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

上传人:拖*** 文档编号:349082727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对恩师穆从杰及其家人的回忆(四) 穆老师的大女儿桂萍曾在印刷厂工作,她为人老实、忠厚,提防小心,从来不和别人结怨。但由于受穆老师的株连,由于一部分造反派的极左,她在文革中也曾受到批判。原因是,一次开会时,她把毛主席语录本放在膝盖上,别人喊她时,她猛一站,语录本掉在了地上,有人就说她摔语录本,反对毛主席,经常批斗她。汽车站、公安局门口等大量地方,都贴出了“地主分子穆从杰的女儿穆桂萍反对毛主席“打倒穆桂萍的大标语。就在这时,逼她把住房搬出来,让她住进了漏雨的屋内,尽管她屡屡要求,但头目们迟迟不给修。在那个特别的年代里,不仅穆老师本人多受了罪,就连他的女儿也吃尽了

2、苦头。 穆老师的胆子很小,但他熬过来了,看到了为他落实政策的那一天。在和胡阳相邻的另一个学区里,有一位姓赵的老师,因他的胆子更小,因各种原因,他就没能坚持到最终文革开始后,在方城完小曾设有“黑帮室,当时的胡阳学区归方城区管,穆老师因成份不好,首先被赶入了黑帮室,同时被关进去的还有早被错划的右派王某、许某、孙某,有新被打成的反革命朱某、任某等,学校开批判会时,这些人就上台接受批判,不被批判时,他们就随时听安排,带着劳动工具到各处去干活。譬如,某学校的院墙塌了,头目们就派这些人去垒,有时让一人去拉风箱烧茶。这乡村小学的黑帮室跟大城市大单位的黑帮室有些不同,这些“反革命终究是造反派“喊出来的,只是在

3、全体老师集合开会时,才让他们进去住,批斗他们,给他们难看,让他们去干活,以显示他们是人下人。老师们不集合时,这些所谓“反革命就都回家,这些人在家中多是能得到温暖的。在某村教学的赵老师,由于出身地主家庭,往往很畏惧,意识到自己迟早要进黑帮室,就想自己占个主动,让造反派有个好印象。他就买了一把新铁锨,主动带着行李住进了黑帮室。哪知这事被没有头脑的小头目张某德知道了,不仅没有对赵表示理解、可怜、安慰,而是歇斯底里大发作,劈头盖脑地训斥起来,叫他赶快滚出去。训斥的时间很长,声音很大,似是在借机显威武,我们在远处的宿舍,都听着像打雷。受到如此严肃的训斥后,赵老师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有多大?不知道自己会到哪一

4、步?在造反派都去县城开会,所谓有问题的人都留在家中之际,他感到了绝望,感到了万念俱灰,他用一根绳子终止了自己的生命。他没有什么过错,是因畏惧而死,良善的人们都很可怜他,但没人敢公开谈论。小头目们心里明白,赵老师是被他们吓死的,他们丧了良心,心虚、理亏,不得人心。但看不出他们有什么可怜,他们还夜过坟场吹口哨给自己壮胆,在方城大街的醒目处张贴大标语,写着:“赵某有罪,罪该万死!“赵某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死有余辜!人们形容贪财的人时常用一句话:“炸油锅里的钱他也敢拿。造反派小头目某某,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查看了赵老师的尸体后,动手翻了死者的褂兜,在赵老师的一个亲属在场的状况下,他厚着脸皮把搜出的2

5、0多元钱(接近赵半个月的工资)和10几斤粮票塞入自己兜中,可见他的心很黑!胆很大!可见他不怕做恶梦,不怕赵老师的鬼魂找他讨要钱和粮票后来给赵老师平反、落实政策时,赵的家人估计该头目能把钱和粮票拿出来,但他没往外拿。假如赵老师不是胆子太小,不是主动进黑帮室;假如造反派理解他,不是这样训斥他;假如他能像穆老师那样坚持,可能就不会有这样的后果穆老师的问题被落实政策后,他曾先后在胡阳和南山阳教小学,照样很认真,照样很受群众的欢迎。1976年,为照料小女儿桂玲接班,他提前退休,退休后,曾在南山阳指导、帮助桂玲教学。后要求到胡阳中学打铃、看门,他的条件很简单,只要求中学给他一间屋住,别无要求。学校商榷后,

6、同意给他一间屋住,并每月补给他因退休少领的那十几元工资(他当时的工资是43元5角,退休后,国家发给70,中学补发那30的差额)。穆老师依旧工作认真、负责,每天坚持按时打铃,按时开关大门,限制与学校无关的人进入学校。他对学生和老师都很关心,常劝师生珍惜时间,劝老师认真工作,劝学生好好学习,大家都很敬重他。一次,几个年轻老师正在打扑克,穆老师看见后向这边走来,有一位老师小声说:“穆老师来了。意思是他可能批评我们,某位老师想到他是个打铃的,又是从外单位退休的,没啥了不起,当即不屑一顾地说:“他算老几?站在不远处的季朝中校长听见了,觉得这位老师不懂事,有些骄横,用老百姓的话说:“牙齿子过高。校长当即说

7、:“算老几?穆老师是咱的名誉校长!我俩心里明白,这是开玩笑的话。但年轻老师没敢怀疑,都微笑着瞅着我们和走近了的穆老师,没敢再多说什么。大量年来,穆老师一直处在被人看不起的地位,这次突然听到校长说他是名誉校长,也猜不透什么领导在什么场合有过此任命当时表现得很愉快,精神很昂扬。他能感觉出领导很信任他、很尊重他,他有了做人的尊严。以后,他对学校的各项工作更热心了。更加注意关心集体、维护学校的利益。一次,费县教育局冯爽亭局长去学校检查工作,穆老师听说后,就赶快出来找,听说冯局长在操场上,就大步流星地赶了过去。看见冯局长后,他眉开眼笑,几乎是小跑着上前和冯局长握手问候。他的这些行动,说明他的心情确实已十

