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824240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慧诉讼服务终端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加快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消耗清洁化、废物回收网络化。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能源互联网、智慧物流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朝高端、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基站等高耗能信息载体的绿色节能改造。一、 智慧法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智慧法院面临的机遇良好的经济环境、积极的政策引导、广阔的市场需求以及强大的技术支撑是法院信息化行业迅速发展的四大促进因素。1、智慧法院国民经济健康发展,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法院信息化行业作为为法

2、院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服务的行业,它的发展一方面遵循软件行业本身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受到国民经济运行状况和财政收支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各级法院的信息化建设投入不断增加且法院客户持续付费能力有财政收入保证,为法院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持续提供动力。2、智慧法院步入全面建设阶段,释放强劲政策红利政策引导每一代法院信息化的浪潮。2021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了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确定全国法院信息化指导思想、建设目标、重点任务、实施路线,推动全国法院建设全方位智能化、全系统一体化、全业务协同化、全时空泛在化、全体系自主化

3、的人民法院信息化40版。建设人民法院互联网统一账户管理中心,向全国法院发布互联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技术规范,推进与人民法院四大公开平台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统建的诉讼服务系统对接,整合全国法院诉讼服务系统账号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一次注册、全网通办的司法需求。3、法院信息化深入发展,智慧法院行业市场空间广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法院的立案量和办案量大幅提升,法官办案压力不断增加。根据2022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2021年,全国法院共审结、执结案件数量3,0104万件,人均办案238件。作为解决案多人少矛盾、提升审判效率的关键,信息化手段将越来越受到各级法院的重视。另外,在疫情防控期间,为了减少人员接触、

4、披露疫情数据,公职人员线上执政与人民线上办理业务的习惯同时得到了有效培养,疫情防控期间客观上培养了用户的使用习惯,为法院信息化的进一步推广提供动力。(二)智慧法院面临的挑战1、智慧法院人才结构矛盾突出,高层次、复合型人才缺乏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与企业业务的融合日趋紧密,这些行业企业对业务人员、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要求很高,需要人才具备相关综合知识,如软件开发人员不仅要精通软件开发技术,还要对企业的业务流程非常熟悉。目前,国内该类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这将成为阻碍本行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2、智慧法院资金压力较大由于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产品换代频繁、生命周期短、技术升级

5、快,为保持核心竞争力,软件企业需不断推出新产品和持续提高技术服务水平。技术研发和人才储备的持续投入将给软件企业带来较大的资金压力。同时,受法院、银行等行业客户内部预算管理及审批流程的影响,信息化提供商当年完成的销售一般在四季度实现回款,从而给其带来一定的资金压力。二、 建立统一开放的大数据体系建立国家关键数据资源目录体系,统筹布局区域、行业数据中心,建立国家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构建统一高效、互联互通、安全可靠的国家数据资源体系。探索推进离岸数据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全球互联网信息资源库。完善电子文件管理服务设施。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图书文献、网络、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提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文献在

6、线共享和服务能力。三、 引领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能(一)全面助力创新型国家建设聚焦构筑国家先发优势,发挥信息化引领创新的先导作用,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信息技术与制造、能源、材料、生物等技术融合渗透,催生新技术,打造新业态。构建跨行业、跨区域、跨部门的创新网络,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开放式创新服务载体,整合利用创新资源,增强创新要素集聚效应。(二)拓展网络经济空间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打通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大动脉。解放和发展信息生产力,以信息流带动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物资流,激发创业就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7、,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三)创造激励创新的发展环境加快构建适应信息时代跨界创新、融合创新和迭代创新的体制机制,打破部门和行业信息壁垒,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夯实企业创新主体、研发主体地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赋予创新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激发创新活力。四、 深化开放合作,拓展发展新空间(一)促进双向开放合作发挥互联网在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中的作用,建立企业全球化发展信息服务体系,提供全球政策法规、财税、金融、投融资、风险评估等信息服务,支持企业全球化发展。有序扩大网信开放领域

8、,有效引进境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强化互利共赢。(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坚持共商共建共享,促进网络互联、信息互通,推动共建网上丝绸之路,推进数字经济、信息技术等合作,促进沿线国家和地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支持港澳地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经济发展,发挥港澳地区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三)推动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坚持尊重网络主权、维护和平安全、促进开放合作、构建良好秩序,积极参与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网上文化交流共享平台,推动网络经济创新发展,保障网络安全,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主动提出中国方案,加快共同制定国际信息化标准和规则。五

