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学教育管理随笔教养就是要让别人舒服 记得好多年前,余世维在《管理思维》课中讲过一个案例,他说他有一个习惯,每次要离开酒店,他都会把床铺整理一下,把摊在桌面上的东西整理好,尽量把房间恢复成进来时的样子这样进来清扫的阿姨会对住过的客人刮目相看可能客人和阿姨永远不会见面,阿姨高看这一眼也并不会对客人有什么影响,但这就是教养,在看不见的地方更显宝贵 研究生入学考试后等成绩的那段时间,我在一家麦当劳加入见习经理培训,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倒餐盘餐盘上有餐盘纸,只要不是被打湿或者有意破坏的很严重,清理餐盘是很简单的只消把餐盘倾斜45度角插进垃圾桶的门帘,餐盘纸和餐后垃圾就会全部滑进垃圾桶,自己的手一点也不会沾上可据我的观测,就是这简单的动作,国内大部分用餐者都不会做父母更不太会勉励孩子吃完麦乐鸡和开心乐园餐之后把餐盘清理了用好习惯换别人高看一眼?好多人还做不到有一次跟同事一起搭飞机出差,吃完飞机餐,看见他把餐盒、纸杯、废弃物都一样一样整理好,铺平,然后把擦过手的餐巾纸摊开,均匀的盖在餐盘上,再交给空姐我坐在邻座,瞬间觉得自己之前是多么的粗鲁垃圾本身不是美好的东西,但在丢弃时却可以有教养。
看得见的教养是简单的由于慑于群体的压力,但凡有些自觉力的人,都能发现自己跟文明的差距在洁净的环境里你不好意思乱丢垃圾;在宁静的博物馆你不敢高声喧哗;在有序的队伍中你不好意思插队;在清洁的房间,你不会旁若无人的点燃香烟所谓的教养,真实存在于环境感染力中难的是看不见的教养在乌合之众中谁能保持优雅和教养?在群体无意识中谁能保持清醒和判断?在舍生取义的时刻,谁还能像一个绅士,把生的机遇留给妇孺老人?这不是作秀和异类,这恰恰是最能表达教养作为品德的难得之处更难的是那些“慎独〞的教养日本有一种文化,叫做“不给别人添麻烦〞的文化譬如不提防把水洒在了地铁座位上,即使下一站就要下车,也要想方法擦洁净,这样下一位乘客就不会觉得麻烦虽然没擦可能也不会被人批评,虽然大部分时候并没有机遇跟下一位乘客认识,但这种小心独处,保有敬畏的态度恰恰是最能考验真假教养的地方再譬如之前说到的整理房间,清理餐盘和盖上餐巾纸,听起来都是细节小事,难就难在明知道没有“好处〞还依旧保持,这就比“被称赞的道德模范〞好的多,也可持续的多教养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小学生行为准则,其实也并不跟文化程度,社会发展,经济水平挂钩,它更是一种体谅,体谅别人的不简单,体谅别人的境遇和习惯。
不由于自己让别人觉得不安逸,这就是教养的简单道理 —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