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349093982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篇) 教师这个职业能够获得千万人的信任,拥有千百人的爱戴,由于教师能够真正体验到人生历程中最宝贵的真情。我在这里给大家共享一些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1 “让学生记住基本知识,偶读苏先生的这一论点,让我想起了一本适合家长阅读的绘本安的种子。从一年级开始孩子们就在各个培训班里疯狂的吸取知识,小小的人像大人工作一般奔袭繁忙,在小小脸上看不到孩子的活泼与灵动。现在班上的家长也会疑问:“老师,学校搞这么多活动有什么用?还耽搁学习成绩。在与家长屡屡的交谈中,我发现家长总是在埋怨自己孩子的成绩

2、不好、书写不好、作文不好而且还会提出在家也会让他每天一页字,可根本没有效果。 不经意间我也在反思,小学的孩子们,他们的成功真的可以与成绩画上等号吗?那一页页的纸真的是是孩子们进步的内驱力吗?家长们的谋划,孩子们奔忙却也无所获。 再看苏先生“让学生记住基础知识,让孩子们从初入学时开始逐步的积累基础的知识,而且并不需要过多的数量。每天让孩子学会写好3个字,每天让孩子记住三个词语的意思,让孩子们每天会熟练地朗读一段话。点滴的积累莫非不是孩子们前行路上的积累吗?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千里马也是从小时的一点点成长而积累得来,没有任何一匹千里马可以一出生便奔袭 千里。也没有任何一个孩子在出生之时便学会了学

3、习。除了学校的引导,家长们的引导也至关重要。如何让一个牙牙学语的孩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需要有安的聪慧,做我们能做的事,然后将时间留下静待那一池莲花悄悄开放。 也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就只想收获,而是选择适合孩子年龄段的方式去学习,一到三年级的过程,更多的应当是学习习惯的逐步培养,知识的稳固,而不是倒水一般的强迫孩子接受。这样对于他们来说,不止把原本该有的东西摒弃还会让孩子厌倦去学习,将孩子主动的内驱力变为孩子的被动接受,这不仅是对孩子的学习激情的磨灭,也会使孩子们从心底里去厌恶学习。不管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反而适得其反,成长与学习同样的需要等待,需要时间去接受。只是在这个过程更多的给孩子们一种持续

4、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反思。做到“温故而知新,循环往复之间更简单生成孩子们的学习能力,千里马的奔跑是对远方的眷念,而不是由于背后皮鞭的抽打。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2 十一月,秋天的寒冷萧瑟开始席卷成都地区,而北星孩子的“春天却在悄然酝酿。在北星小学十一月全科教学活动中,我们第一次尝试着把语文课搬到了室外。 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曾留意到,孩子对教室的莫名的不喜欢。哪怕是上课的.内容不够精彩,但告诉他们“下节课,我们去操场上,整个教室会被迅速点燃,喜悦的情绪伴随着突如其来的噪音侵袭你的耳膜。这,就是教室外的世界独特的魅力。 为什么孩子会无端地由于走出教室而感到兴奋? 我想,儿童阶段

5、是人类第一次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阶段,然而学校的诞生规范化了这个过程,让学校成为了学生走出家庭、走向社会、认识世界的固定场所。当我们必需在这样一个固定的场合里一成不变地完成一下三件大事的时候,我想大约率,我们是会失败的。因此,儿童会本能地抗拒,这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 所以,我们的教学需要走出教室,需要尊重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需要活起来。而推动这些“需要发展的,就是教育聪慧。 北星的活动育人就是一种教育聪慧,让学校不再只是传授枯燥知识的场所而是一个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被学生爱上的地方。在这里,他才能够安心地、有效地、愿意地去进行脑力劳动。 假如有机遇,学校应当是一个类似于“家或者“

6、世界的开阔无边界的地方。带孩子们“逃离教室,尝试打破教育的场所化、书本化,把课堂搬进森林、搬进田野、搬进童话世界,我相信不会有人拒绝。 读罢三节,我觉得老苏不仅是在提醒我要研究孩子的思维、心理,更是在提醒着我,教育是一种成全。不要忘掉自己曾是一个没有抵挡能力的一年级孩子时坐在教室里渴望过的事情,认真思考地思考它,用聪慧成全它。 当然,怎样成全一定是最重要的,我们必然不可能真的带着孩子们来到大森林野营扎帐,但我们可以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引人入胜的情景,让知识回归纯真。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3 五万人涌进了台中的露天剧场;有风,天上的云在游走,使得月光忽隐忽现,你注意到,当晚的月亮,不特别敞亮,

7、不特别油黄,也不特别圆满,像一个用手掰开的大半边葡萄柚,随便被搁在一张桌子上,仿佛寻常家用品的一部分。一走进剧场,却突然扑面而来密密麻麻一片人海,令人屏息震撼:五万人同时坐下,即使无声也是一个隆重的宣示。 歌声像一条柔和丝带,伸进黑洞里一点一点诱出深藏的记忆;群众跟着音乐打拍,和着歌曲哼唱,哼唱时迷醉,鼓掌时动容,但没有尖叫腾跃,也没有激情推挤,这,是四五十岁的一代人。 老朋友蔡琴出场时,掌声雷动,我坐在其次排正中,宁静地凝视她,想看看又是好久不见,她瘦了还是胖了?第一排两个厌恶的人头拦住了视线,我稍稍挪动椅子,插在这两个人头的中间,才能把她看个明了。今晚蔡琴一袭青衣,衣袂在风里翩翩蝶动,显得

