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上传人:c****x 文档编号:348941578 上传时间:2023-04-1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2023学年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教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科利亚的木匣教案教学目标:1.学会9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木匣、免得、躲避、仍然、敌人、一倍”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初步感悟到时间在变化,人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4.了解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的一般方法,练习采用这种方法读懂课文。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科利亚最后讲的话的意思。教学准备:查找有关卫国战争、德国法西斯的情况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背景:1导入新课。在人们的生活中,往往有很多

2、的事能给人以启发。今天我们一起学习22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2介绍背景。本课是苏联作家左琴科写的。课文中的“战争”指的是前苏联卫国战争。1941年6月22日,德国进攻苏联,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英勇抗击,经过几年的艰苦奋斗,于1944年取得了卫国战争的胜利,差不多用四年的时间,本文就是写在那几年中发生的一件事。3解课题。从课文的题目看,科利亚的木匣,这篇课文主要是围绕着什么写的?(木匣)这篇课文围绕着木匣写了一件什么事?都写了哪些内容?(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词。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三)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情况

3、。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注意生字词的读音。2指名读生字词,正音:指导学生读准“匣”、“箱”的字音,这两个字都是三音连拼。3读准多音字的字音。4分析字形结构记住字形,理解字义。5出示生字卡片,理解词语。法西斯本课指德国侵略者。冰鞋滑冰时穿的鞋。果然表示事情真的如此。仍然表示情形没有什么变化或恢复原状。(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1带着问题读课文。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1)学生自己小声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2)小组讨论,这课写了一件什么事?(3)指名汇报:本课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事。2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学生读课文

4、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果提出的是词语方面问题,老师要带领学生找到其出处,联系上下文帮助学生理解,如果是其它问题,老师告诉同学们讲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学习课文。4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给课文分段。本文是按照“埋木匣”、“挖木匣”、“受到启示”的顺序写的。按照以上写作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一段:13自然段(埋木匣)二段:412自然段(挖木匣)三段:13自然段(受到启示)(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熟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讲读课文1学习课文第1段:(即13自然段)(1)电脑出示思考题: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科利亚为什么埋木匣?(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5、让学生边带着问题默读思考,边填空。出示填空题:科利亚埋木匣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埋本匣的地点是(从他家门口十步远)。妈妈埋箱子的时间是(战争开始的时候),埋箱子的地点是(从她家门口三十步远)。(3)指名读第2自然段:找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动词:放、盖、踩、撒,从埋木匣的这一连串的动作中,你体会到科利亚是个怎样的孩子?(做事心细,想得周到)(4)指名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科利亚为什么把木匣埋起来?一是因为全家人要躲避战争,东西多不能带走。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原因是科利亚善于动脑筋,善于观察思考,他见妈妈把家里的箱子埋起来,受到启发,所以自己也学着妈妈的样子把木匣埋起来。出示句子让

6、学生体会理解:“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科利亚数到十,量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让学生读这两个句子,体会“只就”的用处。在这里“只”强调了科利亚的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因此就量十步。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很大,就是因为他只会数十步,年龄小,才造成后边挖木匣时,挖不着,为后边的内容埋下了伏笔。练习用“只就”的句式说话。先按课文的内容说,然后再另说一句话:科利亚因为年龄小,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埋木匣。放学了,教室里只剩下我一人,所以我走时就随手把灯关了。(5)归纳段落大意:归纳段落大意,要抓住全段的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句式,组织好语言。请你按“谁,干什么”的句式归纳段落

7、大意。本段写科利亚埋木匣。2学习课文第二段:过渡语:从第一段的课文中,我们知道了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挖坑很细心地埋下了自己的木匣,那么等他和妈妈一块避难回家后,挖木匣的情况是怎样的呢?我们学习第二段课文。(1)出示思考题:妈妈是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间,挖埋在地下的箱子的?妈妈是怎么挖的?你怎样理解妈妈说得话?(2)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的47自然段。(3)个人读之后,小组学习讨论。(4)边读课文,边填空:妈妈挖箱子的时间是(四年之后,法西斯被赶走了,妈妈、奶奶带着科利亚回到家乡的时候),妈妈从家门口朝菜园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5)出示妈妈说的话,让学生谈谈自己是

