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

上传人:你*** 文档编号:349153642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9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5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1.核心素养目标:情境与问题:通过回顾2-6的乘法口诀,让学生体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知识与技能:经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探索过程,初步掌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思维与表达: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析、判断的能力。交流与反思: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成功的喜悦。2.学习重点难点:重点:探索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难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3.教学准备:课件4.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激活经验,为求商作铺垫课件出示习题。师:说一说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2、,运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教师活动:师:说一说括号里应填什么数,运用的是哪句乘法口诀。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快速口答各题的答案。活动意图:梳理、巩固已有的知识经验,抓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为学习新知作好铺垫。环节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新知1.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1)课件出示教科书P18例1。师:今天猴妈妈带小猴们去摘它们最爱吃的桃。它们一共摘了12个桃,每只小猴要分3个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一共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呀!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这道题。(2)分析题意,列除法算式。师:你能直接列出

3、算式吗?师:为什么选择除法?2.自主探究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师:我们通过题意可以直接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那平均分的结果呢?能不能自己找一找平均分的结果?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到平均分的结果。师:如果不动手操作,能怎样计算出商呢?板书标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平均分的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方法。师:谁能把自己的算法跟大家交流下?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展示。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并板书。预设1:第1只小猴分3个,还剩12-3=9(个);第2只小猴分3个,还剩9-3=6(个);第3只小猴分3个,还剩6-3=3(个);第4只小猴分3个,还剩3-3=0(个)。分给4只

4、小猴刚好分完。所以123=4。预设2:1只小猴分3个,2只小猴就是6个,3只小猴就是9个,4只小猴就是12个。3+3+3+3=12,所以123=4。预设3:4个3正好是12,所以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结果正好分给4只小猴。所以123=4。(课件出示分桃的图)师:如果被除数很大,我们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或利用加减法来找到除法算式的结果,方便吗?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3个,能分给4只小猴。师:你是怎么快速想到4个3是12呢?师:所以在计算除法的时候,选择想乘法口诀更容易解决问题。师:从直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2个桃,每只小猴3个桃,正好分给了4只小猴,因为3( )=12。这个算式中

5、3表示什么呢?12呢?师:3在除法算式中是什么?12呢?师:对比两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师:所以要计算123=( ),我们可以想哪个式子?师小结:计算除法算式可以想乘法口诀。(板书)教师活动:1、师:今天猴妈妈带小猴们去摘它们最爱吃的桃。它们一共摘了12个桃,每只小猴要分3个桃。同学们,你们猜一猜,一共可以分给几只小猴?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呢?2、师:你能直接列出算式吗?为什么选择除法?如果有学生选择用乘法,就继续追问要求的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是求12里面包含了几个3,用乘法不合适,应该选择除法。这里是平均分活动,所以可以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活动的过程。3、(1)师:我

6、们通过题意可以直接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那平均分的结果呢?能不能自己找一找平均分的结果?小组合作,选择合适的方法找到平均分的结果。教师巡视观察,寻找具有代表性的方法。有学生会直接说出得数,就继续追问:“这个得数对不对呢?”请同学们自己想一想、说一说如何得知结果的,这样继续导入求商的环节。如果有学生直接用乘法口诀算,追问为什么,让其他学生听到产生一点印象,这时候不予评价。也会出现学生没有从题意出发,而是直接观察算式,除法算式的计算又没有学过,导致无从下手。这个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第1只小猴分了3个,还剩几个呢?或者,1只小猴分3个,那2只小猴分多少个,3只小猴呢?选择案例的时候尽量让学生循序渐

7、进思考,以免造成学生的思维混乱。(2)师:谁能把自己的算法跟大家交流下?学生边交流,教师边展示。引导学生完整表达,并板书。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交流,对多种多样方法的展示予以肯定,及时评价学生的方法,注意方法的归类,指出学生方法的合理性,对不合理的地方适时引导。(3)如果被除数很大,我们通过画一画,分一分,或利用加减法来找到除法算式的结果,方便吗?(4)师追问: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呢?为什么?师:你是怎么快速想到4个3是12呢?所以在计算除法的时候,选择想乘法口诀更容易解决问题。从直观图中我们可以看出,12个桃,每只小猴3个桃,正好分给了4只小猴,因为3( )=12。这个算式中3

8、表示什么呢?12呢?对比两个式子,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计算除法算式可以想乘法口诀。(板书)学生活动:1、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通过分一分;画一画;算一算,说出自己的答案是4只猴子。2、学生自己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出答案,可能是123;也可能是34。3、(1)每3个分一堆,结果12个桃分成了4堆,所以平均分的结果是分给4只小猴(2)预设1:第1只小猴分3个,还剩12-3=9(个);第2只小猴分3个,还剩9-3=6(个);第3只小猴分3个,还剩6-3=3(个);第4只小猴分3个,还剩3-3=0(个)。分给4只小猴刚好分完。所以123=4。预设2:1只小猴分3个,2只小猴就是6个,3只小猴就是9个,4只

9、小猴就是12个。3+3+3+3=12,所以123=4。预设3:4个3正好是12,所以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结果正好分给4只小猴。所以123=4。(课件出示分桃的图)(3)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如果被除数很大,用画一画的方法并不不方便。学生自由发挥说一说自己在解题时用的方法,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比发现预设3的方法,可以很快地想到4个3是12,所以12个桃,每只小猴分3个,能分给4只小猴。(4)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发现,这个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三四十二来解决。算式中的3表示每只小猴分3个桃,12表示一共有12个桃。在除法算式中3在除法算式中是除数,12是被除数。4是除法算式的商,是乘法算式的乘数。因为

10、三四十二,所以12除以3等于4。3和几相乘得12,12除以3的商就是几。学生在教师的提示和引导下,自己总结发现3( )=12;三( )十二。活动意图:通过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实物操作直观演示的思维方式的梳理,让学生想到更多的解决123的方法,并逐步建立乘法与除法之间的联系,以便在对比与分析中得出,想乘法口诀来解决问题会更好。环节三:巩固练习,深入理解1.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师: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2.完成教科书P20“练习四”第2题。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师:可以怎样列式呢?师:平均分的结果是多少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集体讲解。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潜

11、移默化体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教师活动:1、完成教科书P18“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求商”,所以学生选择的方法可能会多种多样。只要学生的算法合理,教师都要予以肯定和鼓励,但是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最简便,形成算法。2、完成教科书P20“练习四”第2题。师:你从图中找到了哪些信息?可以怎样列式呢?平均分的结果是多少呢?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并与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集体讲解。引导学生优化方法,潜移默化体会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点。学生活动:1、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方法进行计算,并得出答案。并全班汇报做题方法。2、学生观察图片后,找出已知信息,一共有12棵黄瓜苗,要平均种到4个花盆里。要求的问题是:平均每盆种几棵?根据图意可以列出124。活动意图:巩固新知,建立除法与乘法的联系。在反复尝试后体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优越性。环节四:课堂小结师: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设计(1)基础性作业:完成相对应的练习册(2)拓展性作业:5.板书设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1)123=(4)3( )=12三( )十二计算除法算式可以想乘法口诀。6.教学反思与改进成功之处:不足之处: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