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小区二次供水管理作业指导书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小区二次供水管理作业指导书 1.0 目的 保证小区二次供水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保障用户身体健康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小区的二次供水的管理 3.0 职责 3.1 由各管理处维修班长制订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水池(箱)清洗及消毒计划 3.2 管理处主任负责审核和批准年度水池(箱)清洗及消毒计划,并监视实施 3.3管理员负责张贴停水告示,并通知用户单位 3.4专业清洗消毒作业人员负责水池(箱)的管理和水池(箱)的清洗、消毒及水样抽取和送检工作 3.5 公司维修部每半年向市水务局汇总备案一次《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设施清洗消毒合同》 4.0 工作规程 4.1 二次供水管理的要求 4.1.1二次供水由各管理处主任委派专职清洗消毒人员(持证上岗)负责管理 4.1.2 专职人员负责水池(箱)的管理工作,要求每个水池(箱)(包括地下、楼顶) 须结构完整,加盖、加锁,水口洁净,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 4.1.3新建、扩建和改建二次供水设施,须经供水管理机构和卫生防疫机构进行设计和竣工验收。
4.1.4专职清洗消毒人员应持有卫生主管部门出具的有效《健康合格证》及《卫生知识培训合格证》和水务局颁发的上岗证 4.2清洗、消毒计划 4.2.1维修班长制定每年不少于两次的水池(箱)清洗消毒计划 4.2.2管理处主任审批计划并监视实施水池(箱)进行清洗及消毒 4.3通知 4.3.1维修班长于每次水池(箱)清洗及消毒实施前三天通知管理处管理员 4.3.2管理处管理员在实施前48小时张贴停水告示,通知停水范围内的用户 4.4 放水 4.4.1为确保用户的正常供水,放水工作必需提前到清洗、消毒水池(箱)前3小时进行,并记录开始放水时间和终止放水时间 4.5 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程序 4.5.1工具、用具的准备:长衣紧袖工作服、扫把、尼龙刷、铁铲、消毒药物、照明、水泵、鼓风机、口罩、眼镜等 4.5.2 安全须知 4.5.2.1 电源:水池内作业光源要用36V以下安全电压工作照明,用手电或应急灯,三项水泵要装有漏电开关 4.5.2.2 缺氧:有些水池长期封闭、无通气孔、空气流通极差,可在水箱底部水口处连接鼓风机吹风,约3小时通风时间,然后选用如下试验: 物理试验:把燃着的蜡烛放入水池,如不熄灭说明水池内不缺氧。
否则须继续通风直到没问题为止 4.5.2.3考前须知:在清洗水箱的过程中,消毒人员须带防护眼镜和口罩,如在水池箱内感到身体不适,产生头晕、眼睛酸痛、心闷、气紧, 要立刻离开水池,用清水冲洗眼睛,呼吸新鲜空气即可恢复 4.5..2.4氧化氯或其它消毒用品的使用和存放应符合我公司《化学危险品仓库管理规定》(***-EP-04-JL-01)要求二次供水清洗、消毒程序消毒用品有来源证明、产品检验报告、符合卫生标准 4.5.3 除杂物和清洗 4.5.3.1清洗人员清洗水池时,先用铁铲铲出池内泥沙及各种沉积物,然后用扫把或尼龙刷从水池(箱)的项部四周墙壁水池(箱)底部,依次 反复刷洗,刷洗完毕用清水整体冲洗一遍,排出污水 4.5.4 消毒 4.5.4.1用1:100的灭菌净(一般为漂白精粉)水溶夜进行消毒,用扫把 或尼龙刷依次反复刷洗消毒,并将水池(箱)盖好,封闭半小时后排出消毒水 4.5.4.2水池(内)注入适量自来水,用清水将上述位置反复清洗,清洗出消毒药水 4.5.5注水 在清洗工作完全完成后,开闸向水池(箱)注水,达到标定的水位高度,并加盖加锁 4.6 取样送检 4.6.1水样抽取及送检工作由机电部主管安排机电人员完成。
4.6.2水样抽取地点应从底层水池和顶层水箱各抽样一支 4.6.3 盛放水样的容器为矿泉水或蒸馏水瓶,盛容量为500毫升的水,盛水前应将水瓶清洗洁净,并在瓶外贴上送样单位及送样日期 4.6.4 在取水样的当天应由专职清洗消毒人员将水样送至卫生防疫站受检,并负责取回《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结果为不合格时,应由管理处主任安排重新清洗和消毒水池(箱),必要时请卫生防疫部门派人监视全过程,直至检测合格为止 4.7 记录和报告 4.7.1由专职清洗消毒人员负责记录每次清洗、消毒水池(箱)的全过程,建立清洗消毒档案,并经维修班长审核,管理处主任签字后,交文件管理员存档并接受市、区水务主管部门的监视、检查 4.7.2卫生防疫站的《卫生检测结果报告单》原件存档,副本由管理处保存一份备查 5.0 支持性文件 5.1《深圳经济特区城市供水用水条例》 5.2《深圳经济特区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规定》 5.3《深圳市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管理手册》(深圳市水务局) 5.4《生活饮用水二次供水水池(箱)清洗消毒工作程序》(深圳市水务局) 5.5《化学危险品仓库管理规定》(***-EP-04-JL-01) 篇2:ISO作业指导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规程 ISO作业指导书:顾客满意度调查工作规程 1.0 目的 1.1 建立对管理服务效果的看法收集和分析,使服务信息能及时反馈,确保服务满足要求。