9、、 构建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生态体系(一)打造自主先进的技术体系制定网络强国战略工程实施纲要,以系统思维构建新一代网络技术体系、云计算体系、安全技术体系以及高端制造装备技术体系,协同攻关高端芯片、核心器件、光通信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关键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安全防护产品等关键软硬件设备,建设战略清晰、技术先进、产业领先、安全可靠的网络强国。统筹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二)强化战略性前沿技术超前布局立足国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要领域,坚持战略导向、前沿导向和安全导向,重点突破信息化领域基础技术、通用技术以及非对称技术

10、,超前布局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加强量子通信、未来网络、类脑计算、人工智能、全息显示、虚拟现实、大数据认知分析、新型非易失性存储、无人驾驶交通工具、区块链、基因编辑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构筑新赛场先发主导优势。加快构建智能穿戴设备、高级机器人、智能汽车等新兴智能终端产业体系和政策环境。鼓励企业开展基础性前沿性创新研究。六、 支撑绿色低碳,构建发展新模式(一)发展绿色生产模式加快信息化和生态文明建设深度融合,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产业链接循环化、生产过程清洁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能源消耗清洁化、废物回收网络化。推广智能制造、绿色制造、能源互联网、智慧物流等,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一二三产业朝高

11、端、智能、绿色的方向发展。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新技术在信息通信行业的应用,加快推进数据中心、基站等高耗能信息载体的绿色节能改造。(二)推广绿色生活方式以信息化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加强信息化与绿色化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等方面的融合应用,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发展分享经济,促进绿色消费。加快普及网络购物、在线教育、远程医疗、智慧交通、数字家庭、全民健身信息服务等,壮大信息消费,倡导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三)创新生态环境治理模式以解决生态环境领域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化信息技术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的应用,促进跨流域、跨区域联防联控,实现智能监管、及时预警、快速响

12、应,提升突发生态环境事件应对能力。全面推进环境信息公开,支持企业、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七、 支持善治高效的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精准化。加快建设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风险预防控制体系和社会治安立体防控体系,推进网上综合防控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重大和重要基础设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生产监管信息系统、国家应急平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和公安大数据中心,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提升对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和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水平。推进多元矛盾纠纷化解信息化平台建设,有效预防和妥善化解各类

13、矛盾纠纷,为社会风险防控提供支撑。完善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整合金融、工商、税收缴纳、交通违法、安全生产、质量监管等领域信用信息,发挥平台在信用信息共享中的总枢纽作用,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地区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推行网上受理信访、举报制度,拓展网上政民互动,畅通群众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立网上社区居委会,发展线上线下结合的社区服务新模式,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水平。八、 发展形势十三五时期,全球信息化发展面临的环境、条件和内涵正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全球贸易持续低迷,劳动人口数量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日

14、益趋紧,局部地区地缘博弈更加激烈,全球性问题和挑战不断增加,人类社会对信息化发展的迫切需求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信息技术创新代际周期大幅缩短,创新活力、集聚效应和应用潜能裂变式释放,更快速度、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地引发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机器深度学习、区块链、生物基因工程等新技术驱动网络空间从人人互联向万物互联演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将无处不在。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日益交汇融合,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变革。全球经济体普遍把加快信息技术创新、最大程度释放数字红利,作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增长

15、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深化结构性改革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引擎。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速度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关键节点,面临传统要素优势减弱和国际竞争加剧双重压力,面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多重挑战,面临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与我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历史交汇,亟需发挥信息化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构筑国际竞争新优势。从供给侧看,推动信息化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需求;从需求侧看,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创新数

16、据驱动型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有利于促进消费者深度参与,不断激发新的需求。同时,我国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短板,主要是:技术产业生态系统不完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成为最大软肋和隐患;互联网普及速度放缓,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针对留守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人群的信息服务供给薄弱,数字鸿沟有扩大风险;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公共数据开放共享水平不高;制约数字红利释放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与先进信息生产力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还不健全;网络安全技术、产业发展滞后,网络安全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一些地方和部门网络安全风险意识淡薄,网络空间安全面临严峻挑战。综合研判,十三五时期是信息化引领全面创新、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国从网络大国迈向网络强国、成长为全球互联网引领者的关键窗口期,是信息技术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抢占战略制高点的激烈竞逐期,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