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8710412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特殊工作面支架行业现状调查及投资策略报告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煤炭金融产品,促进煤炭行业产融结合。建立由财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煤炭企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基金,支持矿区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煤炭企业重大项目投资。盘活关闭退出煤矿闲置土地、设备、厂房等资产,支持矿区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结合债务处置需要,利用债务重组、债务置换、债转股等金融工具,推动债务处置工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一、 煤炭机械行业发展趋势(一)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机械装备产业的深度融合,煤炭机械装备将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煤炭企业对于煤机产品需求不断提升的同时,对煤机产品的功能也提

2、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寻求操作更简单、安全性更高、功能更强大的机械装备,这一方面是煤炭生产企业本身对于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的进一步要求,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顺应新一代产业工人对于工作环境要求不断提高这一趋势。煤炭企业的现实需求倒逼煤机企业必须在传统设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研发,加快突破原有技术瓶颈,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进行产品革新升级。同时,新一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煤机产品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升级带来了可能。未来,煤炭机械装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将快速提升。(二)煤炭机械装备除进一步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外,还在向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保障煤炭开采的安全性,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是煤炭企

3、业永恒的追求。而提高煤炭开采的机械化程度,减少煤炭开采过程中的人员投入,是保障煤炭安全开采的必要手段;另一方面,简化煤炭开采作业流程,优化工序之间的有效衔接,则是提高生产作业效率的有效方法。因此,未来,煤炭机械装备除进一步朝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外,还会向多功能、集成化方向发展。二、 煤炭行业发展概况和趋势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行各业对于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而富煤、缺油、少气的能源禀赋现状决定了当前煤炭在我国能源体系中的主体地位和压舱石作用不会改变。煤炭始终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和重要工业原料。煤炭产业是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

4、改革政策的推动下,煤炭行业落后产能加速出清,一批安全保障程度低、环保设施落后的中小煤矿相继被淘汰。尤其是2016年以来,煤炭行业按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国发20167号)要求,加快退出资源枯竭、安全保障程度低、环保质量不达标的煤矿和长期停工停产的僵尸企业,并在2018年底提前完成十三五8亿吨去产能目标任务,至2020年,全国累计淘汰煤炭产能10亿吨。由于普遍生产效率低、技术装备水平低、安全保障程度低,30万吨/年以下煤矿成为继续淘汰落后产能,实现从去产能到优产能的关键。近年来,煤炭企业战略性重组步伐明显加快。神华集团与国电集团合并重组为国家能源投资集团,山东能源与兖矿集团

5、联合重组成立新山东能源集团,山西省战略重组成立晋能控股集团和山西焦煤集团,甘肃省、贵州省、辽宁省分别重组成立甘肃能源化工投资集团、盘江煤电集团、辽宁省能源集团。根据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发布的2020煤炭行业发展年度报告,到十四五末期,我国将培育3至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年产亿吨级煤炭企业。龙煤能源投资集团揭牌成立,致力打造黑龙江煤炭和新能源投资开发主体和投融资平台;湖南省煤炭科学研究院等四户企业股权划转至湘煤集团,推动湘煤集团主页板块由传统的煤炭生产经营企业向供应综合服务商转型。战略性重组、专业化整合促进煤炭企业聚焦主责主业,增强了产业链供应链支持和带动

6、能力。根据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8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推动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并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发展的3个阶段性目标。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巩固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果,促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是当年重点工作之一,并要求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随着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煤炭行业将进一步倡导和深化绿色开采理念,要求朝着清洁生产方向发展。煤炭产业作为关系国家经济命脉和能源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将继续朝着安全、智能、清洁开采方向发展。三、 促进煤炭文化繁荣发展发挥煤炭企业文化建设的

7、主体作用,推动具有鲜明特色的煤炭文化品牌建设,充分利用传统媒体资源,发挥新型媒体优势,扩大煤炭文化社会影响力,创新发展文化载体,把煤炭文化融入煤炭生产和矿区生活之中。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丰富煤炭文化内涵,传承煤矿工人特别能战斗精神,树立新时代煤矿工人甘于奉献、勇于创新的新形象,展示煤炭行业的集体精神价值,为煤炭工业深化改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提供精神力量。四、 煤炭工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煤炭行业自身改革发展实际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还面临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矿区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尽管我国已建成了一大批现代化煤矿,发展了一大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煤炭企业,但受煤炭资源赋存条

8、件、企业特点和区域性差异的影响,煤炭资源开采条件差、开采历史长的老矿区和资源枯竭型企业,经济效益差、人才流失严重、转型发展困难。二是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结构性供应紧张并存。传统的东北、京津冀、华东、中南、西南等主要产煤地区,产量大幅下降,全国煤炭生产越来越向晋陕蒙地区集中,全国煤炭产能总体宽松与区域性、品种性和时段性供应紧张的问题并存。三是去产能煤矿资产、债务处置与职工安置难度大。2016年以来,全国累计退出煤炭产能近9亿吨,淘汰关闭了大批煤矿,关闭煤矿资产债务处置缺乏可操作的政策依据,资产债务处置难、企业融资难;老矿区职工安置任务重、难度大。四是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亟待政策支持。煤炭保

