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4894240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排水工程设计说明(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排水工程设计说明- 4 - 一、工程概述官山七路至大园五路排水箱涵工程,起点与官山七路相交,桩号K0+000,终点接大园五路已建雨水箱涵(1-4x3m),桩号K1+894.631。其中,K0+000K0+797段采用DN2000mm钢筋砼管,坡度0.1%,由南向北排放,采用顶管施工工艺;K0+797K1+265.353段敷设1-4x3 m钢筋砼箱涵,坡度0.1%,K1+265.353K1+894.631敷设1-4x3m钢筋砼箱涵(K1+265.353K1+414.392为已建成段),坡度0.31%,由东向西排放,全长1894.631m。二、设计范围排水工程施工图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1.沿线所服

2、务地块的雨水管道设计。三、设计规范(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2)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 (3)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4)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8-2008)(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8)公路涵洞设计规范JTG/T 3365-02-2020(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15(1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50-2020四、

3、坐标系高程系本工程统一采用2000坐标系统、1985国家高程系统。五、设计尺寸图中管径以毫米为单位,其余除注明者外,均以米为单位。六、排水现状及规划1、排水现状:本项目起点与官山七路相接,官山七路雨水总管已建成,管径DN1500mm,暂时接入茂名大道预留总管,向西接入现状雨水系统;茂名大道两侧敷设有雨水管道,已建成,主要收集茂名大道路面雨水,茂名大道两侧多为未开发用地,以农田荒地为主;官渡六路与茂名大道交叉口北侧,现状有一座1-4x3m涵洞,功能为过人兼排水,入口标高26.22m;现状官渡六路在南侧敷设有DN800mm雨水管道,自西向东接入官渡五路雨水总管,管底高程23.01-25.86m,北

4、侧敷设有DN500mm,自西向东接入官渡五路污水总管,管底高程21.82-24.56m;现状西粤北路东西两侧分别敷设有雨水、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管径DN600-DN800mm,污水管道管径DN500mm,雨水接入本项目K1+265.353K1+414.392已建成段1-4x3m钢筋砼箱涵;上高一街、上高一巷均未建设,现状主要为荒地、水塘;本项目终点为已建成1-4x3m钢筋砼箱涵,横跨大园五路接入现状水系。2、排水规划:根据茂名市中心城区(北组团)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报批方案),官山七路至西粤北路段规划箱涵1-3x2.5m,西粤北路至大园五路段规划箱涵1-4x3m。规划茂名大道红线宽135

5、m,本项目茂名大道段(K0+000K0+797段)先行实施近期雨水管道,以满足现状排水要求,后期茂名大道扩建,按远期规划实施。七、设计概要1、雨水量计算1暴雨强度计算采用茂名市强度计算公式:式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 T设计重现期(a),本工程道路雨水设计取5; Tt=t1+t2,t1取15分钟,t2为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2雨水设计流量计算:Q=q.F其中:Q雨水设计流量(L/s);径流系数;F汇水面积(ha);式中:q=331(L/s.ha); =0.35八、排水设计方案1、雨水设计(1)雨水总管本设计雨水排放尽量按照地形趋势,利用重力自行排放茂名大道段(K0+000K0+797

6、段):在茂名大道东侧距离中心线28米布设DN2000钢筋砼雨水管,i=0.001,采用顶管施工工艺。官渡六路至西粤北路段(K0+797K1+265.353段):在官渡六路北侧红线外3米,西粤北路东侧红线外3米布设1-4x3m钢筋砼箱涵,i=0.001。西粤北路至大园五路段(K1+414.392K1+894.631段):在上高一街南侧距道路中心线3.6米,上高一巷东侧距道路中心线2.1米布设敷设1-4x3m钢筋砼箱涵,i=0.0031。(2)雨水接户管为满足远期发展,根据用户需求及规划路情况预留雨水接户管,预留检查井位置需结合道路外侧管线线位、管线施工用地红线等情况协调布置;原则上每隔约7090

7、米在距管道中线5米处设置,管长5米;预埋管道,采用DN1500管道, i=0.005接入检查井,接户井面标高与边坡设计标高持平,设置雨水检查井。九、管材与管基综合考虑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地质条件、产品供应、造价以及茂名市排水管应用经验等多方面的因素,本工程管材选用如下:顶管段DN2000级钢筋混凝土内衬PVC胶顶管。管材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009)、顶进施工法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JCT640-2010)等标准的质量要求,其配筋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道结构设计规范(CECS 143:2002)的规定。应该用离心法或芯模振动法工艺生成的顶管管材,其混

8、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50,抗渗等级不得低于S8,管道壁厚200mm,裂缝荷载71KN/m,破坏荷载107KN/m,内水压力不小于0.10MPa。顶管施工段管道接口采用钢板外套环+橡胶圈接口,一般管道采用橡胶圈接口。十、构筑物 检查井、沉砂井、雨水口等构筑物参照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见设计图集20S515)。1、检查井、沉砂井:检查井、沉砂井采用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见设计图集20S515)。检查井周围40cm范围回填中粗砂,深度为1.5米,相对密实度不小于0.70。所有检查井均应设置安全网,安全网做法详见“井筒安全网设计图”。雨水检查井应采用2cm厚1:2防水水泥砂浆内抹面,污水