2.0 适用范围 2.1 公司对用户提供服务的操纵 3.0 职责 3.1 客户服务部组织顾客满意度调查活动 3.2 保安部协同调查表的回收 3.3 客户服务部负责对回收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3.4 相关部门对调查中的不满意项进行处理 3.5 客户服务部负责对本项工作进行回访 4.0 工作流程 4.1 流程图 流程图 4.2 工作计划 4.2.1 在活动进行前,客户服务部主管应制定《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案》,包括应包括调查的目的、调查对象、调查内容、调查表发放范围和数量、时间及人员安排、信息反馈及回访要求等,并提交管理处经理审核报公司批准后实施 4.2.2 管理处经理对调查计划进行审核后报公司,经公司主管领导批准后实施 4.3 工作要求 4.3.1 客户服务部每半年组织一次顾客满意度调查 4.3.2 每次调查问卷的发放率占调查区域已入住单元的85%,且保证一年内调查问卷发放覆盖率为100% 4.3.3 独立小区、大厦总户数为300户以下的,调查问卷每次数发放率为100% 4.3.4 调查问卷的回收率不低于60% 4.4 问卷的发放 4.4.1 管理员根据业主入住实际状况上门派发问卷。
4.4.2 对长期不住在小区的业主,通过调查或寄信的方式进行调查 4.5 问卷的回收 4.5.1 客户服务部应指定管理人员上门收集或催收调查表 4.5.2 保安部每天把交到岗亭的《顾客满意度调查表》交到客户服务部 4.6 统计分析 4.6.1 客户服务部采用调查表法或排列图法对收集的用户看法进行统计分析 4.6.2 对用户评价为"十分满意""满意""基本满意"的,可确定为各分项满意,计算方法为: "满意项"数目×100% "满意项"数目+"不满意项"数目 注:用户未作评价的工程(未表态项)不列入计算范围 4.6.3 用户看法调查的总体满意率取各分项满意率的算术平均数,计算方法为: 各分项满意率之和×100% 分项数目 4.6.4 调查总体满意率达96%的为合格的管理服务 4.6.5 客户服务部对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分析须形成分析报告,并报公司业务部备案 4.7 不满意项问题的处理 4.7.1 客户服务部对调查发现的不满意项或看法、建议进行整理并转发相关责任部门 4.7.2 对服务的不满意工程由相关责任部门按《不合格操纵程序》进行处理 4.7.3 对用户提出的建议或看法按《前台接待服务工作规程》进行处理。
4.8回访 4.8.1 客户服务部安排管理人员对4.7.1及4.7.2的处理结果,按《服务接待工作规程》进行回访 4.9 调查信息公布 4.9.1 客户服务部在一个月内把相关的调查状况公布在宣传栏内 5.0 相关文件和表格 5.1《不合格操纵程序》(QP-8.3-01B) 5.2《前台接待服务工作规程》(WI-KF-001B) 6.0 记录 6.1《顾客满意度调查表》(F/QP-8.2-01/001) 6.2《顾客满意度调查方案》(JL/WI-KF-019/001)6.3《顾客满意度调查统计表》(JL/WI-KF-019/002) 篇3: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作业指导书 --物业公司个人防护用品配备及保管发放标准 1.0 目的 为了合理发放、使用员工个人防护用品(以下简称防护用品),以保护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有利于生产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政府有关规定,本着俭约使用的精神,制定本标准 2.0 防护用品的发放原则与范围 2.1 公司应依照劳动条件发给员工防护用品,属于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员工安全健康所必需的防护用品,公司各部门不得以任何原因借故不发放。
2.2 根据公司的行业特点,发放防护用品的员工主要是指操作岗的维修工、电梯工、清洁工、绿化工、厨工及室外值班的保安员 2.3 防护用品主要有防护手套(绝缘手套、线手套、胶手套)、防护用鞋(绝缘鞋、雨鞋)、防护帽(安全帽、工作帽、女工帽)、防护用的毛巾、防护面具(防尘口罩、防护眼镜等)、防护,耳塞,安全带、雨衣等 3.0 防护用品的保管 防护用品保管根据各部门的工作需要统一到公司办公室或工程维修部领取,分为个人领用和部门领用两种,个人领用的防护用品由个人保管,部门领用的公共防护用品由各部门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4.0 防护用品的发放标准及时间 时间 用品每 月每季每年两年三年五年发放对象 线手套1双维修工、清洁工、绿化工、 胶手套1双清洁工、厨工 绝缘手套1双维修工 绝缘鞋1双维修工 雨鞋1双维修工、清洁工、绿化工、厨工、室外保安岗 安全帽每人1顶进入施工现场或危险场所人员 防护毛巾1条维修工、清洁工、绿化工、厨工、室外保安岗 防尘口罩2个清洁工、厨工 防护眼镜1副维修工 安全带每人1条高空作业人员 雨衣1件维修工、清洁工、绿化工、室外保安岗 防护耳塞1副进八作业场所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