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

上传人:你*** 文档编号:349153678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8.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4课时 除法的含义及读写法练习课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情境与问题:学生结合上节课学习内容,通过动手分一分的过程,回顾旧知识,为新知识学习打基础。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运算的含义,明确平均分的包含情况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思维与表达: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除法的含义,以及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帮助学生建立除法概念,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3.教学准备:课件、小圆片20个。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复习导入,铺垫新课师:老师手中

2、有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我是怎样分的。师:分给了几个同学?师:把刚才分的情况同桌之间再来说一说。板书课题:除法(2)教师活动:1、老师手中有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看看我是怎样分的。教师边说边演示。分给了几个同学?师:把刚才分的情况同桌之间再来说一说。板书课题:除法(2)学生活动:学生仔细观察教师分圆片的过程,发现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给了4个同学。2、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教师演示的过程。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到2个小圆片,可以分给4个同学。活动意图

3、:由简单的、有提示性的问题引入,采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回顾了所学知识,而且为学生设计了中间问题,起到了桥梁、铺垫的作用,为学习新知打下了基础,并为学生顺利解决后面的问题提供了保障。环节二:动手操作,引出表示方法课件出示教科书P14例5。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师: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指导。学生分完后,教师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教师活动:1、师:你从图中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4、?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2、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3、师:用小圆片代替竹笋,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错误的同学给予指导。4、学生分完后,教师请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4个4个地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学生活动:1、学生自行读题理解题意,说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是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要求能放几盘。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每4个放一盘的意思是每个盘里面都只放4个竹笋。3、生按照教师要求,用小圆片代替竹笋,用书本代替盘子动手操作,并与同桌说一说操作过程和最后的结果。4、学生板演汇报。活动意图:

5、通过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明白该活动也是平均分的活动。因为已经有了用除法运算表示平均分的经验,所以首先分析活动是属于什么活动,学生明白后会直接想到,这个平均分的活动是不是也可以用除法运算来表示。环节三:建立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与除法算式的联系及除法各部分名称1、建立联系师:通过刚才动手分竹笋的过程,同学们想一想,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师:你能尝试着写一写吗?把你的想法下出来。师:追问204表示什么意思?生: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师:那205表示什么意思呢?生:共有20个竹笋,平均分成了5盘。师:“平均分成5盘”是已知的,还是要求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成5盘吗,还是这个“5”是

6、我们分完后才知道的?生:是我们把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最后才知道分成了5盘。师:那用“205”来表示“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加上手势),这样列式好吗?生:不好。用“204”会更好。师:“5”表示什么?生:5”表示能分成5盘。师:真厉害!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这个平均分的活动用最合适的除法算式表示清楚了。那就是204=5。(板书:204=5)师:这个除法算式能完整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边引导学生说,边指算式,建立平均分的包含活动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2、介绍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师:结合这个除法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是什么?板书: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生:被除数

7、是物体的总数,除数是每几个为一份,商是分得的份数。教师板书:总数 每份数 份数师: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师: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05=4。被除数除数=商。教师活动:1、师: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用什么算式表示?尝试着写一写。教师及时关注学生答案,并适时引导。2、师:204和205这两个除法算式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3、师:“平均分成5盘”是已知的,还是要求的?我们已经知道了分成5盘吗,还是这个“5”是我们分完后才知道的?那用“205”来表示“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加上手势),这样列式好吗?3、教师追问:算式中“5”表示什么?师

8、:真厉害!通过大家的努力,终于把这个平均分的活动用最合适的除法算式表示清楚了。那就是204=5。(板书:204=5)4、师:这个除法算式能完整表示平均分的过程。(边引导学生说,边指算式,建立平均分的包含活动与除法算式中各数的对应关系)师:结合这个除法算式说一说,被除数、除数、商是什么?板书:20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教师板书:总数 每份数 份数5、师:如果我想把20个竹笋,每5个放一盘,能放几盘?师:列出除法算式,说一说算式的意思,并说说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学生活动:1、除法算式。204=5;205=4。2、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说出204表示一共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205这个算式

9、表示一共有20个竹笋,平均分成了5盘。学生根据教师提问,结合算式说出我们把20个竹笋,每个盘子放4个,通过摆一摆,最后才知道分成了5盘。所以这两个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不能用205=4来表示题意。用“204”会更好。3、学生结合算式理解算式中“5”表示能分成5盘。4、学生结合除法各部分的关系结合平局分,理解被除数是总数,除数是每几个为一份,商是分得的份数。5、学生通过例题的学习,模仿例题的样子,选择摆一摆、画一画的方法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205=4。被除数除数=商。活动意图:让学生大胆尝试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活动。在列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写成两种形式。

10、利用好两个算式,借助情境图,产生冲突,动手操作,使学生明确:应将结果写在等号右边,即204=5。介绍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后,建立平均分的包含活动与除法算式之间的联系。结合情境让学生尝试归纳被除数、除数和商可以是什么,初次尝试抽象归纳,有了一定印象后,后面会用更多的经验验证学生的归纳,同时从概念出发潜移默化地分析,让学生对这一类题有归纳的意识。环节四:尝试练习,应用提升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分别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义。师: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为什么都是12?师:除数表示什么?那商呢?师小结: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

11、计算。其中,这个总数就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每份几个就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分得的份数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是除法算式里的商。2.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2题。(1)同桌间互相说一说。(2)指名学生回答,及时纠错。3、完成教科书P16“练习三”第5题。师:这一题属于平均分里的哪一类?师: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分别是怎样的呢?该如何列除法算式呢?第二幅图平均分的过程:一共有20只蝴蝶,每5只为一份,平均分的结果是能分成4份,也就是看20里面有几个5。所以除法算式可以写成205=4。教师活动:1.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1题。师:三个算式中的被除数为什么都是12?师:除数表示什么?那商呢?师小结:把

12、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其中,这个总数就是除法算式里的被除数,每份几个就是除法算式里的除数,分得的份数也就是最后的结果,是除法算式里的商。2.完成教科书P14“做一做”第2题。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讨论。分别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中的各个数的意义。回答一共有12个小圆片,是把12个物品拿来分。除数都是表示每份几个。商表示最后分得的结果,即分成了几份。2、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同桌间互相说一说。及时纠错。活动意图:通过练习对前面内容进行巩固,以清晰的文字方式进行展现,强化它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并逐步培养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作业设计(1)基础性作业: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册(2)拓展性作业: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