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汇总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1篇 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常考点 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三个特性 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常考点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2篇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质量的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2、天平是实验室测质量的常用工具当天平平衡后,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 3、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天平所能称的最大质量);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
托盘天平的结构:底座、游码、标尺、平衡螺母、横梁、托盘、分度盘、指针使用步骤: ①放置——天平应水平放置 ②调节——天平使用前要使横梁平衡首先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处,然后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移向高端),使横梁平衡 ③称量——称量时应把被测物体放天平的左盘,把砝码放右盘(先大后小)游码能够分辨更小的质量,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就等于在右盘中增加一个更小的砝码 二、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一般不同,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成正比 2、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的公式:ρ=m/V ρ——密度——千克每立方米(kg/m3) m——质量——千克(kg) V——体积——立方米(m3) 密度的常用单位g/cm3,g/cm3单位大,×103kg/m3水的密度为×103kg/m3,读作×103千克每立方米,它表示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的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3、密度的应用:鉴别物质:ρ=m/V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体积:V=m/ρ 测量不易直接测量的质量:m=ρV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①观察量筒标度的单位1L=1dm3 1mL=1cm3 ②观察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和分度值(最小刻度) ③读数时,视线与量筒中凹液面的底部相平(或与量筒中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只要测量出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ρ=m/V就能够算出物质的密度质量可以用天平测出,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或量杯来测量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 1、密度与温度:温度能改变物质的密度,一般物体都是在温度升高时体积膨胀(即:热胀冷缩,水在4℃以下是热缩冷胀),密度变小 2、密度与物质鉴别: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通过测量物质的密度可以鉴别物质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3篇 第一阶段: 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练习,时间上约从高三上学期到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前,即头年九月到第二年三月初,大约需要六个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把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第二阶段: 按知识块(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物理实验)进行小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上第二年三月到四月,大约需要二个月,这个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中的几个分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进行小综合复习,复习的重点是在本知识块内进行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分析与理解,基本规律在小综合运用因此,在这一阶段要求同学们能正确辨析各知识内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总结小范围内综合问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初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阶段: 进行大综合(包括理科综合和学科内综合)复习练习,时间为第二年五月至六月,这一阶段主要针对物理学科各个知识点间和理、化、生各学科之间知识点进行大综合复习练习,复习的重点是进行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的辨析、重要规律的应用,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进一步总结解题的方法与技巧,培养分析和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4篇 物态变化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及吸热放热情况: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熔化图象: 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温度不断上升.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②凝固: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凝固图象: 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 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吸外界或自身的热量),具有制冷作用.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练习:☆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教高处.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吸热所以“雪后寒”. 初中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第5篇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4、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④小孔成像 5、光速:3×10的8次方m/s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 ⑴镜面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⑵漫反射: 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4、面镜: ⑴平面镜:成像特点: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