8、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妈妈的话有两层意思。一是强调了算术真有用,第二层意思是假设当初不是数三十步埋箱子,而是随便挖坑埋箱子,那现在肯定就不好找到了。同时,这里也渗透着,科利亚也是照妈妈的样子埋的木箱,挖的木匣,那为什么挖不着呢?怎么算术又不管用了呢?原因在哪里呢?这里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比较句子,体会“如果就”的用法,练习用其说一句完整的话。让学生先比较两个句子:一个是妈妈的原话,一个是去掉“如果就”的句子,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表达意思有什么不同。“如果就”是假设句,先假设那么去做,就会出现后来的结果。练习说话,先用课文中的内容说,再另外说一句话。妈妈如果当初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9、如果我现在抓紧时间,好好学习,将来就能成为祖国有用的人才。(6)学习课文812自然段:读第8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科利亚是怎么挖木匣的?填空:科利亚从家门口(量了十步)动手挖起来,没有找到匣子。出示句子: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有找到。科利亚把坑挖得很深,朝左挖、朝右挖,说明挖得面积比较大,还是没挖着。学习9和10自然段:让学生小声读课文,想:当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理解“也许”,是可能的意思。让学生反复读第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科利亚心想:自己的方法没有错呀,既然家里的大箱子都没有被法西斯挖走,那么自己的小木匣也不会被

10、法西斯挖走。从科利亚的话中,暗示了他当时思维的过程,所以想来想去,认为“这里面一定有原因。”换词练习,体会仍然的意思。“还是没有找到。”“依旧没有找到。”“仍旧没有找到。”“依然没有找到。”读课文第11自然段:通过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从“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看出科利亚遇事开动脑筋,认真思考。从科利亚的话中体会三层意思:一是经过思考,他知道是怎么回事了,当时很激动,会很大声地告诉大家,用了叹号。二是找到了为什么挖不着木匣的原因。三是料定自己会马上找到木匣的。让学生体会当时科利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齐读这段,理解果然的

11、意思。3学习课文第3段(最后一自然段):过渡语: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照妈妈的方法,自己量了十步埋下了木匣。后来,又用和妈妈同样的办法去挖木匣,妈妈很快挖到了她埋的箱子,而科利亚没有挖到自己埋的木匣。后来,经过科利亚动了一番脑筋,知道了自己没有挖到木匣的原因是,四年前埋的木匣,那时自己年龄小,步子也小,现在九岁了,步子大了一倍,那时量十步,现在应当量五步,果然量五步挖到了木匣,从这件事中,科利亚受到了很大的启示,我们学习课文最后一段。(1)默读课文,划出科利亚受到了什么启发?再读一读,你是怎么理解的?(2)出示科利亚说的话,一方面进一步理解他的话的意思,另一方面体会“不光还”的用法。科利亚善于

12、动脑筋,勤于思考,他从自己埋木匣,挖木匣的过程中,悟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他懂得了周围的一切都在发展变化,面对着发展变化的事物,不能采用固定不变的态度,应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关联词“不光还”,表示递进关系。科利亚找到了木匣,比找到木匣还更进一步的意义是,他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前后之间的联系,并且了解文章在写作方面的特点:1自己小声读课文,课文中为什么要这么具体地描写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这与文章后面写到的挖木匣有什么联系?先自己边读边想,自己练习说一说,然后,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最后再指名代表小组向大家汇报。文章详细具体地描写了科利亚埋木匣的情景,同时也较细地写了

13、妈妈埋箱子的情况。这一方面突出了科利亚从小就爱观察,思考,善于模仿,办事细心,认真。另一方面,为后面写的挖木匣埋下伏笔,既然都是从家门口到菜园的方向量十步,为什么挖不到木匣?妈妈照埋箱子的样子,同样量了三十步很快地挖到箱子,而科利亚和妈妈的方法也相同,为什么挖不着?这样前后对比着写,对于理解,强化“世间一切都在变化,面对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道理。2写作方法:本文围绕着科利亚的木匣,展开故事,文章主线清楚,并且文章前后照应。前面的描写为后边的描写埋下伏笔。读课文,让学生找一找,文章的哪些地方是为后面埋下伏笔的?(四)作业。1熟读课文。2叙述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3叙述科利亚明白了什么道理?(五)总结全文:师生共同完成。1用最简练的语言说一说本课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写的是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事。2学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1)懂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在发展变化之中,看问题不能用固定不变的态度,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进一步明确了归纳段意,要抓主要内容,按一定的句式,组织好语言。【板书设计】埋木匣 时间变化27、 科利亚的木匣 得启示挖木匣 周围一切也在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