美无缺的皇家园林啊,再读题 这是法国大作家雨果对圆明园的赞美,可就是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却在一场大火中毁灭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出示课题《圆明园的毁灭》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效果,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文中的这些生字词 出示: 估量 损失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金碧辉煌 玲珑剔透 蓬莱 瑶台 殿堂 亭台楼阁 天南海北 诗情画意 宏伟殿堂 瑰宝 (2)指名读,相机正音; (3)老师指导写字:瑰剔烬销 (4)师:抽查以下词语的含义:估量损失众星拱月举世闻名从以上这些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5)谁能根据以上词语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抽生汇报交流 三、精读探究 1.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昔日辉煌的圆明园请同学们快速朗读课文2—4自然段,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圆明园的辉煌?画出相关的语句,仔细体会,可以把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读后交流,在交流中深入感悟课文 (1)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众星拱月是什么意思?在这里,那这个月是指什么呢?周围的这些小星星呢?众星拱月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呢?对了,你们看!许多小园围绕着圆明三园。
圆明园的布局可谓是十分精巧啊!! 没答道就问:哪个词就能准确地概括出圆明园布局的特点啊?(板书:布局精巧) 接着汇报,你还从哪感受到圆明园很辉煌? (2)还有哪里让你感受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板书:建筑宏伟) 谁能给大家形容一下金碧辉煌的殿堂是什么样的吗?是啊,圆明园中的殿堂金碧辉煌,光彩夺目,亭台楼阁是小巧玲珑买卖街是?山乡村野?圆明园中可谓是既有恢宏也有精致,有热闹更有宁静,可谓是风格迥异园中还有什么?生接着汇报,我们听过这么一句话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么多苏杭美景都汇集在圆明园内,真是精美绝伦啊!蓬莱瑶台听说过吗?谁居住的地方?可是这在圆明园内却成了实实在在的美景,武陵春色呢?宋代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绘的世外桃源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这在当时可是唯一一座具有中西风格的皇家园林让我们再一次走进圆明园,和老师一起合作读这一段 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出示图片) 3.你还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了圆明园的辉煌? (1)想一想,从先秦到清代,经历了多少年?这说明什么?这期间有多少青铜礼器?有多少名人字画?有多少奇珍异宝?(数不胜数……) (2)这些名人字画,这些奇珍异宝曾经就在我们的圆明园啊!课件欣赏图片。
四、品读感悟,再次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1.同学们,在写这些建筑景观时,作者用上了一个什么特别的句式?生答:排比句圆明园中的建筑景观还有很多,处处都体现了风格迥异,美轮美奂,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写一写吗?出示写圆明园其他建筑景观的文字课件:练习说话:有……也有……有……也有……学生仿写句子你还能用这样的句式写写别的东西吗?学生练习说话 2.如果有幸,我们能够来到圆明园,置身园内你有什么感受?正如作者所感叹的,齐读: (出示句子)漫步园中,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同学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象着美好的画面,谁能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是啊,看不完的繁花似锦,看不完的奇丽风光,谁能陶醉地读一读?孩子们,我们足不出园就可以遍览世界风景,让我们慢慢地读,细细地品教师引读 这一段写得非常美,老师给你们时间尽情地读一读,最好能把它背下来,永远的留在我们的记忆中 圆明园的景观就只有写的这些吗?你从资料上还找到了哪些?向大家介绍一下 3.同学们,你们从“上自……下至……”这组词中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读懂了圆明园中的年代久远,存放的东西多。
4.过渡:上自先秦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经历了多少年,这期间有多少青铜礼器,有多少名人字画,有多少奇珍异宝?简直是多的数不胜数所以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五、课后评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小结,升华情感 圆明园是怎么被毁灭的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 板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精巧 举世闻名建筑宏伟 文物珍贵 圆明园的毁灭第一课时 第2篇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圆明园毁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7组第21课,是一篇精读课文,它讲述的是圆明园当年辉煌的景观和它毁灭的经过,字里行间都饱含着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本课正是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国近代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凭借;在本组以“勿忘国耻”为专题的学习中起到引领作用 二、说学情 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本次所面对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他们在此之前的学习让他们已经具备了理解文章和体会荣辱的能力,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可以使他们能够更好的体会圆明园的宏伟,同时也能树立兴我中华的意识,但是由于年代比较久远,我们的生活环境与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体会当时我们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学内容与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是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玲珑剔透、蓬莱瑶台、建筑宏伟、瑰宝、灰烬”等词语过程与方法目标是通过反复阅读能够背诵3、4自然段,体会圆明园的宏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能够热爱祖国,有兴我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本课及学生的一些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能够体会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昔日辉煌之景教学难点是能够通过学习本篇文章有热爱祖国的意识,同时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利用多媒体让他们更好的体会当时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朗读法、探究讨论法、情境设置法那么依据‘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理念,同时,为了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将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从阅读中提出问题和见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表达自己见解注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质疑问难,在师生合作中读懂课文,体会圆明园毁灭价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结合时代背景、抓重点词语、读写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适当辅以多媒体教具,帮助学生从视觉上感知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教学过程设置为六个环节,分别是导入、整体感知、深入体会、谈感受、迁移拓展、作业小结,下面对我的六个环节进行简单的概述 第一环节:谈话导入我将引出一个话题“同学们有没有去北京旅游过呢”这样的问题导入今天的新课,这样的导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过圆明园,见过如今圆明园的景象,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大家参与其中激发起大家学习的兴趣,从而板书今天的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第二环节: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在这个环节我分成两个步骤,第一个步骤是解决生字词的环节,我会让大家在读后先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锻炼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为之后课文的梳理扫清文字障碍然后让学生结合全文,说一说文章中都讲了有关圆明园的哪些?这个问题之所以在这里提出就是因为它是一个统领全文框架的问题,因为文章比较短,内容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所以通过两三个同学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会同时进行板书的书写: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环节:再次朗读,深入体会叶圣陶说: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自主读书,不待老师讲鉴于此,本环节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学生主动解决问题 首先,我会先让同学们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因为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同学们基本都可以找出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之所以在这里会问这个问题,是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发的感情奠定基础 其次,我会接着上面一个问题继续问:“作者在文章的开头,就连用两个“不可估量的损失”来突出圆明园的价值对此,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这个问题算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问题,这么问可以引起学生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