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48944669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36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附参考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 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年山东省日照市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2020 分)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汉字是世界上最具造型感的文字。汉字书写,既是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尽管秦朝缔造了“标准字体”1小篆,但这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汉字书写从一个极致走向另一个极致,软笔书写又赋予汉字以弹性,使其呈现出(变化无穷/变幻莫测)的线条之美,就像太极功夫,于闪转膝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铤万钧的力量。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即兴写下兰亭集序2颜真卿几经找寻,在悲伤愤懑中蘸墨挥就祭侄文稿3苏轼在人生千疮百孔之时,于黄州草屋写下寒食帖。岁月(涤除/洗濯)不去汉字书法之美,亦

2、不曾湮没那些书写者。见字如面,他们在飞扬的笔画里活着,在舒展的线条里活着,须臾不曾离开。愿你在一笔一画的书写中,构筑自己的精神宫阙。(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缔造(d)造型闪转膝挪B.即兴(xng)小篆悲伤愤懑C.湮没(yn)蘸墨雷铤万钩D.须臾(y)宫阙千疮百孔(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变化无穷涤除B.变幻莫测洗濯C.变化无穷洗濯D.变幻莫测涤除(3)在文中处依次填入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A.第1处:冒号第2处:分号第3处:分号B.第1处:破折号第2处:逗号第3处:逗号C.第1处:冒号第2处:逗号第3处:逗号D.第1处:破折号第2处:分号第3

3、处:分号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三星堆考古专家把先进的实验室等搬到考古现场进行考古的新尝试,具有里程碑意义。B当前,实体书店面临着生存困境,能否实现逆袭,关键在于探索出适合未来的发展模式。C袁隆平院士不仅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他毕生奋斗的伟大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不挨饿。D根据赵德发小说经山海改编的电视剧经山历海,塑造了基层党员平凡感人的故事。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婉约派女词人。其渔家傲一词中的“九万里风鹏正举”“蓬舟吹取三山去”都运用了典故。B汪曾祺,现代作家,代表作有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等。其散文多写琐细事物,如话家常,平淡自然,

4、却饶有趣味。C古代书信又称“尺牍”“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可写景抒情,如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吴均的与朱元思书。D称谓有尊称和谦称之分。陈太丘与友期行中的“尊君”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范进中举中的“在下”是对自己的谦称。4下面情境中,劝说最得体的一项是()周末,全班同学到博物馆参观学习。参观过程中,两位同学紧靠在一起,有说有笑,其中一位还摘掉了口罩。作为班干部的你看见了,走上前去劝说。A两位同学好!疫情防控时期,务必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请遵守纪律并停止说笑!B喂!你们怎么把先前的要求都给忘了?又说又笑,成何体统!快把口罩戴上,保持距离!C两位同学好!博物馆是公共场所,应戴好口罩,保持距离,

5、注意举止文明,你们觉得呢?D哈!两位同学,你们可真有个性!现在应该认识到错误了吧?快戴好口罩,不要再说笑。5按要求默写诗文名句。(1)蒹葭萋萋,。(诗经蒹葭)(2)鸡声茅店月,。(温庭筠商山早行)(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苏轼定风波)(4)潭中鱼可百许头,。(柳宗元小石潭记)(5),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6),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7)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写月映清江美景、点秋夜行船之事的诗句是:“,。”二、综合性学习二、综合性学习。(1010 分)分)6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历史不曾远去,梦想铸就未来。亲爱的同学,2021 年“回眸仰望沉思”主题语文活动

6、开幕了!现邀你参加,请按要求完成活动任务。5 月 19 日,现代吕剧先驱王尽美在日照市首演。全剧共有六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王尽美奋斗不息的一生,颂扬了他的革命精神和伟大人格。下面是第三场和第六场演出的主要内容:第三场:在不懈努力下,1921 年春,王尽美和邓恩铭等人秘密创建了山东省最早的党组织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烛光首次点亮齐鲁大地。为表达自己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王尽美激情赋诗:“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滩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他因此改名“尽美”以自励。第六场:终日奔波各地,积劳成疾,王尽美感染肺结核病。1925 年 4 月,他再次到青岛组织罢工,罢工胜利,他却病发

7、倒在队伍中;7 月,本在家休养的他告别母亲,到青岛继续工作;8 月 19 日,不幸病逝,年仅 27 岁。病重期间,他让青岛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口授遗嘱,无任何个人要求,唯愿全体同志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底。请根据你的理解,为以上两场演出拟定恰当的四字标题。场次第一场第二场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第六场标题辞家投考走进风雨红船一大纱厂喋血75 月 15 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所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及其着陆组合体,成功降落火星,中国成为第三个真正踏上火星的国家,也是首次实施火星探测即成功着陆的国家。“祝融号”火星车一亮相就引发广泛关注。科普展上,一位外国中学生对“祝融号”火星车的命名很感兴趣,向你请教。以

8、下介绍,语意连贯的一项是()这一名称是经全球征名、专家评审、网络投票等环节最终确定的。“祝融号”的命名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也希望以此指引人类对浩瀚星空、神秘宇宙的持续探索和自我超越。祝融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火神,教人们学会用火。我们以火神的名字命名第一辆火星车,寓意点燃中国行星际探索的火种。ABCD8暴风雪咆哮不止,猖狂了一夜。借来的那件旧上衣一点也不保暖,一只脚上的旧套鞋老往里灌雪,好几次掉到雪里,另一只脚上的靴子也有随时掉底儿的危险。由于睡在水泥地上,他的脖子上长了两个大洞包。瘦骨嶙峋的他,两眼熬得通红,猛烈地挥动着大木欲铲雪。他发烧好几天了,这天的体温比哪一天都高。吮吸工程队血液的肠伤寒