8、飘逸有致。 媒体涌向舞台前,镁光灯烁烁闪个不停。她笑说,媒体不是为了她的歌而来的,是为了另一件事。然后音乐静下,她开口清唱:是谁在敲打我窗/是谁在撩动琴弦。蔡琴的声音,有大河的沉重,黄昏的惆怅,又有宿醉难醒的缠绵。她低低地唱着,余音缭绕然后戛然而止时,人们报以狂热的掌声。她说,你们知道的是我的歌,你们不知道的是我的人生,而我的人生对你们并不重要。 在海浪一样的掌声中,我没有鼓掌,我依旧深深地凝视她。她说的事,是五十九岁的导演杨德昌的死。她说的人生,是她自己的人生;但是人生,除了自己,谁可能知道?一个曾经爱得不能自拔的人死了,蔡琴,你的哪一首歌,是在追悼;哪一首歌,是在道别;哪一首歌,是在重新许

9、诺;哪一首歌,是在为自己做永恒的准备? 挡了我视线的两个人头,一个是胡志强的。一年前中风,他走路时有些微跛,使得他的背影看起来特别老实。他的身边紧挨着自己大难不死的妻,少了一条手臂。胡志强捡起妻的一只纤弱的手,迎以自己一只雄壮的手,两人的手掌合起来鼓掌,是患难情深,更是岁月沧桑。 另一个头,是老马的。能说他在跟五万个人一起欣赏民歌吗?还是说,他的坐着,其实是奔波,他的喧嚷,其实是孤独,他,和他的政治对手们,所开的车,没有R挡,更缺空挡。 我们这一代人,错错落落走在历史的山路上,前后拉得很长。同龄人推推挤挤走在一块,或相濡以沫,或怒目相视。年长一点的悄悄走在前头,或迟疑徘徊,或漠然而果决。前后虽

10、隔数里,声气委婉相通,我们是同一条路上的同代人。 蔡琴开始唱恰似你的温柔,歌声低回流荡,人们开始和声而唱: 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就像一张破碎的脸 难以开口道再见就让一切走远 这不是件简单的事我们却都没有哭泣 让它淡淡的来让它好好的去 我压低帽檐,眼泪,实在忍不住了。今天是七月七号的晚上,前行者沈君山三度中风陷入昏迷的其次晚。这里有五万人幸福地欢唱,掌声、笑声、歌声,混杂着城市的灯火腾跃,照亮了粉红色的天空。此刻,一辈子被称为才子的沈君山,一个人在加护病房里,一个人。 才子当然心里冰雪般的透彻: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4 寒假中,

11、我读了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这本书,这本书是国内第一本系统论述教师专业化的论著,它对当前我国教师的改革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仅仅从教师专业化事实的角度来理解教师群体的专业化问题,而且还高屋建瓴,视角广阔,从社会发展、文化进步的高度来对待教师的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队伍整体质量提高三者间的辩证关系。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和造就能够满足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师,是关系到能否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实现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考: 首先教师专业化的理论和实践的书名使我思考。在这纷纭的世界里,教师专业化到底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专业化是教师个

12、体专业不断发展的过程。教师专业化本质上是个体成长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教师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与探究历程来拓展其专业内涵,提高专业水平,从而达到专业成熟的境界。一个精神富足、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他能以自己特别的职业眼光,掏出课程的引人入胜之处,以最简单的线条,拉动最丰富的信息,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能从最接近学生现在的起点,带领他们直到离自己最远的终点;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个学生;他不仅能让学生学懂、学透知识,而且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和学生一起沉浸于其中,热爱于其中,出神入化地与学生一起创造于其中

13、,并使学生的心灵飞行起来;他有猛烈的课程开发意识,不仅关注“跑道的设置,面更关注学生跑的过程,他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只有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教师才能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前缘。 其次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帆风顺的吗?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上形成了一场教师专业化的运动。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从目前看,教师的专业性发展遇到这样几个问题:教师只专注于自身专业的局限思考;在观念和经验上有错觉;将质量问题归因于学生、同行乃至外界;处理问题时

14、专注于个别事件,缺乏整体、动态的思维方式;文化水平高,对比主观,满足于现状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实践中努力战胜。 那么怎样有效实施教师专业化? 学校应为营造“学习化、专业化的教师群体而努力,将教师发展列为重要议事日程,营造集体备课、相互听课的互学互助气氛,改善教师的心智模式。形成师带徒、听课指导,示范课与研究课的教研制度。有组织地开展教科研活动。 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自己。作为一名优秀教师,要做到将教学生涯视为生命历程的重要部分,加强使命感,不断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义。(三种教学生涯观: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重新审视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己努力

15、把握学科发展最新动态,积极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自我反思、博采众长,形成风格,争做专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了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一种专业。 小学教师读书随笔600字5 世界充满了爱。爱是多种多样,无所不在的。对于一名人民教师来说,爱学生是很重要的,也是师德的核心所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很长时间对两种现象感到困惑:一是有一位教师碰见曾教过的学生,而这个牵生却视而不见,不予理踩。同是这个学生对别的教过他的老师却是很礼貌地打招呼。二是原来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学生,和教师保持的关系反而密切而长久,甚至毕业后还常回校探望老师。为什么会有以上的现象呢?在教师的修养(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 此书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爱梅教师以炎热的爱生之心挽救了一名别人认为不可救药的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的成功教宵,显然主要不是靠着技巧与方法,而是一颗赤诫的爱生之心。这颗心,本身就是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因此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教有素养中起决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以上事实可以给我所困惑的两种现象一个满意的答案:毕业后的学生见到教师不愿打招呼,是由于他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