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49110136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郑州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生态学基础自考测试卷(含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30题)1.在典型的旱生演替中,蕨类开始生长时处于()。A.地衣群落阶段 B.苔藓群落阶段 C.草本群落阶段 D.木本群落阶段2.光照不足将导致光合作用下降,这时增加C02浓度可减轻光合作用的下降程度,这种现象是生态因子的()。A.综合作用 B.限制作用 C.补偿作用 D.替代作用3.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是()。A.生物个体 B.生物种群 C.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4.冬小麦等冬性作物需要经过一定的低温阶段才能开花的现象称为( )。A.光周期现象 B.温周期现象 C.春化现象 D

2、.滞育现象5. 下列能导致某一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多个种群共存 B.种群对环境适应性强 C.环境资源不受限制 D.环境资源是有限的6.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的生产力最高,生物量最大。A.大型哺乳动物 B.小型哺乳动物 C.土壤动物 D.木本植物7. 按环境的主体对环境分类,可分为( )。A.自然环境和人类环境B.宇宙环境(或称星际环境)、地球环境、区域环境、微环境和内环境C.自然环境、半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D.人类环境和生物环境8. 生态系统中,能量从太阳能到化学能、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的同化过程为( )A.初级生产 B.次级生产 C.初级生产量 D.次级生产量9. 最易被叶绿

3、素吸收成为光合作用的主要能源的光是 ( )A.蓝紫光 B.红光和蓝紫光 C.红橙光 D.绿光10.在群落中调查了10个样方,油松出现于4个样方中,则油松的( )。A.相对密度等于40 B.盖度等于40 C.频度等于40 D.相对盖度等于4011.自然选择,按其选择的结果分成()。A.稳定选择 B.定向选择 C.分裂选择 D.以上三类12.种群呈指数增长的条件之一是( )。A.环境资源有限 B.多个物种共存 C.环境资源无限 D.K-对策生物13. 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自然生态系统 B.人工生态系统 C.半自然人工系统 D.以上三种系统稳定性一样14.一般高山植物茎干短矮,叶面

4、缩小,绒毛发达,叶绿素多,叶茎含花青素,花色鲜艳,这些特征的形成是由于( )。A.高山上蓝、绿光和紫外线较强烈B.高山上绿、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C.高山上绿、红光和紫外线较强烈D.高山上蓝、紫光和紫外线较强烈15.下列不是导致生态失调的原因的是()。A.人口增长过快 B.滥用资源 C.自然灾害过频 D.经济与生态分离16. 第一次把植物营养体型称为生活型的人是 ( )A.洪堡德 B.瓦尔明 C.达尔文 D.奥德姆17. 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引入澳洲大陆后,和牛羊之间的关系属 ( )A.共生 B.捕食 C.竞争 D.种内斗争18. 在一个群落中,如果频度在21%80%的物种比例增高的话,说明(

5、)。A.群落中种的分布不均匀 B.群落中结构的分布不均匀 C.群落中能量的分布不均匀 D.群落中信息的分布不均匀19. 下列现象中植物表现出对其他生物种类的影响产生相应对策的是( )。A.夹竹桃含有的苦味强心苷对动物组织造成危害B.豆科植物的供氮结构C.食谷鸟由于食物的短缺而迁徙D.蚜虫侵袭榆树使叶子组织畸形,生长成虫瘿20.下列土壤分类中不属于同一类的是()。A.燥红土 B.黑钙土 C.灰化土 D.红色石灰土21. 矽肺的形成是由于( )。A.线粒体呼吸链破坏 B.溶酶体膜破坏 C.溶酶体酶缺乏 D.过氧化物酶体内氧化酶缺乏 E.过氧化物酶体膜破坏22. 下列各组生物之间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关系

6、的是( )。A.青蛙捕食昆虫 B.松鼠吃蘑菇 C.鸟吃松毛虫 D.蝗虫吃水稻23. 北方针叶林主要分布在()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24.下列矿质营养元素中,属于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的是( )。A.锌 B.铝 C.磷 D.锰25.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美国学者( )提出了著名的生态金字塔定律。A.海克尔 B.坦斯利 C.林德曼 D.奥德姆26. 极地和高山植物矮小并常呈匍匐状、垫状等以利于保温,减轻严寒的影响。这是植物的 ( )A.结构适应 B.行为适应 C.形态适应 D.生理适应27. 对于一个稳定的森林或草原生态系统来说,其各组成成分中,唯一可缺少的成分是( )A.生产者