9、检查井应采用2cm厚1:2防水水泥砂浆内外抹面,内设球墨铸铁踏步,涂沥青二道防腐处理。踏步位置应与接入管口错开布置,井口收口方向应与踏步位置对应。2、井盖、井座:检查井井盖采用球墨铸铁(重型),井圈尺寸做相应改动。同时应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其图案与色彩应与路面装饰材料相协调。3、雨水口:雨水口采用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8)第13页砖砌联合式雨水口,雨水口箅采用球墨铸铁雨水口箅子型,详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8)第62页。4、其余未尽构筑物均见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06MS201)及钢筋混凝土及砖砌排水检查井(见设计图集20S515)。十一、

10、顶管施工技术要求说明 (一)顶进设备的安装和使用1.导轨安装时,应复核管道的中心位置,二根导轨必须互相平行、等高,导轨面的中心标高应按设计管底标高适当抛高(一般为0.51厘米),导轨的安装坡度应与设计管道的坡度相互一致。 2.管底标高减去导轨的总高度h等于工作坑砼基础面标高。 3.导轨的轨距,可按下式计算: B=2(R2外- R2内)1/2 式中:B-导轨轨距 R外-管道外径 R内-管道内径 4.后座墙承受和传递全部顶力,必须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墙面应与管道顶进轴线相垂直,本工程采用钢筋砼沉井井壁作后座墙,井壁受均布荷载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5.采用两台200吨千斤顶共同作用,则其规格一致,同

11、步行程统一,且每台千斤顶使用压力不应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70%。6.为了减少后座倾覆、偏斜,千斤顶受力的合力位置位于后座中间,二台千斤顶其合力位置在管底以上1/41/3D处,千斤顶高度应与环形顶铁受力位置相适应。7.二台以上千斤顶共同作用时,油路必须并联,使每台千斤顶有相同的条件,每台千斤顶应有单独的进油退镐控制系统。8.千斤顶根据不同的顶进阻力选用千斤顶的最大顶伸长度应比柱塞行程少10厘米。9.油泵必须有限压闸、滤油器、溢流阀和压力表等保护装置,安装完毕后必须进行试车,检验设备的完好情况,用二台以上油泵时,每台油泵的最大工作压力应接近,并应并联在油路上。十二、排水管道沟槽支护要求本排水管道工程

12、采用开槽埋管的施工方法,新建排水管沟槽开挖前需采取适当的降水措施将坑内地下水位降至开挖面以下0.5m,然后根据管道的埋深及所在土层的特性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开挖:本工程采用放坡开槽施工或IV型拉森钢板桩支护施工。十三、排水管道基础、地基处理及沟槽回填1. 排水管道基础及地基处理(1)排水管道基础做法见基础大样图;(2)管道及检查井基础地基承载力应不小于120KPa,地基处理做法见道路图纸;2. 管道沟槽回填(1)管道敷设后应立即进行沟槽回填。在密闭性检验前,除接头外露外,管道两侧和管顶以上的回填高度不宜小于0.5m。(2)从管底基础至管顶0.5m范围内,沿管道、检查井两侧必须采用人工对称、分层回填

13、压实,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必要时应采用临时限位措施,防止上浮。(3)管顶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做到分层回填、夯实、碾压。(4)回填时沟槽内应无积水、不得带水回填,不得回填淤泥、有机物和冻土,回填土中不得含有石块、砖和其他杂硬物体。(5)沟槽采用机械开挖时,沟底应预留不小于0.1米的土层暂不挖去,铺管道前必须用人工清理至设计标高;如局部超挖,则应用砂石回填密实至设计标高。(6)沟槽上堆土坡脚应距槽边2米以上。对于施工期间管顶临时堆土,除必要回填外,其余应及时弃土。(7)沟槽在管道安装与铺设及有关试验完成后应及时回填,如沟内有积水,必须全部排尽后再行回填,管沟

14、回填采用砂(含泥量3%)回填至管顶0.5m处,从管底基础至管顶以为0.5m范围内,必须采用人工回填,严禁用机械推土回填,管顶以上0.5m以上沟槽采用机械回填时应从管轴线两侧同时均匀进行,并且夯实、辗压,回填密实度要求详见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有关规定,每层回填厚度应不大于0.3m。 (8)用机械回填管沟时,机械不得在管道上行走,距管顶0.5米范围内,回填土不允许含有直径大于100毫米的块石。(9)管道应在沟底标高、基础垫层厚度、表面有无扰动等作业项目检查合格后方准铺设安装。(10)安装铺设管道时,应按照从下坡往上坡和承口向前的原则进行。(11)管道沟槽回填其他

15、要求见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十四、其它1. 排水管采用管顶平接,排水检查井出口流槽底的标高等于下游的排水管道底的起点标高 ,图中所注检查井的标高均指检查井出水管管底标高。2. 排水管道转弯或交汇处,应保证水流转角大于或等于 90;当管径小于或等于300mm且跌水高度大于0.30m时,可不受此限。3. 雨水出水口采用混凝土八字式出水口,位于河床的排水管道及出水口应采用浆砌片石予以保护,防止冲刷;雨水出水口做法详见大样图。4.排水管道的敷设不得出现无坡、倒坡现象。5. 工程所用管材、管道附件等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产品标准的规定,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6.本工程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7. 雨水管道施工前,应对最终出水口处现有河涌的标高进行测量、核实;排水管道施工前必须复测现有市政排水出口的最低标高(管内底标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