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348829874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菏泽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题。材料一:随着我国青少年的触网年龄不断降低,他们能否健康、安全、文明上网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很多青少年处于叛逆期,寻求猎奇、

2、新鲜,为排解社交焦虑,他们积极地在社交媒体平台参与群体交往,容易形成小圈子的意见,情绪极化,引发群体谩骂、煽动对立等问题。”中国政法大学光明新闻传播学院助理教授滕乐说。沉迷虚拟社交,缺失现实社交,也让当下的青少年们,更容易被误导,不自知地陷入群体意见极端化。而很多家长对此无所适从。“疫情期间,孩子一直在上网课,花在手机和电脑上的时间变多了,但我不知道她在网上除了学习还干些什么。”北京朝阳区的一位家长说。一些青少年毫无顾忌地在网上发出一些带着脏话的弹幕、评论、跟帖,很多人不禁问:这些青少年到底怎么了?“连哭都这么恶心!”“现实生活中肯定也是小三!”热播剧三十而已中“林有有”角色的扮演者被观众骂哭

3、:“一切来得太快,完全超乎我的预想。”诗人北岛在社交媒体上发了一首自己的诗歌,没想到却引来了围攻,有的网友甚至用网络缩写对其进行辱骂。北岛在评论区回复:“这是讨论诗的平台,不应使用语言的暴力,我从此关闭自己的评论区。”青少年正陷入遭遇网络暴力和参与网络暴力的双重身份中。中国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组织编写的社会蓝皮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中的数据显示,28.89%的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其中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居多。68.48%的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场景是社交软件;其次是网络社区,比例为55.3%;而在短视频和新闻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

4、0.66%和30.16%。“新媒体对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渗透性和嵌入性非常强,他们很难区分社交媒体中公共空间和私人生活的界限,对于秩序、场景、规范的认识不清,易引发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等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王斌说。除了网络暴力,青少年还在遭遇其他网络安全风险。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遭遇的网络违法侵害风险中,网络诈骗占比高达46.67%。新媒介赋权青少年自主学习、表达、交往的能力,但是与媒介技术的发展和带来的影响相比,青少年对媒介及信息的认识和辨别能力还存在很多不足。整体来看,我国的媒介素养教育还存在不少问题,我国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亟待提升,就像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一样

5、,不能把交通事故的责任都归在驾驶者身上,还要依靠交规、交警等多方管理的合力。(摘编自面对网络风险,青少年媒介素养如何提升)材料二:媒介素养是指人们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选择和理解的能力、质疑和评估的能力、创造和生产的能力,以及思辨的反应能力等。这在新媒体海量信息时代尤为重要。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备“亲密接触”的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低俗、庸俗、媚俗等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非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价值观引领是首位。媒介素养强调的是分辨

6、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那么以什么尺度去分辨和解读呢?先进的思想、正确的价值观就是度量信息的尺子。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就像觉醒年代等影视作品那样,在潜移默化中讲述党的初心和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怀。人文教育是奠基石。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人文学科的独特价值,正是在于其能塑造青少年

7、的心灵和人格,培养批判意识和理性思考能力,而这正是良好媒介素养的根基。父母是第一影响人。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一样的屏幕和键盘,由于父母媒介素养的不同,让孩子走进了两个不同的世界。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社会团体在青少年媒介素养提升过程中可起着重要作用,社会团体应举办丰富多彩的媒介素养实践活动,以游戏、竞技、趣味的方式来训练和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使之成为学校媒介素

8、养教育的有益补充。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就指出,加强全社会网络法治和网络素养教育,制定网络素养教育指南;加强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引导青少年理性上网。(摘编自提高青少年的媒介素养)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触网年龄低的青少年长期陷入群体意识极端化,缺失现实社交,易出现暴力情绪。B. 材料一中北岛关闭自己的评论区这一事例,突出强调网络暴力给人带来的不利影响。C. 部分青少年在陷入网络暴力的同时,也因认识和辨别能力不足被动参与了网络暴力。D. 青少年在网上自主学习、表达

9、、交往的同时,也应该做好自我防护,谨防上当受骗。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少年只要不断提升自身媒介素养,即使是在暑假与电子设备紧密接触,也不会受网络“三俗”侵蚀。B. 材料二中以觉醒年代为例,意在强调要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就应用合适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C. 青少年在上网时,要想不让网络“三俗”钻空子,有必要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D. 父母日常媒介的使用习惯,能让青少年的上网行为偏向学习信息,从而给他们的上网活动以正向引导。3. 下列各项中,不适合从正面用来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一项是( )A. 钟南山院士敢医敢言,勇于担当,通过各媒体平

