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48696453 上传时间:2023-04-07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2 清贫 教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 清贫【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感受人物的特点,感受不同的描写方法,认同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学习运用不同的描写方法写人物。思维能力:了解描写方法,借助生动鲜活的具体事例,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审美创造: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质。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

2、共产主义信仰。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抓住重点词句品读体会,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方志敏甘于清贫、矜持不苟、克己奉公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理解“奢侈、款项、筹集、矜持不苟、积蓄、齿冷”。2.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课文,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并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

3、物的性格品质。4.体会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贫的可贵品质,感受他坚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5.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正确理解物质生活与精神追求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教师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第12课清贫,它将使我们再认识一位革命者方志敏。(出示课件2)教师板书:方志敏 清贫2.(出示课件3)千秋青史永留红,百代难忘正学功。纵使血痕终化碧,弋阳依旧万株枫。这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郭沫若写给方志敏的一首诗,那么方志敏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我们一起看看方志敏在狱中写的一篇自述文章清贫,了解一个普通共产党然的清廉自洁的崇高品质。教师板书:自述3.(出示课

4、件4)介绍方志敏:方志敏:江西人,我国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中国共产党江西省组织创始人之一,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的创造者。代表作:清贫可爱的中国等。(设计意图:由郭沫若写给方志敏的一首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初读,解决字词。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课件5)2.出示词语。(出示课件6)3. 指名读词语,解释词语意思。4.学习多音字。(出示课件7)下:h 恐吓 威吓Xi 吓人 惊吓(1) 一个兵士用凶恶的眼光盯着我,威吓( h )地吼道(2)你这个奇怪的发型吓( xi )了我一跳。5.学习词语:矜

5、持不苟(出示课件8)词语解释:不苟,不草率。端庄严谨,毫不马虎,态度认真,一丝不苟。本文指约束自己,恪守清贫,不随便放弃操守。造句:例: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5.学习词语:威吓(出示课件9)词语解释:指用武力或威风使对方恐惧或产生自卑感的方法或手段。文中指一个兵士拿出用手榴弹吓唬方志敏。造句:例:王二小面对敌人的威吓,毫不畏惧,把敌人带进八路军的埋伏圈。(二)整体感知1.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出示课件10)(出示课件11)交流汇报: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方志敏表明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共产党员的美德。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写方志

6、敏被搜身、逼问的过程。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写方志敏的唯一的财产是什么。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点明清贫、朴素是革命者的力量源泉。(设计意图:由方志敏的一首诗引发交流,交流有关的信息,对方志敏同志产生初步了解,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出示课件12)1.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课件13)方志敏被俘后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2. 自主默读课文,画出能体现方志敏精神品质的语句,在文中作批注。(出示课件14)提示:不要只是空泛地说精神品质,应聚焦课文内容,结合具体语句来谈体会。(1)出示:我从事革命斗争那我可以告诉你一桩趣事。(出示课件15)研读关键词句:长期

7、一向 一点一滴预设1:说明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是经常性的,已经成了他的一种生活习惯。预设2:表明他把所有的钱都用作了革命事业,没有浪费一分一毫。研读关键词句:国方的伟人们 共产党员(出示课件16)预设1:通过对比说明不仅是方志敏一人这样,甘于清贫、舍己为公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2) 出示: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把你炸死去!(出示课件17)研读关键词句:摸 捏 激怒预设1:动作描写表现了国方兵士的贪婪。预设2:刻画出了国方兵士没有达到目的时的丑恶嘴脸。研读关键词句:拿着 拉出 拉开 做出 凶恶 盯着 威吓 吼道(出示课件18)预设1:动作描写预设2:神态描写预设3:体现了国方兵士的自私贪财、

8、穷凶极恶。(3) 出示:哼!你不要做出淡淡地说。(出示课件19)研读关键词句:微笑着 淡淡说预设1:表现了方志敏的不卑不亢,正气凛然。(4) 出示:你骗谁!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出示课件20)研读对话与词语:弓着背 过细地捏预设1:形象地刻画出了兵士贪婪无比的嘴脸。(5) 出示:你们要相信我的话我再次像他们解释。(出示课件21)提问:做法有什么不同?预设1:与国民党当官的形成很鲜明的对比,衬托了方志敏高洁的品质。(6) 总结:提问:从方志敏和国方兵士在动作、语言、神态的对比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出示课件22)国方兵士:自私贪财、穷凶极恶方志敏:廉洁奉公、一身正气教师板书:动作 语言 神态提问:

9、表现出了怎样的性格特点?研读关键词句:又 低头注目 塞进 转过来抢夺 怀疑而又惊异(出示课件23)预设1:形象地刻画出了兵士贪婪无比的嘴脸,衬托出方志敏同志的不卑不亢,正气凛然,以及他的清廉。预设2:表现出了国民党兵士自私贪财,穷凶极恶,侧面衬托了方志敏清贫、朴素的生活。(7)一起来总结:你从这些语句中体会到方志敏是个怎样的人?(出示课件24)预设1:清贫 朴素预设2:矜持不苟 舍己为公自由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方志敏的清贫。四、阅读全文,了解写法1.自由朗读下面的句子,体会方志敏的清贫。(出示课件25)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出示课件26)我确实一个铜板都没有存。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

10、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1)这一段对方志敏“家底”的补叙有什么表达作用?(出示课件27)进一步交代了自己的财产,使得“清贫”真实可信,使文章表述的观点有充分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也深化了主题。2.无论国民党兵士怎么搜,怎么说,怎么做,结果都一样一个铜板也没找到。请你结合课题,说说你对“清贫”的理解吧!(出示课件28)3.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出示课件29)预设1:洁白朴素的生活 预设2:方志

11、敏为了革命事业克己奉公的气节4.懂得了方志敏的清贫,也就懂得了清贫的可贵。请你结合当下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眼中过着“清贫”生活的人吧!(出示课件30)预设1: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劳动模范。(出示课件31)预设2:为了祖国进步与发展奉献一生却生活简朴的科学家。预设3:过着节俭生活的长辈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1.结合全文,说说今天我们要不要保持“清贫”。(出示课件32)今天我们虽然生活富裕了,但是艰苦朴素、一心为国的精神不能丢。清贫不仅是革命年代的伟大信仰,对于当下仍然有重要意义。2.结构梳理。(出示课件33)经手款项之巨,生活依旧朴素国方兵士搜身,结果一无所获清贫 清贫朴素、舍己为公兵士威逼恐吓

12、,抢走表和水笔汗褂裤与线袜,是唯一的财产3.主题概括。(出示课件34)本文是方志敏1935年在狱中写的,以第一人称叙述了他被俘时被两个国民党兵士搜身、逼问的经历,表达了他对“清贫”的理解,展现出一位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的高尚品质。教师板书:甘于清贫4.拓展延伸。(出示课件35)方志敏同志诗一首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5.课堂演练。(出示课件35-38)【板书设计】 自述方志敏 甘于清贫动作、语言、神态【教学反思】清贫是统编本语文教材五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第四篇课

13、文,属于略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责任”,语文要素:通过课文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内心;尝试运用动作、语言、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本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体会方志敏舍己为公的崇高美德。本文不同于其它三篇课文的地方,在于是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角度来记叙的,是根据方志敏自身的经历而成文的。这就给授课的过程中带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对比问题。也就是说,方志敏究竟这篇文章在自述自己时,有没有过分地美化自己,有没有过分地丑化对方。方志敏在监狱中,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呢?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那么在教学中就很难令学生信服。于是,我查阅了不少的资料,并仔细的读课文,尤其是对问

14、章思路的梳理,终于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从而给自己讲课增加了信心。在讲课的过程中,我能引导学生梳理课文的思路,理解方志敏写作的目的,这使学生较好地体会了方志敏矜持不苟、克己为公的品质,从而避免了脱离文本的思想教育。同时,为了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也能较好地引导学生通过抓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的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内心。另外,方志敏自述的语气也是本文值得注意的地方,比如把自己被俘说成“趣事”,把自己家仅有“几套旧的汗褂裤”和“几双缝上底儿线袜”说成是“传家宝”,从中也能体现方志敏“清贫”的生活,也是理解方志敏品质的抓手。正是这样对课文的分析,对学生的引导,以及对学情的把握,使得这堂课不至于脱离学生的生活,而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把握方志敏的精神品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