8、分高兴。同时也说明,他是在利用各种机遇向领导和周边的人说明,他已不是过去受屈辱的穆从杰了,他已经和普通的人一样了,他是个受人尊敬的人了。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学校东面的某村去世了一个人,那人家的坟地原在学校门口附近,已被整平。这次有人又提出把坟子埋在学校门口。穆老师听说后,当即对相关人提出不适合。由于他以前常挨斗,大量年轻人看不起他,不把他的话当回事。有个青年说:“你自己都快死啦,你管这个干什么?穆老师觉得是受了侮辱、吃了气,就跑去找我诉说。正好,当时上级刚开始提倡火化,主张整平原有的坟子。在别处埋尸体都要被制止,更不要说到校门口埋了,那确实是迎风上。我当即找到了那几个人,有意让他们派出代表,

9、和我们到公社讲理。他们一听说上公社,都害了怕,纷纷赔礼、认错。大量年来,穆老师常受屈辱,不敢动,不敢言。这次,我在现场给他争了理,他亲眼看到侮辱他的人不敢喊呼了,埋在他心底的火山一下子爆发了,他怒目圆睁,猛一跳,指着侮辱他的青年吼道:“小某某,你个狗X的劈头盖脑地大骂起来,那青年一句话也没敢回,其余人都围过来,有称呼老师的,也有叫大爷的,齐替那青年认错。都说:“他是小孩,不懂事,你老人家消消气,别和他计较。穆老师才和我一起离开。一次,两个初中的学生闹了仗,一个学生的亲属要去打另一个学生,穆老师发现后,赶快劝阻,但那同学的亲属不听,还是要去打人。穆老师在他无法操纵的状况下,又赶快告诉了我。我劝告

10、同学的亲属不要打人,有问题学校处理,但他还是不听,一意孤行,一定要去打,还叫喊着一跳老高。为了压他的邪气,我也愤怒地跳了一下。接着喊了声:“快把大门锁上,通知派出所,谁在这里打了人,谁就别想出去!穆老师赶快锁上了大门,大量学生围了过来,想打人者没敢动手,这事却惊动了他的家长,要求开门进来,替孩子承认了错误,把要打人的孩子领走了。那次,我对穆老师说:“你做得很对,很好,操纵了一次打人事件的发生,也使要打人者少犯一次错误。穆老师的小女儿桂玲后调到马兴庄小学工作,附近有个花岗石厂,她对象在花岗石厂工作。一次,穆老师说,他想到花岗石厂看门,说这样会离桂玲家近一些,便于相互照料。我们同意了,他人先去了花

11、岗石厂,但没有搬家。他走后,我想着他一生的经历,想着他离开了生活、奋斗了一辈子的学校,心中十分忧伤,禁不住放声痛哭起来,别人不解地过来问我,我就又一次哭诉他的经历他走后,我们没再找人打铃,而是安装了电铃,用电铃把握作息时间,由几个老师负责早晚开关大门。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着。大约过了两个月,穆老师突然回来了,他说在学校里生活惯了,乍上新环境不得劲,想再回来。他有些难为情地说:“曾向学校打过电话,但没打通。我问:“打电话干什么?他说:“问问你们还要不要?我说:“一个学校还容不下你一个快80岁的老人吗?你随时回来,俺随时接收,照样补发你退休时工资的差额。他回来后,发现已有了电铃,已不需要他打

12、铃了。也有人开关大门了,感到自己没什么作用了,似是回来吃闲饭的,觉得很不好意思,我们注意到他的情绪后,就又安排他开关大门,没再要求他打铃,但每次电铃响时,他还是要去打铃,我们喊着:“不用打了!不用打了!他却总是喊着:“打吧,打几下好。他这是要让众人知道,他还在发挥作用,他没有白在这里吃饭。人年龄大了,记忆力逐渐变差,思维也逐渐迟钝。但我当时对这些理解不深,像对待正常人一样要求老年人,曾两次错误地批评了穆老师:一次是我给他一把钥匙,让他去开一个门上的锁,但他没有去开锁,我再问他时,他说没有给他钥匙。我生气地说已给他了,让他再去找钥匙,后来他找到了,证明是我给他钥匙了,他丢了。我严肃批评了他。另一

13、次是,我早晨问他开了大门没有?他微微一笑说:“早已开了。我也就认为万事大吉了。直到急于来烧茶的老赵从大门上爬了进来、说外面还有大量人等着开门时,我才知道穆老师其实没有开门,我又一次严肃批评了他。当然,这批评就像儿子批评父亲,他有了过错就畏惧,不会形成什么隔膜。但终究是当着众人的面,对他的自尊心还是有伤害的。我当时批评穆老师,是误认为他责任心不强了。近几年,我常和年龄大的人打交道,且自己也进入了老年行列,才渐渐认识到,老年人在大量事上已力不从心,已很简单忘事。当年的穆老师已近八十岁,早已该休息了。他忘事、出错已在所难免,我再像对待年轻人一样,交代他一些任务让他完成,已不妥当了。我当时对穆老师的批评,是对老年人的不理解,有些过分。每当想到这些时,我往往自责当时的做法。(待续) 【编者按】:读完这篇文章给我感觉就是“良善,疯狂的年代,穆老师受到了不公允的待遇,但平反后他用良善原谅和宽容了一切,一生提防小心,勤恳做人,认真旅行自己的职责。文章结尾部分,对自己的剖析反思,也是良善的再现,真诚祈福老师,好人一生平安!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