10、台号召大家积极做好个人防护。B. 某媒体制作中国女排运动员朱婷胸怀梦想,刻苦训练,顽强拼搏的视频并发布。C. 某自媒体平台邀请网红明星代言产品,增加了流量和广告效应,吸引无数粉丝。D. 某明星带领粉丝们一起植树造林、美化环境,以劳动的形象展现于各网络平台。4. 请简要说明材料二的论证结构。5. 班级拟开展“提升媒介素养,青年责无旁贷”主题班会,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作典型发言,请结合材料,列出三条发言要点。【答案】1. A 2. B 3. C 4. 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首先点出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途径,然后从多方面具体分析,最后加以总结。局部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等层面

11、具体分析。 5. 树立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培养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不参与网络暴力。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辨别能力,谨防网络暴力和欺诈。【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触网年龄低的青少年”错。原文是“沉迷虚拟社交,缺失现实社交,也让当下的青少年们,更容易被误导,不自知地陷入群体意见极端化”,可见,原文说的是当下的青少年们因沉迷虚拟社交,缺失现实社交容易陷入群体意见极端化,而不是说触网年龄低的青少年长期陷入群体意识极端化,缺失现实社交。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A说法绝对。原文是“暑假,是青少年与电子设

12、备亲密接触高峰期,这让许多家长担心孩子沉迷游戏,或受到低俗、庸俗、媚俗等网络三俗的不良影响。家长们的担心并非多余,青少年媒介使用技术娴熟,但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受到网络三俗侵蚀。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可见让青少年不受网络“三俗”侵蚀,需要多方努力,包括青少年提升自身媒介素养、“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等,因此选项说法绝对。C“要想不让网络三俗钻空子,有必要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曲解文意。原文是“如果人文精神缺失,一些年轻人就容易陷入空虚和迷茫,让网络三俗钻了空子。无论教育处于哪一个阶段、哪一种模式,都应该充分重视

13、人文学科,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可见,原文说仅从实用和技术层面来谈人文学科是目光短浅的。D“从而给他们的上网活动以正向引导”说法错误。原文是“如果年轻父母没有节制地玩手机、刷视频,很难想象孩子能养成好的媒介使用习惯。由于父母的引导方式不同,使得孩子的互联网使用习惯产生了很大差异,有的偏向学习信息,有的偏向娱乐消遣父母的爱和陪伴、父母的正确引导和以身示范,能使网络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更多的积极作用”,可见,父母日常媒介的使用习惯,能让青少年的上网行为不同,有的给青少年上网活动以正向引导,有的则不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自媒体平台

14、邀请网红代言产品的目的是增加流量和广告效应,吸引无数粉丝,并不能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以,这不能从正面用来对青少年群体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材料二一共六段,整体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1)根据第一段中“要提高青少年网民的媒介素养,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媒体、社会立体参与”可知,文章开头首先点出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的途径。根据第二至五段的首句话“价值观引领是首位”“人文教育是奠基石”“父母是第一影响人”“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可知,文章从多方面具体分析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途径。根据第六段“总之,随着我国青少年触网年龄的不断降低,提升

15、青少年媒介素养已是当务之急”分析,文章最后加以总结,指出提升青少年媒介素养的急迫性。(2)由第二至五段中的“价值观引领是首位”“人文教育是奠基石”“父母是第一影响人”“社会团体可为助力者”可知,文章中间部分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从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团体等层面具体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价值观引领是首位”“有的青少年容易受到三俗影响,其根源在于心中没有正确的价值观。要帮助青少年明是非、辨善恶、知良莠,使他们拥有度量信息的尺子。要提升青少年的媒介素养,用他们喜欢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传递正确的价值观”概括:树立和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身的人文精神。(2)根据“一些青少年毫无顾忌地在网上发出一些带着脏话的弹幕、评论、跟帖”“青少年正陷入遭遇网络暴力和参与网络暴力的双重身份中”概括:培养健康、文明的上网习惯,不参与网络暴力。(3)根据“28.89%的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遇到过暴力辱骂,其中以网络嘲笑和讽刺及辱骂或者用带有侮辱性的词语居多。68.48%的青少年遭遇暴力辱骂信息的场景是社交软件;其次是网络社区,比例为55.3%;而在短视频和新闻留言上遇到暴力辱骂信息的比例分别为30.66%和30.16%”“青少年互联网平台参与风险研究报告显示,在青少年遭遇的网络违法侵害风险中,网络诈骗占比高达46.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