9、水开采、充填开采等绿色开采,以及煤炭高效洗选、煤炭高效燃烧与清洁转化技术,是煤炭清洁高效开发利用的有效途径,但相关支持性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不明晰、落实难。五是促进煤炭行业向生产服务型转变仍面临体制机制的制约。我国煤炭消费增速放缓并逐渐进入峰值平台期,行业发展模式必须由依靠规模扩张、总量增加向提高质量、增加服务转变。虽然部分企业已经在探索煤矿专业化服务模式,但相关法律法规依然存在障碍,亟待研究推动煤炭行业由生产向生产服务型转变的法律法规体系和配套体制机制。五、 煤炭工业主要目标到十四五末,国内煤炭产量控制在41亿吨左右,全国煤炭消费量控制在42亿吨左右。全国煤矿数量控制在4000处左右。建成智能

10、化生产煤矿数量1000处以上;建成千万吨级矿井(露天)数量65处、产能近10亿吨/年。培育35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煤炭企业。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组建10家亿吨级煤炭企业。煤矿采煤机械化程度90%,掘进机械化程度75%以上;原煤入选(洗)率85%以上;煤矸石、矿井水利用与达标排放率100%。煤炭行业工程技术人员比重显著提升,其中具有技术职称(含技师、技工系列)的员工占比达到40%以上。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实现根本好转,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煤矿职工人均年收入比十三五末提高20个百分点。六、 煤炭工业保障措施(一)做好规划研究与实施管理煤炭企业要从企业自身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国家、区

11、域、基地等相关规划要求,开展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明确规划目标和实施重点。强化规划引领和指导作用,制定企业年度实施计划,建立动态评估调整机制,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完成。(二)加强企业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发挥行业协会、金融机构、征信机构等作用,推进煤炭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营造诚实守信的良好行业氛围。企业在煤矿安全生产、产品质量、诚信经营、信守合同等方面,建立信用记录,定期发布企业社会责任报告,接受社会监督。煤炭行业建立企业社会诚信体系评价机制,对列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实施联合惩戒。(三)加强行业人力资源建设建立企业人才选拔、培育、使用和激励长效机制,探索实施刚性引才和柔性引才并重战略,着力加强

12、煤炭行业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大师三支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加大知识型+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利用行业特色学校、专业优势,培养煤炭行业应用新技术的专业技能人才,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四)营造宽松的金融环境加大资本市场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机构创新煤炭金融产品,促进煤炭行业产融结合。建立由财政引导、金融机构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煤炭企业为主的产业转型发展基金,支持矿区可持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和煤炭企业重大项目投资。盘活关闭退出煤矿闲置土地、设备、厂房等资产,支持矿区转型发展。煤炭企业结合债务处置需要,利用债务重组、债务置换、债转股等金融工具,推动债务处置工作,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七、 提高矿

13、区地质保障程度加大大型整装煤田地质勘探与评价工作力度,为资源枯竭矿区产能转移和矿井接续提供基础。加大生产煤矿深部区勘探力度,为矿井水平延伸、提高矿井服务年限提供支持。为适应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大型现代化煤矿安全生产需要,加大煤矿采区综合地质与精细化勘探力度,应用三维地震、瞬变电磁、地质雷达等先进煤田地质勘探技术,重点探明采区隐伏构造、小断层和主要含水构造,为煤矿智能化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保障。八、 煤炭机械行业产业链分析(一)煤炭机械行业上游产业分析煤炭机械装备制造行业的上游行业主要是金属材料、液压部件、轴承类电器元件等行业,行业生产所需原材料主要为钢材及以钢材为主要材料的液压件。钢材价格受市场供求

14、关系影响存在一定波动。原材料市场价格变化及对于供应链的管控能力将主要影响原材料采购价格,进而影响行业产品的生产成本及盈利能力,能否持续稳定地取得价格合理的原材料,将直接影响盈利能力。(二)煤炭机械行业下游产业分析行业主要产品均应用于煤矿开采领域,因此煤炭行业的发展以及景气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煤炭机械装备的市场需求和价格变化。我国煤炭行业产量居世界首位,占据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50%以上,我国煤矿地质、开采条件复杂,绝大多数为深井开采且不断加深,保证了对本行业产品的需求。近年来,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行业调控,优化煤炭产业布局,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培育大型煤炭企业集团,整合改造中小型煤矿,淘汰资源

15、回收率低、安全隐患大的小煤矿,加大产业集中度,加快煤炭科技创新,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矿区。九、 煤炭工业发展原则(一)优化布局与保障供应相结合根据我国能源消费需求和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对14个大型煤炭基地功能合理定位、科学规划;推动晋陕蒙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增加优质煤炭外运保障能力;改造提升一批资源条件相对较好的煤矿,提高服务年限;科学规划新疆煤炭生产基地,实现煤炭梯级开发梯级利用;推动煤炭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高全国煤炭安全稳定供应保障能力。(二)深化改革与创新发展相结合深化煤炭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煤炭生产、产品和组织结构,推动建立煤炭上下游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发展理

16、念,坚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行业数字化转型;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市场活力,提高发展质量。(三)产业升级与老矿区转型相结合以煤矿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组织专业化、上下游协同大数据化为引领,着力推动产业升级,转变发展方式;以煤炭生产型向生产服务转变为抓手,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材料、新产品,促进老矿区转型发展,维护煤炭经济平稳运行,建设现代化煤炭经济体系。(四)绿色开发与清洁利用相结合推动绿色开采,增强矿区生态功能;统筹煤与非煤能源,促进煤与清洁能源优势互补;推动清洁利用,拓展煤炭消费空间;统筹煤炭生产、加工与消费全过程,促进资源、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五)立足国内与国际合作相结合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优化煤炭进出口结构,鼓励优质煤炭进口,扩大煤机装备出口。重点加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全方位推进资源、技术、设备、人才等方面国际合作。(六)以人为本与矿区文化相结合构建行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