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48734109 上传时间:2023-04-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8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语教学研究:初中英语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摘要】教考关系的转变期望学校依照课程标准对校本作业体系进行系统设计。校本作业体系的构建需要学校规划作业整体设计的流程,体现作业设计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贯通。同时,教师通过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多样的作业类型、设计差异性作业和提供作业评价的工具等策略强化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学生的体验反馈和作业正确率反馈表明校本作业体系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关键词】以标定教;校本作业体系;横向关联;纵向贯通一、研究背景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和上海市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的颁布,传

2、统的“以考定教”的教考关系得到纠正与反思,校内评价及各类考试都以课程方案、课程标准和国家相关教学文件为依据。发挥课程标准的统领作用,“以标定教”“以标定考”,加强教考衔接,成为教考之间的关系追求。作业是校内评价的重要手段,对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诊断教学改进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教考关系的转变要求作业要依据课程标准进行精心设计,而不再是为考试大量刷题、随意增加难度等。依标开展的作业设计需要对学校作业做系统思考和设计,聚焦校本作业的整体化、体系化建构。体系意味着其内部是紧密相关的整体,具有连续性、顺序性、进阶性等特点,由低到高地明确内容和要求,最终指向学生能达成的课程目标。如果缺少“体系”的建构,最直

3、观体现出的问题是:年段之间缺乏关联,彼此割裂,学生可能只是在重复同类学习水平的作业,并不能实现能力的提升,还会造成作业量大,作业负担重等问题。二、校本作业体系的建构路径为求破解上述问题,我校从作业内容、操作程序等多方面对作业开展体系化研究,力求聚焦纵向衔接,强调“教学评”一致性。(一)规划作业整体设计的流程为凸显作业的整体化设计和体系化建构,我们以“上海市初中英语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初中英语高质量校本作业体系设计与实施指南编制团队,2022)为依据,遵循如下规范的流程与要求展开校本作业设计(见图1)。作业编制前进行教材、教法分析,形成课程内容分级目标并确定单元教学内容,同时开展

4、学情分析,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视角设计单元教学目标与作业目标,明确如何用本单元的教材内容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和要求。然后,以目标为基准,编制单元中各课时的作业内容并确定作业属性表。此后,根据作业属性表进行跨年级纵向统审,检核各年级的作业进阶逻辑以及作业作为评价任务与各单元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确保作业体系依标设计。再后,对作业设计中有问题的题目进行优化,没有问题的题目则进入实施及效果检验环节。作业的实施包括了作业的指导、布置、批改、讲评等环节,在批改过程中收集并统计典型错误,并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基于作业实施结果,做出三方面改进:一是对题目做进一步优化;二是依据学生的作业结果对接下来的教学做出调

5、整;三是调整单元作业目标,开展新一轮的作业设计。(二)体现作业设计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贯通校本作业体系构建的核心是依据课程标准开展作业内容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贯通设计。1.横向关联:开发作业属性表,落实一致性原则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充分明确评价应遵循的原则,基于评价目标选择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将评价结果应用到进一步改进教学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上,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教育部,2022:53)。基于此,我们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以作业属性表(见表1)为工具,注重作业水平、作业类型等与目标的一致性,作业内容聚焦核心素养的落实,实现一体化设计。首先,以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指向

6、,以“学业要求”和“学业质量标准”为依据,确定作业对应的具体目标,并确保作业水平及类型与目标具有一致性。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借用了韦伯(Webb, N. L.)的框架衡量目标与作业之间的一致性概念。韦伯主要从内容类别一致性、知识深度一致性、知识范围一致性、表征平衡性四个维度考察评价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Webb,1999)。所谓内容类别的一致性即判断作业所涉及的内容类别与目标的一致程度。知识深度的一致性,即用于判断作业的认知要求(例如,回忆、技能或概念、策略思维和拓展思维等)与期望学生“应知”“应会”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知识广度的一致性是分析学生为了正确完成作业所需的知识范围与目标所涉及的知识

7、范围之间的一致程度。表征的平衡性是指分析某条内容标准所分解的目标群中的每条具体目标与作业题量之间是否平衡,避免有些目标没有作业题目来检验或者有些目标有过多的作业题目来检验。其次,题目质量分析是作业属性表提供给教师的分析框架与反思工具。作业的功能指向与目标是否明确、表述是否科学,指令是否清晰,究竟落实了哪些素养,预计完成时间是否适切等分析维度不仅可指导教师开展有章可循的作业设计,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对设计的作业进行检核与反思。最后,对通过质量分析确认存在问题的作业,提出优化完善的建议,并进行修订。2. 纵向贯通:细化分级目标,体现作业进阶为体现年段间内容层面的纵向联系,我们以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

