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48942407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道路设计说明书(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鹤南路、鹤南中路道路升级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 设计说明书道路设计说明书 第16页 共16页 1 设计依据文件1、委托书;2、勘察设计合同;3、实测1:500地形图。2 前期工作意见执行情况本工程属村级道路,参照市政支路标准实施。改造内容主要包括机动车道沥青砼罩面、增设或维修人行道、交通工程、罩面后完善排水设施。与本工程相关的新增征地、拆迁(含房屋、管线)不纳入本工程建设投资中。3 采用的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路线、路基、路面工程1)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2013年版)。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年版)。3)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 (CJJ 193

2、-2012)。4)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 (CJJ169-2012)。6)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7)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G 51422019)。8)城镇道路养护技术规范(CJJ 36-2006)。9)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 (CJJ194-2013)。1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11)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12)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 D322012)。13)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14)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规范(JTG F40-2004)1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1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T 3610-2019)17)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08)18)广州市城市道路永久性材料运用指引19)广州市政府投资项目天然石材应用指引20)广州市道路工程路面结构设计指引(2020.6广州市交通运输局)21)其他现行规范、规程和指标定额等。排水工程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318-2017);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4-2006.2016年版);3)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G/T D33-2012 );4)给水排

4、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69-2002);5)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68-2008);6)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 (GB/T 11836-2009);7)排水检查井 (02S515);8)雨水口 (16S518);9)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GB50289-2016);10)检查井盖 (GB/T23858-2009)11) 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DBJ440100/T 160-2013)12)广州市水务局关于推广使用预制装配式排水检查井及限制使用砖砌筑排水检查井的通知_穗水排水201816号交通工程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城市道路交

5、通设施设计规范 (GB 50688-2011);3)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 51038-2015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 (JTG D81-2017);5)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 (JTG/T D81-2017);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 (JTG F71-2006);7)公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JTG D82-2009);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1部分 总则 (GB 5768.1 -2009);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2部分 道路交通标志 (GB 5768.2 -2009);10)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第3部分 道路交通标线 (GB 5768.3 -200

6、9);11)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12)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13)路面标线用玻璃珠(GB/T 24722-2009)1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GB/T 3880-2012)15)广州市道路交通管理设施设计技术指引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编制(2014年12 月);16)广州市道路交通指路标志系统设计技术指引广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编制(2013年9 月)。1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T 23827-2009);18) 广州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印发进一步提升建设工程施工精细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穗建质2014859号);19)

7、广州市建设工程施工围蔽管理提升实施技术要求20) 人行横道以及“礼让斑马线”交通设施设置技术指引4 设计概要4.1 工程范围、主要工程内容及工程规模工程范围:鹤南路、鹤南中路以及两条路之间的巷道。主要工程内容:现状鹤南路和鹤南中路为村级道路,鹤南路现状路面宽度7.5m16.5m不等,鹤南中路6.5m11m不等,鹤南路与鹤南中路之间的巷道,约6.4m左右,水泥砼路面;鹤南路和鹤南中路为各种交通混行,机动车道功能基本完善;巷道主要是人、电动车和摩托车混行;鹤南路和鹤南中路现状横断面布置主要是双向2车道,大部分路段缺少人行道(仅鹤南路停车楼路段有单侧人行道)。本次针对鹤南路和鹤南中路改造拟合路中线,

8、维持机动车道功能不变,局部调整线形,机动车道有效宽度布置为7.5m8.0m,双向2车道,两侧根据现状建筑用地边线控制增设人行道,规整村道的横断面布置,保证道路功能前提下确保整体效果,鹤南路维持现状的停车功能,机动车道路面进行白加黑改造提升景观,经过断面升级后,相应的完善排水设施和提升井盖,并根据道路等级完善标志标线;为保证整体改造景观效果,巷道主要进行加铺沥青砼、升井和增加雨水口。工程建设规模:本次改造路线分三段道路,分别为鹤南路A线、鹤南路B线以及鹤南中路。其中,鹤南路A线,起点为鹤南中路交叉口,终点为鹤南中路一巷交叉口,起点桩号为AK0+000,终点桩号为AK0+311.406,A线全长3

9、11.406m;鹤南路B线,起点为鹤南中路一巷交叉口,终点为G106国道交叉口,起点桩号为BK0+000,终点桩号为BK0+110.282,B线全长110.282m;鹤南中路,起点为广花一路交叉口,终点为G106国道交叉口,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0+469.094,全长469.094m;巷道总长约552m。按沿线现状道路砼路面宽度进行路面改造,行车道采用沥青混凝土罩面改造;增设或维修人行道;全线检查井及雨水口升井改造,局部增设雨水口;恢复标线和完善交通工程设施。4.2 测设过程2020年7月接到建设单位的勘察设计任务后,即对现场进行勘察设计工作,于2020年11月下旬完成了施工图

10、送审稿编制工作。4.3 设计标准表 41 主要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规范值采用值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参照城市支路巷道除外2设计车速km/h40、30、20303行车道宽度m23.5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BZZ1005停车视距m30306地震动参数g(基本烈度)0.1()0.1()7路拱正常横坡%1.521.528坐标及高程系统广州城建坐标系、广州城建高程系4.4 旧路状况分析和评价鹤南路现状路面宽度7.5m16.5m不等,鹤南中路6.5m11m不等,双向两车道,巷道路面宽度约6.4m,旧路状况良好。经过统计计算,断板率约2.8%,平均错台量4mm,路面损坏状况分级为良好等级,旧路面

11、均满足加铺沥青砼的要求。现状大部分路段无人行道,为硬化地面,只有鹤南路停车楼路段(B线)左侧有人行道,但人行道风格不一,有硬化地面、有广场砖、有瓷砖。5 平、纵线形设计本工程为原有道路整治工程,主要实施内容为行车道加铺沥青混凝土罩面,道路总体设计中尽量维持现状平纵面,设计车速参考周边道路的限速标准,取值30km/h(巷道作为居民楼直接通道,不作控制)。(1)平面设计本工程根据现状道路,明确线位走向,沿线地形、地貌中无重要设施、大型建筑等需避让,本次设计按现状中线设计,为避免对原道路平面布置作大幅修改和调整。鹤南路A线,起点为鹤南中路交叉口,终点为鹤南中路一巷交叉口,起点桩号为AK0+000,终

12、点桩号为AK0+311.406,A线全长311.406m;鹤南路B线,起点为鹤南中路一巷交叉口,终点为G106国道交叉口,起点桩号为BK0+000,终点桩号为BK0+110.282,B线全长110.282m;鹤南中路,起点为广花一路交叉口,终点为G106国道交叉口,起点桩号为K0+000,终点桩号为K0+469.094,全长469.094m。拟合现状路后鹤南路平曲线最小半径35m,鹤南中路平曲线最下半径为5m,均位于交叉口位置,由于现状未设置加宽和超高,且现状车辆基本是中小型车为主,机非混行,转弯实际行驶速度慢,受用地限制和考虑衔接需要,本次设计不设置超高和加宽。巷道平面设计范围按两侧居民楼边线控制,不作线形控制。(2)纵断面设计根据现状道路标高、沿线主要构筑物控制点等要求确定道路竖向设计,处理好与沿线地形、建筑物及交通出入口等之间的关系,并与现状道路接顺。为避免对原道路纵断面作大幅修改和调整,本次设计纵断面按现状旧路等厚加铺罩面,受现状道路纵坡和路线长度限制,部分路段的最小坡长未能满足规范要求,但整体上道路纵坡较缓,不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度,考虑工程量控制,不作大幅度的调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交通运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