7、B.消费者 C.分解者 D.无机环境28. ( )是获取原始资料的必要和直接的手段,通过这种方法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得到真实、可靠的数据。A.实验研究 B.系统分析 C.野外调查研究 D.数学模拟29.对种群的内禀增长率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繁殖次数 B.每次繁殖个数 C.第一次繁殖的年龄 D.环境30. 厄尔尼诺现象范围的扩大,导致全球大范围气候异常的原因是( )A.太阳黑子运动 B.地球温室效应增强 C.热带气旋 D.臭氧空洞导致紫外线增加二、填空题(20题)31.地球上的碳绝大部分以碳酸盐和非碳酸盐的形式贮存在_圈中。32.死亡率代表一个种群的_。33.某昆虫种群数量在冬季最少,春季增加,

8、夏秋季最多。种群数量的这种变动属于_。34.群落交错区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的密度增大的趋势被称为_。35.东北虎比华南虎个体大,寿命长,这符合_法则。36.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在最初时期主要沿用_科学的方法,实验室研究是一种补充手段。利用实验室的条件能够_某种生态状态,观察生物的某种特征。37. 珍贵的大熊猫一般只以箭竹为食,大熊猫属性生物。38.在年龄金字塔图形中,宽窄代表了种群数量的_。39.一般来说,物种的生态幅越宽,其分布范围越_。40. 在群落交错区内,物种的数目及一些物种的密度有增大的趋势,这一现象被称为_。41.相邻不同群落的交界处叫_,也叫生态交错区。42. 生物多样性所承受的压力大

9、致包括_的减少和改变、乱捕滥猎、污染。43. 生态学研究的每一个高层次对象都具有其下级层次对象所不具有的某些_。44.难降解的有毒物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浓度逐级升高的现象称为_。45. 根据土壤质地组成,可以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_。46.食物链“马马蛔虫原生动物”属于_食物链。47. 种群内分布型主要有_、随机分布和成群分布。48. 豆科植物与_结合形成根瘤,能把空气中的氮带入有机循环之中。49. _主要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形态和结构。它是认识生物群落的基础,也是区分不同生物群落的主要指标。50.水循环的两种方式是_和_。三、判断题(10题)51. 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是一种典型的寄生关系

10、。 A.正确 B.错误52.老虎种群的个体分布属于随机分布。()53. 次生演替的结果是群落复生。 A.正确 B.错误54.初级生产者都是绿色植物。()55.硫(S)属于气相型循环。()56. 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群落内一些物种消失,另一些物种侵入,群落组成及其环境向一定方向产生有顺序的发展变化,称为群落的演替。 ( )A.正确 B.错误57. 种群平衡是指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 ( )A.正确 B.错误58.一定地段上,多物种所组成的天然群聚是有机整体。()59.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动是循环进行的,而能量流动是单向递减的。A.正确 B.错误60. 栖居在开阔而多风地区的鸟类常有较致密的

11、羽毛,覆盖并保护其表层皮肤。( )A.正确 B.错误四、简答题(5题)61. 简述生物群落发生的进程。62.简述物候节律及其意义。63. 景观生态学与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差别是什么?64.简述高斯竞争排除原理及其推论。65.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五、论述题(5题)66. 论述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67. 怎样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68. 论述食物网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69.论述全球主要生态问题及对策。70.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有哪三大功能类群?试论述各类群的生态功能。六、单选题(0题)71. 绵羊、山羊和鹿这类动物总是在秋天进入生殖期,这主要是因为( )A.生长健壮 B.水草丰美 C.气候

12、适宜 D.短日照的到来参考答案1.C2.C3.D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4.C5.C6.D解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是指生物群落转化日光能为有机物的效率,其中最大的是木本植物,故选D。7.B8.B9.C10.C频度是指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11.D12.C13.A解析:自然生态系统未受人类干扰和扶持,依靠生物和环境自身调节能力来维持系统的稳定性,因而是最稳定的系统,故选A。14.D15.D生态失调的原因主要受气候变化、资源问题、环境污染、人口问题的影响。16.B17.C18.A19.A20.D21.B22.D23.D24.C25.C26.C

13、27.B28.C29.C30.B31.岩石32.个体死亡情况33.季节消长34.边缘效应35.贝格曼36.生物、模拟生物、模拟37.窄食窄食38.大小39.宽(或广)40.边缘效应边缘效应41.群落交错区42.栖息地栖息地43.新特性新特性44.生物富集(或生物放大)45.黏土黏土46.寄生47.均匀分布均匀分布48.固氮微生物固氮微生物49.群落外貌群落外貌50.降水;蒸发51.B52.N53.B54.N55.N56.A57.B58.N59.A60.A61.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 (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 (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 (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生物群落发生的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扩散(入侵):主动扩散(如动物)和被动扩散(如植物); (2)定居:包括发芽、生长和繁殖; (3)竞争:其结果是“适者生存、逆者淘汰”; (4)反应:定居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反过来对环境起着改造作用。62.生物长期适应于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