9、也悄悄地向他进攻了。但是他那“健壮”的身体在抵抗着,接连五天他都打起精神,奋力地从铺着干草的水泥地上爬起来,和大家一起上工。(有删改)片段选自。这是“他”在艰苦的环境下的场景,体现出“他”、的品质。三、古诗文阅读三、古诗文阅读。(1919 分)分)9(6 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湾诗首句中的“青山”即题目中“北固山”,“

10、行舟”“客路”已含旅途奔波之意。B.王维诗中的“孤烟”指烽烟,“候骑”指侦察、巡逻的骑兵,“都护”指前线统帅。C.两首诗的颈联既写景又言事,还蕴含着自然、人生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D.两首诗炼字精妙,“平”字写出江潮涌涨、与岸齐平,“直”字写出烟的劲拔之美。(2)两首诗都写到“归雁”,诗人借其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

11、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为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选自桃花源记,陶渊明)(1)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B.悉如外人悉以咨之(出师表)C.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D.不足为外人道也酿泉为酒(醉翁亭记)(2

1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自然段写田园风光、百姓的日常生活及精神状态,表现桃源环境优美、社会安宁。B.“皆叹惋”写渔人及桃源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桃源外百姓遭遇的惋惜,言简意丰。C.选文叙写善用照应,如“得其船”照应“便舍船”“寻向所志”照应“处处志之”等。D.选文描绘的世外桃源寄托着作者对美好生活和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当时是无法实现的。11(7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汉三年秋,项羽击汉,拔荥阳。汉王计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郦生曰:“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夫敖仓,天下转输久矣,臣

13、闻其下藏粟甚多,楚人拔荥阳,不坚守敖仓,乃引而东,令遗卒守成率,此乃天所以资汉也。今楚易取而汉反却,自夺其便,臣窃以为过矣。且两雄不俱立,楚汉久相持不决,海内摇荡,天下之心未有所定。愿足下急复进兵,收取荥阳,据救仓之粟,塞成皋之险,杜大行之道,以示诸侯效实形制之势,则天下知所归矣。方今燕、赵已定,唯齐未下。臣请得奉明诏说齐王,使之为汉而称东藩。”上曰:“善。”乃从其画,复守敖仓,而使郦生说齐王。(选自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有删改)【注】荥(xng)阳:地名。成皋(go):地名。巩:地名。洛:地名。郦生:刘邦谋臣。赦(o)仓:古代重要粮仓,在荥阳东北数山。杜:堵住。形制:占据有利地形以制取对方。藩:

14、属国。画:谋划。(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捐成皋以东捐:放弃B.屯巩、洛以拒楚以:来C.乃引而东东:东方D.据敖仓之粟粟:泛指粮食(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乃天所以资汉也。(3)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写法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是A.项王充分认识到成皋、散仓的重要性,但迫于汉王兵势,只让罪犯守成皋,放弃了散仓。B.汉王从“欲捐成皋以东,屯巩、洛以拒楚”到派兵“复守敖仓”,可见其善于听取意见。C.从劝汉王占要地、争天下及主动请求劝说齐王可看出,郦生洞察天下大势,善于进谏。D.选文从正、侧两方面刻画郦生形象,其建言献策是正面描写,汉王称善纳策为侧面描写。四、现

15、代文阅读四、现代文阅读。(2121 分)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未来,电从天上来庞之浩太阳是地球乃至整个太阳系取之不尽的核心能源系统。地球上的传统能源面临枯竭,太空电站或将成为 21 世纪解决能源问题的重要途径。太空电站,简而言之,就是把地面的太阳能发电装置搬到太空,在“天上”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送到地面。电站“上天”,主要是为了更高效地利用太阳能。在地面上,太阳能受到大气的吸收和散射、云雨的增减及季节与昼夜更替等因素的影响衰减很多,能量密度也变化巨大,很不稳定。太空中的太阳能非常充裕。据估算,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最高发电功率约为 0.4 千瓦,在

16、平流层为78 千瓦,而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电功率可达 1014 千瓦。即便电能在多次转换过程中有所损耗,太空发电的整体效率仍非常可观。从技术原理看,太空电站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发电装置,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能量转换和发射装置,将电能转换成微波或激光等形式,向地面接收系统发送波束;地面转换装置,将其转换为电能接入电网。美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光伏射频天线模块”,用于发电和能量转换,并计划于 2023 年进行空间段到地面段的电力传输演示。太空电站不受天气等自然因素影响,可以大规模收集、转换和利用太阳能,发电量与地面核电站相当。从太空中获取的电能通过无线方式传输到世界各地,不依赖大规模电网,可对偏远地区、受灾地区以及重要设施等进行定向供电或移动供电。例如,假若有了太空电站,电动车就无须四处寻找充电桩,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移动充电。不过,建造太空电站还需要攻克多重技术难关。单个太空电站的面积至少相当于 1400 个足球场,发电功率为兆瓦级,使用寿命须达到 30 年以上。要建造这么宏大的空间系统,在材料、运载、航天器控制、在轨组装及维护等不少关键领域仍有待突破,远距离无线传输大功率电能技术也亟待攻关。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