8、022年版)中的分级学业质量标准为主要依据开展作业设计。学业质量标准能够直观呈现学生完成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由于三级学业质量标准涵盖7-9年级综合学业标准,为更清晰地厘清各年级课程内容的目标,我们又参考了上海市初中英语学科教学基本要求(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教学研究室,2021)对于各年级细化的指标要求,并将两者进行梳理,设计形成课程内容分级目标(见表2)。分级目标呈现了各个年级学生在完成阶段性不同课程内容学习后所需要达成的成就表现,呈递进式、螺旋上升趋势,体现出目标的进阶性。在分级目标指引下,进一步明确每个年级、每个单元的具体内容要求。以词汇教学为例,依据词汇分级目标,不同年级的词汇任务呈

9、现出不同的学习要求。例如:六年级设计基于图像表征的词汇感知作业,七年级设计基于语境的词汇选择作业,八年级设计基于文本理解的词汇填写作业,九年级设计基于概念图或结构图的词汇类别梳理作业(见表3)。不同年级之间词汇学习的进阶要求是词汇作业设计的依据。(三)强化作业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激发校本作业设计除了聚焦横向关联、纵向贯通,还关注如何让作业成为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做什么”,同时要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做”以及是否知道“如何做”。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乐学善学:关注作业中真实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在生活语境中运用语言解决问题;设计多样的作业类型,如综合实践

10、类、跨学科作业等,体现作业的开放性、综合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元认知能力等;设计差异性作业,体现作业选择性;提供评价工具,帮助学生明确作业评价标准,开展自评,调动元认知策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1.创设真实情境单元作业借助大情境进行串联,构建起大单元的整体意识,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有情境的代入感,提升趣味性和作业整体性。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牛津上海版)(沃振华,2007)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单元“Picnics are fun”为例,教师围绕单元主题,设计“同学Ben的一次野餐活动”的作业情境,从野餐的计划、准备到实施,将各课时作业进行串联(见表4)。情境的创设旨在让作

11、业“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达到“乐学”。2. 设计多样的作业类型在作业设计的类型上,教师也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多样态的作业。以跨学科作业的设计为例,教师所探索的长周期跨学科类型作业,一方面丰富了作业类型,提升了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增强了作业开放性,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了创造条件。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牛津上海版)(沃振华,2009年)七年级第二学期第九单元“The wind is blowing”为例,教师以“My windmill”为主题设计了一个跨学科综合实践类作业(见图2)。作业时长为一周,学生通过剪贴、绘画和制作来完成一个自制的风车,并在班级中进

12、行展示分享。学生在制作风车过程中需要调动美术、劳技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此项跨学科作业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3. 设计差异性作业作业与教学一样,教师应当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作业的选择性、针对性,以体现“因材施练”。我们在各单元的课时作业中设计差异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用“*”表示选做作业)。如:4. 提供作业评价工具教师在单元作业中要提供Selfassessment这一评价工具,引导学生自评,调动元认知策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如: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牛津上海版)(沃振华,2007)六年级第一学期第九单元“Picnics are fun

13、”第一课时作业中要求学生听录音朗读fun、cola、spicy、nut、lemon、snack等核心词汇及课文后,完成以下自评表(见表5):三、作业实施效果与反思改进为检验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可操作性,学校利用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方式来检验作业内容是否适切、作业目标是否达成,同时指导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作业讲评,设计跟进练习。(一)学生体验反馈教师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校本作业的认可度、校本作业的完成时长。以六年级第一学期的作业实施情况为例。学生对校本作业的总体认可度较高:66.67%的同学反映“非常喜欢”和“比较喜欢”完成学校校本作业;仅有4.76%的同学表示“不是很喜欢”,没有人汇报说“不喜

14、欢”。学生认为校本作业量适中:66.67%的同学报告说,在实施了校本单元作业后,他们在30分钟以内能够完成当天的英语学科作业;28.57%的学生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完成。学生们普遍反映,校本作业的难度不大。47.62%的学生报告,他们之所以不能在30分钟之内完成英语学科作业主要还是个人原因。(二)作业正确率反馈除了关注学生对校本作业的主观感受外,教师还对作业正确率的数据进行统计,并对正确率较低的作业进行归因分析,这样一方面可以优化作业设计内容,另一方面反思教学效果,了解学生需求,为后续的跟进教学提供依据。以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英语(牛津上海版)(沃振华,2010)八年级第二学期第五

15、单元“Magazine articles”作业分析为例,教师从单元及课时、作业题号、题目内容、正确率、原因分析及修改建议共6个方面对一个教学班(42人)进行作业正确率分析(见表6)。为验证改进效果,我们选取了学习水平相当的另一个教学班为对象,对修改后的单元作业进行了二次实践(见表7)。数据结果显示,改进后的作业设计更能够适应学生学情。四、结语学校校本作业体系的构建需要顶层规划设计流程,体现作业的横向关联与纵向贯通,并注重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设计与实施高质量作业是教师的责任,无论是作业内容的设计、体系的建构,还是作业的实施与检验,都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依托作业为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实架设思维支架,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和策略,通过作业促成学生的自主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英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